90年陕师大教授访问中亚,一东干族老人追问:左宗棠的人还在不?

红梦史说 2024-12-31 10:26:55

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自称乃汉族后裔,且以自己为汉人而感到骄傲。

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王国杰,乃是研究东干人方面的权威。

他认为从东干人的迁徙历史中,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我国这个民族西北地区史。

哪怕不熟悉唐史的诗人,也都知道李白这个人,据说李白就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因此,很多人都说李白是一名外国人。

其实不然,在唐朝时期,这里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属于唐朝的边疆地界。

据说李白一家因为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流放到这一带,后来随着武周王朝的落幕,其随父亲又回到了故乡四川青莲乡。

而据东干人自己的族谱记载,他们这个民族大规模迁徙则源自于晚清时期。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有大批人口向这里迁徙呢?

意外的发现

当王国杰教授第一次抵达东干人的居住时,他就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东干话。当地人十分不解,他从来没有来过此地,怎么能如此快速地掌握自己的话语呢?

王教授说:“千千万万个陕西人都会说这种话,根本不用刻意去学。”

的确如此,他们管“昨天”叫“夜个来”,管“辣椒”叫做“辣子”,把“水瓢”叫做“马勺子”。

他们还坚持沿用清朝时期的一些称呼,如继续沿用“县衙”和“京城”这些词汇。

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迁移到此地人必定与我国西北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来到这个地方后,还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有汉族的影子,汉族要过的节日,这里也照样一件不落,比如说过春节要贴对联,他们在对联当中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去国万里情不改,离乡百年语长存。

当地的饮食习惯几乎和陕西如出一辙,陕西人好面食,能把面翻转出千百种模样。

可以为羊肉泡馍,可以为刀削面,也可以为拉面,还可以biangbiang面,各种类型的面条,还可以配上上百种不同的卤菜,卤菜之外,还有辣子、醋、葱花等调味品。

总之,人这一生不到陕西好好享受一顿面食,一定会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

东干人同样精通面食,且味道与陕西地区几乎是如出一辙。

隔着遥远的距离,两地之间能有如此多的相同之处,已然能够证明两地的关系不一般。

奇怪的是东干人虽然因自己为汉族后裔而自豪,却宁死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国土。

当王国杰教授到离开之际,他们甚至还问道:“左宗棠死了没有?”

王教授去的时候新中国都建立五十年啦,怎么这里的人连这个消息都没有得到。从这个事件里可以得知这个地方的信息相当闭塞。

王教授就好比误入桃花源的那个人,而当地人则好比是躲避秦时战乱的那帮人。

事实情况却并不是如此,前者的比喻较为恰当,而后者的比喻却不甚恰当。

因为他们不是躲避战乱,而是为了躲避左宗棠。

且看看他们对左宗棠的态度就知道啦!

在晚清时期,左宗棠是一位能和曾国藩齐名的人物,曾国藩称赞其为“今之瑜、亮”,即当今社会的周瑜与诸葛亮。

此人曾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抬棺入西北,平定战乱,乃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当地却对左宗棠的评价十分差,认为是其造成了他们今日之局面。

到底是怎么回事?左宗棠收复西北地区打得可是那些叛乱者,与这些普通的小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况且,这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他们为何还耿耿于怀?

历史的渊源

事情还要从晚清时期说起,由于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压在老百姓头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此时,我们周边的邻居纷纷在打我们的主意,北方的沙俄,东边的日本,他们都想趁机从中捞走一杯羹吃。

不过,彼时日本还没有完全兴起,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名为明治维新的运动。

而沙俄因为靠近欧洲,已然崛起,他们早就垂涎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土地。

为了夺取西北广袤的地区,他们怂恿当地的阿古柏作乱。

按照我国古代社会的一般规律,一个朝代到了末代时期,各地的农民起义往往会风起云涌。

陕西地区也不例外,这个地方是赋税大省,当时清政府要赔偿外国大量的白银,自然少不了从这个地方剥削。

于是,就出现了马化龙与白彦虎作乱事件,如果他们作乱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样,不过是推翻晚清政府,以换天下一个清平世道。

按照历史的定性,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虽然失败了,但是好在其中蕴含着一些进步的成分。

可是他们还不如人家洪秀全,这两人和阿古柏联合到一起,妄图分裂我中华大地。

他们的谋划一旦实现,我们的疆域将一分为二,彻底失去西北地区战略防御优势。

左宗棠向慈禧力谏收复西北地区,李鸿章因为当时的关注点在日本,害怕东南沿海受到侵略,故而产生了与之不同的政见。

事实情况是当时的国库的确紧张,顾了西边,就很难兼顾到东边,总得先紧着一头来。

好在慈禧同意了左宗棠的请求,左宗棠倒也不负众望,直接带领打到与沙俄的交接地带,直接收复了西北地区。

当时的战争打的非常惨烈,有一组数字可以证明,在战争开始之前,甘肃当地的人口为1946万,战争结束后,人口仅剩下496万。

可见在这场战争,无论是哪一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幸运是我们赢了,没有给沙俄以任何可乘之机。当地人非常崇拜左宗棠,纷纷修建左公祠,以示对左宗棠的纪念。

而左宗棠为了治理戈壁、荒漠,在行军路途中种植的柳树,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左公柳”,由此可知,左宗棠在当地威望颇高。

这东干人自称乃汉族后裔,怎过会憎恨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呢?

想必个人已经猜到了他们的前身是那些人,他们就是曾经跟随阿古柏的那些人。

这不过是我们民族的内部的矛盾,我们完全有机会解决,可是因为俄国人的加入,这个矛盾就完全不一样啦!

他们今天之所以憎恨自己的故乡,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关。

他们一方面借着历史教育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属于那个国家的人,另一方面也不否认他们的民族,让他们将民族与国家的概念区分开来。

当年,他们也是以同样的套路来教育蒙古人,结果把蒙古人搞得丢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东干人因为生活在闭塞的地方,接受的信息大多来自于沙俄和后来的前苏联,而与我国联系甚少,因此,当王国杰教授过去的时候,他们表现得非常吃惊。

但是他们非常开心老家能够来人,他们称呼其为“老舅家的人”,言外之意就是娘家人。

在90年代,即便前苏联内部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但对他们的管控仍然很严。

当时东干著名的诗人萨里尔,渴望到陕西、甘肃一带看看,竟然不被允许。

不知道当地的衙门在害怕什么,或许他们害怕自己在本土营造的某种说法被戳破吧!

至于他们为什么憎恨左宗棠,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来自于教育的熏陶,就像我们为什么如此憎恨日本一样,其对我们的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罚。

第二则是左宗棠当时的杀戮太大,这份伤痛因为教育已经留在了他们的血液里。

当然,也有人因为后者而苛责左宗棠,认为他当初不应该犯下这么大的杀戮。站在历史的局外,无关痛痒地评价历史,总是比局中人更为轻松自在。

试想一下,当时的左宗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乱世用重刑,方能震慑叛贼。

这句话的目的是以战止战,若是左宗棠对这些危害国家领土安全、残害百姓之人心慈手软,那不就等于给自己找麻烦吗?

因此,左宗棠乃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至于东干人到底该何去何从,我相信历史会给出答案,总不能因为白起杀过赵国人,今天邯郸市的人就要憎恨咸阳城的人吧?

就一个民族内部的事宜而言,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毕竟大家还是一家,一家人之间总是要和和睦睦,这才符合双方祖先的渴望。

参考资料:

1.维普:《生活在中亚的东干人》——《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2.维普:《跨国境遇下民族认同的讨论——以“东干”和回族为个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2,共6页

0 阅读:24

红梦史说

简介:品味历史,全新观点,不同解答,欢迎收看红梦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