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船只险相撞后,菲律宾态度急转:尽快敲定南海行为准则

良生侃国际 2023-05-11 16:25:30

今年以来,菲律宾和美国的军事同盟迅速加强。上个月,菲律宾元首访问美国,达成了“美菲双边防御准则”,新增了“灰色地带战术”的项目,将陆海空、太空和网络空间等常规和非常规战争领域,都囊括其中。

该准则未直接提及中国,但所谓“灰色地带战术”,是近年来西方用于抹黑中国的术语。西方智库和媒体将中国在南海的正常渔业活动描绘为“有组织的海上民兵”,诬称中国在使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取得实际控制地位。

美菲之间新增这一表述,针对中国的意味非常明显。

中国方面立即严正表明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双边条约为借口,插手南海问题,损害中方主权和权益。南海是共同家园,不应成为狩猎场。

有趣的是,当有媒体询问菲律宾元首小马科斯如何看待中方声明时,小马科斯却表示,中方声明并不针对菲律宾。其对争议的回避心态可见一斑。

事实上,小马科斯虽然行为上全面倒向美国,又试图在口头上为其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降温。先是表示菲律宾的美国基地“不能用于进攻行动”,其后又称将与中国就渔业问题展开谈判。

但是,美菲之间却在同时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可见其表态的虚伪。

4月23日,菲律宾海警邀请了数家西方媒体记者登船,一同参与所谓的“海上巡航任务”,其后驾船故意闯入我“仁爱礁”,制造冲突,我方海警船果断予以拦截驱离。

船上的记者称:菲律宾海巡船航行至南沙群岛仁爱礁附近时,一艘比它大上2倍多的中国海警船舰驶进了它的航道,两船距离一度不到45公尺,还有另一艘中国海警船在附近。菲律宾海巡船指挥官告诉法新社:“若非我立刻回转后熄火,我们的船头就会撞上”。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菲律宾方面是故意向中国挑衅,然后借西方记者之口单方面抹黑中国。西方媒体对此心知肚明,对于菲方故意闯入争议区域只字不提。不过,这一次菲律宾官方后续反应却有些不同寻常。

在此前的所谓“激光照射事件”、“渔船包围事件”发生后,菲外交部都出面抗议,但这一次,菲律宾官方却表现得十分安静。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国际社会最初对菲律宾的局势非常关注,但最近的相关报道已逐渐减少,西方媒体往往没什么耐心,即使是俄乌冲突这样的大事件,一旦习以为常,也会逐渐麻木,继而视而不见。

菲律宾官方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当他们发现没办法通过“一哭二闹三上吊”来获得关注,因此开始转变态度。

5月10日,小马科斯在参加东盟领导人峰会时呼吁:尽早敲定“南海行为准则”,因为紧张局势正在加剧。

此后在与记者见面时,小马科斯再次表态称:“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自己讨论——瓶颈是什么?我们哪里有困难?你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想有一个行为准则,所以有什么阻碍,让我们来谈谈吧”。

这是菲方态度的重大转变,因为就在去年12月,菲律宾外交部还表示:“南海行为准则”离完成还非常遥远。

此前一些东盟官员曾透露,南海行为准则的主要障碍在于菲律宾。由于西方持续利用所谓的“南海问题”作为攻击抹黑中国的工具,因此中国希望尽快敲定“南海行为准则”,以便在东南亚内部解决争议,排除美国插手的空间。

但是,菲律宾并不希望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从中作梗,导致“南海行为准则”迟迟难产。如今,菲律宾竟然一反常态,说明中国与菲律宾的近期的两次密集沟通已经产生了效果,或者是压力已经大到菲律宾不得不做出反应。

从小马科斯的表态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急迫。

要知道,虽然中菲关系虽然受损,但是近期两国外交高层沟通极为频繁,3月24日,外交部副部长访问菲律宾展开外交磋商,不久之后的4月21日,秦刚又访问菲律宾,可见沟通密集。

因此,菲律宾的突然转向是否意味着中菲关系触底反弹?仍需持续观察。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南海行为准则”的出台时间越来越近。一旦其获得通过,将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西方利用所谓“南海问题”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挑拨离间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因为“南海行为准则”不只是行为规则,也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可以看作是排除“域外势力”干预的重要法律基础。

0 阅读:173

良生侃国际

简介:每日国际新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