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六个共性: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春香情感说 2025-02-24 17:28:43
古人云:“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确实如此,很多东西,远远地看,还有一丝美好,一旦你走近了,认真体验一番,美好的感觉都荡然无存了。 关于小县城,留给我们的印象是,生活节奏很慢,一点点收入就能养家糊口,还能听到乡音,常常回到乡下去吹吹风。总有人,出走多年,还会想落叶归根,到县城养老。劝你一句,别急着到县城安顿自己,还是看清楚以下几点,再做决断。 01 乡下来的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 我属于70后的一员,诞生于乡野之间。少年时期,我对县城充满了向往,毕竟那里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孩子们的教育资源也更为丰富。回首二十年前,能在县城拥有一处房产的乡下人,无疑会感到无比自豪。时光荏苒,如今县城的年轻一代也开始向外部世界寻求发展。而那些县城的房产,反而成了乡下老父母们的安居之所。 每逢乡下遭遇地质灾害等不幸,总有一群老人选择迁移至县城。他们一方面是为了规避农村生活的不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此外,不少地方还出台了类似的鼓励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陈旧的小区与农村的空心村愈发相似。留守的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或打牌消遣,或闲话家常。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老人们即便来到了城市,依旧保持着种菜的习惯。绿化带不时被挖掘,背后的护坡上也时常冒出一块块菜地,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却始终难以禁绝。以下是润色后的版本:我,一位70后的乡野之子,于那片朴素的土地上降临人世。在我年幼的心灵里,县城犹如一个闪耀的梦境,那里充满了机遇,孩子们的教育也更为便捷。 在那个距今二十年的时代,若能在县城拥有一方自己的屋檐,对于乡下人而言,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荣耀。岁月如梭,现如今,县城的年轻一代纷纷踏上了外出发展的道路。而那些曾经的梦想家园,反而成为了乡下老父母们的温馨港湾。 每当乡野遭受地质灾害的侵袭,总有一群年迈之人,他们拖家带口,迁徙至县城。他们既是为了逃离农村生活的不便,也是为了躲避无情的天灾。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这一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陈旧的小区逐渐与农村的空心村遥相呼应。孤独的老人们聚集在此,或以牌局消磨时光,或以闲谈打发日子。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老人即便来到了城市的怀抱,依然保持着那份对土地的眷恋。他们挖掘绿化带,甚至在护坡之上开辟出一块块菜园,这种现象层出不穷,仿佛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02 外出打工多年的中年人,很大一部分不会回来了。 身为一名勤劳的打工人,最初的设想里,自己的退守之地,便是那宁静的县城。那里有我的一方屋檐,待到告老还乡之日,便可悠然定居。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那些远离故土、外出拼搏的岁月渐渐累积,我竟在外头扎下了根。 还有些人,在外的世界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于是怀着满心的憧憬回到故乡投资。但往往一次尝试,便让他们心生畏惧,明白了“富贵不归乡”这一古训的深意。长年累月的客居他乡,自然也就诞生了第二个故乡。那个远在老家的县城,似乎已与我没了瓜葛。 许多步入中年的朋友,膝下不过一两名子女。若子女负笈远去,踏入大学的殿堂,随后在大都市里追逐梦想,那么这些中年人随子女迁徙的概率便大大增加。曾经规划的退居县城养老的美好蓝图,也在现实的打压下逐渐褪色。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游牧式的生活,这种无根的漂泊。 众多家庭,表面上户籍尚在县城,实际上却已数年未归。若遇办理证件等琐事,也都是委托那些仍在当地的故交好友代为处理。 03 人情世故特别浓,办啥事都习惯找个熟人。 在宁静的县城生活之中,你是否也曾遭遇过这样的日常场景:当你踏出家门,前往市场买菜时,一路上偶遇了七八位旧相识,每位都需亲切地打声招呼。若你保持沉默,不言不语,他人便会说你“缺乏礼仪,过于傲慢”。有时,在同一天之内,你甚至可能不止一次与同一位熟人相遇。还有这样的情形:当两辆汽车不慎发生刮擦,人们的第一反应并非依照规定处理,而是急于寻找一位体制内的朋友,询问如何妥善解决。 无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是举足轻重的大事,人们往往依赖于人情世故来平,虽然规则明文存在,但鲜有人真正去充分利用。当然,也有许多情况下,仅仅凭借一张人情牌,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至于规则的具体内容,似乎并不重要。对于那些不善于交际的人来说,这样的熟人圈子往往会让他们感到压抑和不适。 每逢佳节,这种情形更为明显:昔日大家居于乡村,走亲访友需要耗费数日,甚至会在某位亲戚家留宿一晚。如今,大家都集中在城市,一天之内便能走访七八户,凳子还未坐热,便又起身告别。同时,许多老年人走亲访友的频率也有所增加,他们乘坐公交车,穿梭于各个小区,便能找到老友,悠闲地聊天,享受着这份亲切与温暖。 04 房价不是很高,但是消费也不是很低。 在那些偏远的小城镇中,房价的确是出乎意料地亲民。仅需十几万的投入,便能拥有一处温馨的居所。那些售价仅几万的小型店铺,亦是随处可见,稍加改造,便可摇身一变,成为舒适的居住空间。更不用说那些价格更加低廉的小产权房,它们以难以置信的实惠价格,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居住选择。然而,尽管房价低廉,日常生活的开销却并不逊色于大城市。通过网络购物的便捷,以及超市代购服务,小城市的居民也能轻松享受到大城市的丰富物资。 在这些县城里,不乏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贵妇们。她们每个月都会按时享受美容护理,热衷于周边的短途旅行,为孩子们挑选品牌服饰。这些开销,虽不及大城市,却也颇为可观,使得这些小城镇的生活充满了生动与活力:在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十八线小县城,房价之低令人咋舌。只需区区十几万元,便能在繁华的街角拥有一套温馨的住房。那些售价仅几万元的小型门面房,点缀在街头巷尾,不仅可用作商铺,稍加改动,同样能成为舒适的家居空间。 更有那些物美价廉的小产权房,它们以难以置信的价格,为县城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尽管房价低廉,但这里的生活成本并不逊色于繁华的大都市。居民们通过网络购物,或是超市的代购服务,轻松便能获取那些只有在繁华都市才能见到的商品。而那些县城里的时尚贵妇,她们每月都会雷打不动地光顾美容院,享受护肤养颜的乐趣。她们热衷于探索周边的旅游景点,为孩子们精心挑选品牌服饰,这些开销虽不及大城市,却也为这个小县城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情。 05 找工作不难,但都是零散工作,收入不高,五险一金也不一定有。 在一家小型商铺招聘新员工时,常见的场景往往是店员主动向熟人打听:“要不要加入我们?”这种私下的询问,成了一种非正式的招聘方式。在不少超市中,你会发现一群熟悉的面孔长期坚守岗位,员工之间的流动性微乎其微。而在制造业领域,那些待遇较好的职位总是备受追捧,甚至有时候还需要通过熟人的引荐才能获得机会。拥有五险一金的工厂在市场上并不常见,一旦出现,便会出现应聘者蜂拥而至的现象,而离职的情况则鲜有发生。 在县城,一份月薪三千的工作极具吸引力,足以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小型工厂的生存状态更是变幻莫测,今天开门营业,后天可能就宣布倒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诚然,寻找一份工作或许并不困难,但想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却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有些技术性的岗位,甚至在整个县城中都找不到一个。在体制内,我们可以看到众多高学历的年轻人,而在体制外,这样的身影却极为罕见。在县城中,高学历人才基本上都聚集在体制内,因为这类工作不仅稳定,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收入也相对丰厚,极具吸引力。 一些农村的父母,将子女进入体制内工作视为一种荣耀,认为这是家族的荣耀与传承。反观体制外,本科生的人数寥寥无几。因为本科生的专业在县城中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收入水平也难以满足期望。众多工厂对普通工人的需求较大,初中毕业即可胜任,而这些工厂的员工以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居多。年轻人若在本县城找不到立足之地,自然会向外寻求机会。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那些高考毕业后考上本科的同学,大多数选择不再回乡。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在县城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许多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往大城市深造,从一开始就让他们远离了县城的生活。当然,我们观察县城的普遍现象,并非鼓励所有人都远离这片土地,而是要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审慎决定是否在县城工作、养老等问题。对于人生的规划,我们不应草率行事,而应紧跟时代步伐,脚踏实地。多年前,我们曾感叹乡村的“空心化”,而现在,许多人似乎也在为县城的“空心化”而感到惋惜。
0 阅读:0

春香情感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