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现在的公司招聘总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条件,比如招聘平面设计师,要求工作经验10年,年龄25岁以下。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官方就亲自报道了一篇招聘公告,只见前面写的还算是比较靠谱,直到看见最后一句话,那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优先!

难不成这家公司要招莫言来上班?在这件事的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供大于求,公司公然“选妃”?现在大家都说大环境不好,找工作难,可没想到有些公司的招聘条件简直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有点离谱到天上去了。

月薪5000元“拥有格莱美、诺贝尔等荣誉的优先考虑”这下好家伙,诺贝尔奖的含金量都贬值到这种程度了吗?莫言老师来了,怕是连五险一金都悬吧?还优先考虑呢!
很快记者就联系到该公司的负责人,他说职位关闭“可能我们已经招好了”,还对记者表示,要求格莱美、诺贝尔奖“是开玩笑”。

平台体验表示已经接到了举报,如果在未来的时间中,这家公司还会拿这样的事情开玩笑,就会影响对方的信誉。
毕竟“诺贝尔奖得主优先”的文案策划岗,薪资写着5-7千,这就像在菜市场挂米其林厨师招聘启事,开价时却按切出了多少土豆丝来计算工钱。
其实这种操作本质是职场版的“流量经济”,在当下这个正经招聘淹没在海量信息中,企业为了更多人能关注到自己的信息就开始比拼谁更荒诞,比如有公司招程序员要求会吐火球,有HR面试问星座运势来决定是否招聘成功。

甚至比这些更加离谱的还有,即便只是蛋糕店收银都要求大专学历,还要自带纸质与电子简历,要有收银经验,一天工作12小时工资3000,月休四个半天。
从这些表面看似“开玩笑”的信息中,也能感觉到很多老板都想马儿跑的好,但又不想给马儿吃草,展现出了劳动者供大于求的局面,更是把打工人的尊严变成了最廉价的流量“献祭品”。
希望在未来的时间中,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让更多好好想要找工作的打工人,都能得到想要的岗位。

表面上看,这次的事情是一出荒诞的招聘笑话,实际上却暴露了当下职场存在的种种问题,甚至要更深层次地说,这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企业、求职者以及整个社会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这远非简单的供需错位,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招聘启事本应是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桥梁,现在却被一些公司当成了自我宣传的舞台,这家设计公司声称“诺贝尔奖优先”,并非真心想要招募顶尖人才,而是一种拙劣的营销方式。
他们用离谱的要求来吸引眼球,实际上是为了减少广告开支,这种做法反映了企业急于求成、缺乏长远考虑的短视心态,以及对人才价值的错误认知。

他们并非不了解诺贝尔奖的意义,而是自欺欺人,通过这种自我陶醉式的招聘来掩盖自身的不足,并以此寻求心理安慰,与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非常相似。
这种“抖机灵”的招聘方式,说白了就是没把人才当回事,更不尊重找工作的人,你可以想象一下,求职者们满心期待地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他们花时间精力,认真准备简历、参加面试,结果却发现自己成了这场闹剧里的“丑角”,公司可能觉得只是开个玩笑,但实际上已经伤害了求职者的职业尊严,这种行为很不好。

招聘平台上的信息很多都差不多,没什么用,求职者找工作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困难,很容易迷失方向。
很多实际需要的岗位信息也被这些无效信息淹没,难以被求职者发现。这种情况使得招聘效率降低,也给求职者带来不少困扰。
这种现状让求职者难以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招聘方的筛选难度,影响了人才的有效匹配。
求职者权益与尊严失守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求职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一些企业利用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在招聘过程中态度傲慢,对求职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明显带有歧视色彩。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正在普遍发生,例如名校硕士被质疑工资要求过高,海外博士因年龄限制被拒之门外。这些并非偶然事件,而是真实反映了职场上求职者尊严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这种现象表明,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求职者的权益保护,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对招聘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进行约束,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公司提出不切实际的招聘要求,试图挑选出所谓的“超人”员工。求职者为了迎合这些要求,不得不夸大甚至捏造个人经历,打造虚假的“完美人设”。
这种招聘过程就像一场职场“狼人杀”游戏,雇佣双方都隐藏真实信息,彼此欺骗,最终公司难以招到真正合适的人才,因为被虚假信息蒙蔽了双眼,同时求职者也无法展现真实的自我,错失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最终可能双方皆输。
平台监管与社会责任缺失
招聘平台乱象丛生,平台不能推卸责任。平台审核系统可能存在问题,为什么听任虚假、歧视性招聘信息泛滥?
平台没有积极作为,实际上助长了不正之风,求职者的权益更难得到保护,“诺贝尔奖优先”事件并非个别情况,类似事件反复出现,暴露了平台监管不足,社会责任感欠缺。
要打破这种三重困境,重建职场尊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公司要真正重视人才,尊重每个人的知识和付出,把招聘看作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求职者也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不公平的招聘行为,要敢于拒绝,并积极寻求法律帮助。
招聘平台需要更严格地审核信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不规范招聘行为的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说得更直白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要是“一个月给三千块就能招到博士”变成普遍现象,要是招聘广告上出现“不要属蛇的”这种没道理的条件,我们的工作环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丢掉的不仅仅是几个很棒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都不再尊重知识、经验和人的尊严了,这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劳动,如何看待每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我们常说要讲效率,要赚钱,但有些做人的原则不能丢,不能为了追求这些,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招聘选人是大事,关系到公司发展,也关系到个人前途,不能随便应付。如果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草率处理,未来还怎么让人放心?

如果连选拔人才都如此不认真,很难想象未来会是美好的样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