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电工技术学报》2024年11月24日更新

科技有电还接地 2024-11-24 20:56:38

《电工技术学报》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电气工程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任《学报》编委会主任,兼《学报》主编。

考虑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挖掘的市场实施及调度模型研究综述

作者:赵旭东, 王艺博, 王博闻, 刘闯, 赵一如

摘要:利用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进行需求响应是需求侧参与电网灵活互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的基本概念,并对三种典型工业高载能负荷进行了灵活性分析;然后探讨了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优化调度方法的主要目标及在市场层面的实施情况;此外,介绍了三种典型工业高载能负荷的优化调度模型,并对求解算法、求解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最后,总结了目前差异化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挖掘研究中的现有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基于动态交通推演的电动汽车充电快速引导策略

作者:胡俊杰, 潘羿, 徐成明, 张宽, 王方雨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EV)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为大规模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引导成为缓解局部有限的充电资源与旺盛的充电需求间的矛盾的重要措施,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交通推演的电动汽车充电快速引导策略。

首先,建立基于时空自监督学习(ST-SSL)的动态交通信息预测模型,分别设计面向交通数据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的自监督学习(SSL)模块,实现多时段交通流量信息的精准预测。其次,设计城市路网多时刻动态阻抗建模方法,建立兼顾用户多需求场景、多导航目标的充电导航策略,提出基于动态Dijkstra算法的求解方法,并基于全域充电导航结果对城市充电站服务范围进行动态评估,从而实现电动汽车充电快速引导。最后,以洛杉矶某区域实际路网为例,证明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充电引导策略的有效性,能够有效感知动态交通信息快速实现城市充电站服务范围划分与电动汽车充电引导,同时有效降低充电导航计算资源消耗。

基于数学形态学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风电变流器开路故障识别方法

作者:卢奥煊, 季天瑶, 李梦诗, 莫春, 郑欣

摘要:由于风电机组工作环境恶劣,电力电子设备脆弱,变流器故障成为风电机组的常见故障之一。而变流器在风力发电系统中起到优化运行的作用,因此针对变流器开路故障的检测与识别至关重要。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鲁棒性不够强以及计算复杂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同时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和基于转子电流的故障识别方法。

该方法基于数学形态学提取直流母线电压故障特征实现故障检测;其次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提取转子侧三相电流波形特征定位故障相,并基于电流平均值定位故障桥臂。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可以准确识别变流器功率管的单管和双管故障,理论推导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仿真算例考虑了风速波动、负载波动和噪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较强的鲁棒性。

计及新能源耦合特性的柔直换流站短路电流解析

作者:刘昊霖, 贾科, 毕天姝, 李再男, 孙均磊

摘要:新能源大基地经柔直外送,柔直换流站提供的短路电流受新能源及自身控制特性的影响,耦合特性复杂,导致现有方法难以确保暂态特性计算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了分区计算的思路对柔直换流站与新能源大基地交互影响进行解耦,并提出了复数域数理法对计及柔直换流站控制响应特性的dq分量进行解耦,最终计算得到了柔直换流站短路电流解析式。并在硬件在环实验平台中搭建了新能源大基地柔直送出系统测试平台,在不同故障场景下所提方法的计算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考虑实际工况的新能源经MMC-HVDC送出系统强度评估方法

作者:王祥宇, 辛焕海, 傅闯, 马富艺龙, 侯智贤

摘要:基于广义短路比指标的电压支撑强度(简称“系统强度”)可用于评估额定工况下新能源经两电平直流送出系统的稳定性。然而目前工程中新能源基地大多采用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柔性直流(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ystem, MMC-HVDC)送出,相比于两电平直流,MMC-HVDC内部控制特性复杂,其对系统的电压支撑作用难以表征;此外新能源实际运行工况多变,基于额定工况定义的短路比指标难以应用。

为此,本文从灵敏度视角提出了基于广义运行短路比的新能源经MMC-HVDC送出系统(简称送出系统)强度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了系统频域闭环传递函数矩阵模型,利用灵敏度方程刻画了送出系统的系统电压对电流小扰动的响应特性;其次,基于阻抗矩阵的最大奇异值等效刻画了MMC-HVDC的宽频段电压支撑能力,并提出了MMC-HVDC等值方法;进而,将广义运行短路比推广到送出系统强度评估;最后,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混合量测的电力系统自适应抗差动态状态估计方法

作者:林俊杰, 洪宏彬, 宋文超, 江昌旭, 陆超

摘要:快速准确地获取整个系统的实时状态,在随机性和波动性大大增强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变得更为重要。为减小未知测量噪声的影响,准确获取系统状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抗差扩展卡尔曼滤波(IAREKF)算法的混合测量状态估计方法。

首先,通过量测变换技术实现混合量测的融合,并基于系统的时空特性构造伪量测;其次,引入自适应遗忘因子,改进噪声估计算法,能够更快速准确地估计时变系统噪声,提高算法的动态跟踪能力;之后,分析量测装置特性来估计量测噪声,并基于标准新息构造抗差因子以抑制不良数据。最后基于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模型参数未知、系统状态变化和不良数据影响下,均有良好的估计性能及较强的抗差性。

基于Wasserstein两阶段分布鲁棒的多主体多能微网合作博弈优化调度

作者:王波, 王蔚, 马恒瑞, 李天格, 姚良忠

摘要:多能微网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电价以及新能源出力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Wasserstein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的多主体多能微网合作博弈优化模型。首先,考虑多能微网和其内部产消者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上层为多能微网,下层为产消者”的双层优化模型;其次,采用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模糊集分别构建了电价、多能微网新能源出力以及内部产消者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模型;然后,在多主体多能微网之间,构建了考虑合作博弈和隐私保护的能源交互模型,并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结合列与约束生成法(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 algorithm,CCG)对模型进行分布式求解。最后,基于包含三主体多能微网的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泰勒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自动发电控制

作者:席磊, 王文涛, 全悦, 刘治洪, 任建宇

摘要: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所带来强随机扰动,以至于控制性能及电网频率稳定性变差的问题,本文从自动发电控制的角度提出泰勒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来获取多区域协同最优解,进而提高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后电力系统的控制性能及频率稳定性。

所提算法采用泰勒级数展开更新价值网络,改善了强化学习中存在的动作价值高估,有助于提升算法的控制精度;同时引入可减少训练样本损失的经验回放策略替代训练样本的随机采样,来提升算法寻优正确率,进而减少随机扰动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通过搭建改进的IEEE标准两区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和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三区域互联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相较于其他强化学习算法,所提算法具有更优的控制性能和更稳定的频率响应。

1 阅读:4

科技有电还接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