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竹林鸟青鸾Z4主观体验报告

科技发烧友铁西迟 2023-10-11 06:11:05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去洛阳,拜见当地名流李膺。因在sociel时候对答如流,语出惊人,孔融被称为神童。后来陈韪听说了此事,点评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就是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好使,结果被孔融当场回怼:“我猜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场面一度尴尬。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实孔融的回怼有些不合时宜,毕竟人家陈韪好歹是太中大夫,是长辈,孔融只是个小屁孩,两者地位相差悬殊,回怼也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的小聪明罢了。不过好在孔融不光只有嘴硬,是有真才实学的,长大后在文学、政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回到现实。我作为一个三岁女娃的父亲,在看到她的各种不太聪明的迷惑行为后,有时候还是挺为她的未来担忧的。老话说的好,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早教的确很重要,通过小时候的行为预测将来的发展,是有依据的。

今天的主角,竹林鸟的新品——青鸾Z4(官方售价259元),就给了我这种感觉。

坦白说,既往我并没有接触过竹林鸟这个品牌。在我的认知里,竹林鸟属于比较有名的diy小众品牌。起因是经朋友介绍,说他们出了款很卷的新品,让我帮听一下,觉得不错的话就帮写写。开始我并没报什么期待,心想200多块钱,小破牌子,能好哪去?不过当我真正把青鸾Z4拿在手里、听上一会后,我脑海里就真的浮现出开头的故事了:这么越级的声音才卖200多块钱?这个牌子连入门级产品都做的这么卷,旗舰级产品还得了?心中不禁暗忖,这篇评测怕是要吹过了。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青鸾Z4的包装体积适中,扁礼盒设计。通体黑色,左上角是烫金字体的青鸾Logo,背面则是基础参数。

抽出封套,翻书式打开盒盖,左边是说明书和保修卡等,排列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右边是耳机本体、替换滤网、耳机收纳包、以及竹韵、均衡、通透三种耳塞套S/M/L各一对。

青鸾Z4的做工相当不错,锌合金金属机身,高光暗角融合的光影设计,现代与古风的元素融合,体积还很小,佩戴时并无坠耳感。

10mm高性能双腔体动圈单元+N52钕磁高性能外磁式磁路+类金刚石复合振膜+CCAW大黑音圈+可换调音导管的玩法…我只能说,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同价位产品在配置用料方面如此用心。

标配的线材为102芯高纯铜镀银线,2pin 0.78mm插针,沉入式母座,还可以加10元选择带麦克风的版本。

如果说青鸾Z4有什么槽点的话,那只有佩戴了。我的耳洞是比较大的,标配的竹韵套很好看,但是有些硬,尺寸偏小,我用L号也是明显漏音的;通透套L号尺寸正常了,但是材质偏软,塑形力较差,一挤压就变形了,隔音很差;只有标准形状的均衡套我戴着是比较舒服的。可即便如此,因为青鸾Z4的体积很小,导管长度也不够长,因此佩戴方面我只能说,久戴不累,但是贴合度和密闭性的确一般(吹毛求疵的属于是)

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说说声音,默认均衡套,搭配的前端有艾利和SR35、PA10,山灵M3 Ultra、H7,乾龙盛QA390Mod,以及凯音RU7。

先说音色。按照我的口味,青鸾Z4的音色是中性略微偏冷的。第一感受,青鸾Z4有着远超同价位产品的解析力和密度,风格偏薄,结像精致小巧,细腻饱满,清亮婉转,如同清脆的鸟声,纯净、清晰。调音扎实、成熟、有质感,背景很黑,听感相当的悦耳顺滑,高级感油然而生。一言以蔽之,青鸾Z4是一款典型的具备越级打怪能力的素质向耳机。

三频偏中上盘。即便是竹林鸟官方宣传低频比较多的均衡套,低频的量感也是偏少的,泛音收束的很快。下潜和力度都还不错,属于层次感很好、凝聚的风格,喜欢动次打次的低频控可能会觉得不够劲,发烧友应该会比较喜欢这种清爽的低频。

中频是青鸾Z4的绝对强项,可以说绝大部分能量感和密度都集中在人声部分了。位置前凸,距离略近,结像大而清晰,厚度适中偏薄,透露出一股清澈感。齿音有一丢丢,在可控制范围内,对于口形的刻画、换气声有明显的加强,女声的毒性极强,既年轻又有感情,动感活泼,男声的少年感会比较足,还原的比较真实、自然。

高频细节相当丰富,通透明亮,线条感比较强,结像略微有些细碎,虽不至于有厅堂感,但是华丽的光泽感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颗粒感很足,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闻,刺激的尺度控制的很极限,感觉再多一分就有些绷不住了。这样的调校对于曲风的适应是比较杂食的,流行人声感情到位,听弦乐的时候尤其享受,尾音很漂亮,颇有点英姿飒爽的意思了。

虽然是单端驱动,但是青鸾Z4的声场表现依旧不俗,整体呈一个规整的扁球形,横向和纵向都够用。尽管整体声音有些贴脸,但是分离度很棒,并没有粘连的情况,泾渭分明。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横向两边边界有一定撞墙感,高情商的说法就是包裹感比较强,乐器定位亦是准确合理。

动态范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一些,开合有度,张弛有力,配合速度较快的瞬态,给我的感觉是很干净利落、气势不俗、浑然有力的,如同锋利的刀划破夜空,痛快、爽快。

32Ω 106dB/mw的数据,跟我预想的差不多,因为阻抗有些大,所以音量需要开的大一些。根据实际体验,我建议中增益驱动打底,开启开高增益在力度、锐利度、解析力方面还有不同程度的小幅提升,亦不会有过推的痕迹,可见青鸾Z4对驱动力是有一定要求的。

顺便说说红色的替换导管吧,主要变化在于能量感进一步往中上盘倾斜,线条感更锐利、纤细,如果是拿来专门听小编制古典和弦乐是非常合适的,但是杂食性不如默认的白色管,红色管在很多场景都可能会出现刺激的情况,得不偿失。

至于耳塞套,我就不一一尝试了,佩戴不贴合是一方面,主要是我觉得均衡套+白色导管已经足够出色,感兴趣愿意折腾的朋友就自行试验吧。

购买建议。毫不夸张的说,青鸾Z4在各个方面都刷新了我对2-300元耳机的认知,无论是奢华的包装还是可换导管的玩法,亦或是丰富的配件,既往这可都是千元级耳机才有的待遇。更何况即便不看这些外在的东西,单论音质的话,我也认为青鸾Z4完全具备越级挑战500元,甚至某些比较差的千元塞的实力,性价比非常高。

在我看来,青鸾Z4的出现有两个积极的意义:1,如果再有人说便宜耳机没法听,塑料味重,底噪噪音很大,那么请把青鸾Z4递给他,然后坐等他一脸懵圈;2,对于囊中羞涩的学生党、不想高烧只想买个好耳机的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青鸾Z4素质很强,同时突出中频人声的方式也很讨巧,符合大众的听音观,是一个普适性很强、值得推荐的好产品。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私以为,小时了了就已经不错了,且听且珍惜吧。至于未来是真孔融还是伤仲永,我很期待竹林鸟的旗舰产品给我答案。

以上

By 铁西迟之谦

0 阅读:0

科技发烧友铁西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