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崛起打破纯电独大格局,新能源汽车多元时代开启!

咯女观察 2023-11-17 16:39:18

新能源车是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新能源车和纯电动车是一回事。这一点并不困难。以往,人们对新能源车的认知,主要集中在纯电动车上。循着相同的逻辑,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何为新能源车,也该追根溯源,重新厘清。

到了2023年,随着国家补贴的全面取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市场的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以汽油和电动混合动力车为代表的混合动力车,是成长最迅速的一部分。根据官方的销售数字,国产混合动力车在今年一季度共售出43.3万台,较上年同期上升了74.1%。在同一时期,新能源车的总销售量为158.6万台,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6.2%。

混合动力“上位”,预示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正在加速,而这一趋势的背后,也正是来自于市场与消费者的真正抉择。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论坛”)上,业内多名专家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将是“新常态”。

以往的情况却不是这样,主要的基调是“技术路线的争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曾经被冠以“过渡技术”之名,而这一次,它被看作是一种“落后技术”。而在这期间,“燃料汽车将被电动汽车所取代”的言论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几乎没有人关注这场争论的原因。回顾历史,至少存在两个明显的原因。一是政策导向,特别是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财政补贴,使其享受到更加优惠的政策;二是由于新兴汽车厂商对新技术和新概念的追捧,导致了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对立”。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下,只有电动汽车才是先进的,不是电动汽车的,就是落后的。

电动汽车和其它新能源汽车,是并存、互补、或取代、或颠覆?这其实更与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有关,对此更少有人深入了解。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原因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然而,质疑电动汽车的人却能从中找到一个漏洞,那就是,如果使用的是煤电,而不是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那么环境保护就无从谈起了。

从整个车辆的寿命周期来看,确实是这样。这也是今天探索多种新能源开发的一个大背景。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

新能源起源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随后的事实表明,最初的电力驱动的车辆已经被内燃车辆所替代。

而如今,关于新能源车的讨论,则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新世纪的气候变迁有关。石油危机迫使汽车工业开发排量小,油耗低,省油的省油车。而在《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于2016年正式签署之后,减排成为了世界各国在今后几十年内的主要目标。目前,包括欧、美、日、韩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同时,国家还制定了“3060双碳”的发展战略。另外,欧洲也制定了燃油汽车禁止销售的时间表。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已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它既是一种技术、一种产品,也是一种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的一次巨大而深远的能量革命。具体到汽车工业,从发电、生产过程到下游材料回收,每个阶段的碳排放都需要进行登记和结算。

柴麒敏说,中国的“双碳”目标主要集中在交通部门,而现在,在各种统计口径下,交通部门的排放量约为10%-13%。在此范围内,约80%的污染物是由公路运输产生,因此,未来交通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将重点放在汽车上。在他看来,今后的绿色低碳转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能源动力技术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项,而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通过对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持续改进,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国的“双碳”目标。

在“双碳”的顶层设计之外,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时,也有一个经常被人提起的“弯道超车”的理念。近30年来,中国已开展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但自2009年我国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和应用,才真正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

产业组织预计,中国的新能源车年产量将接近七百万,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政策,比如一千亿元的财政补助。

但不管是什么政策,都没有将新能源汽车限定在纯电动车上。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7年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些文件都涵盖了不同的车型,比如纯电动,插电,增程式,氢燃料电池等。

中国电气科技协会秘书长韩毅表示,“从我国的战略方针来看,纯电动汽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技术路线。不过,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除了纯电动之外,政府还在鼓励混动、混动、燃料电池等新技术,这是顺应变革的必然产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纯电动车已经成为了新能源车的代名词。近十几年来,由于补贴政策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不止一次的剧烈震荡。比如,为了达到补贴的要求,各大汽车厂商都在追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而忽视了其他的技术。因为在很多次的政策调整中,纯电动汽车都得到了更多的优惠。而汽油和电力混合动力,那就是省油的车了。

其实,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科技部就系统地建立起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纵”,即能量传动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电池及管理系统“三横”的整体研发布局,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汽车产业协会何毅副秘书长说:“能源转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等低碳车辆对于降低机动车碳排放、实现碳达峰具有重大意义,应当与燃料并存。”

是代替或并存

毫无疑问,补贴政策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因为它建立了以电力为主导的道路,让行业内的资源更多地集中在一起,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成本也大大下降,这也是在补贴结束后,让市场来选择的原因。

局势急转直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工信部装备一司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于2020年提出,到2035年,我国汽车行业基本实现电动化,其中传统能源乘用车基本实现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占据主导地位,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分别达到50%。这项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提升了混合动力车的发展权。

从各大汽车厂商的反应来看,这两、三年间,插电混动已经成为一种新潮流。到现在为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广汽汽车,上汽汽车等等,都纷纷宣布了自己的电动车开发方案,推出了各种混合动力汽车平台。从各个汽车厂商的计划来看,从燃油汽车到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曾经一度被诟病为“过渡技术”的混动系统强势归来,彻底改变了纯电动车领域“一家独大”的格局。一方面,汽车厂商修改了自己的技术路线。另一方面,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市场和使用者才能真正确定哪个技术更适合。

罗兰贝格联合创始人潘硕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逐渐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在低线城市的销售占比不断上升,在各个二线城市的渗透率也在成倍增长,并且在城市的布局上,与传统的燃油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罗兰贝格预测,在纯电市外,传统的燃油汽车市场将会继续萎缩,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大。一方面,混合动力车的油耗要比燃油车高,另一方面,混合动力车在续航里程、充电能力和购买成本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青睐。总体来说,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在体验、成本和充电能力上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就导致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合的适用性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中长期内共存发展是可以预见的。

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并非要将传统的燃油车“判死刑”。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输学院教授,清华-壳牌清洁运输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帅石金认为,随着能源开发、转换及节能减排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能源供需紧张局面得到缓和,实现了能源战略转型(低碳化、电能化、氢能化)。车辆动力系统正朝着多样化、电动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我国对车辆的节能减排要求。同时,由于其在节能、环保、易操作等方面的优点,使得其成为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要求的主要技术路线,同时也是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低碳化的一条重要技术途径,其节能潜力巨大。他说,在氢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甲醇燃料,合成零碳燃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多名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要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在健康竞争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让多元的“共存、互补、竞争”的技术发展路径,成为“新常态”。

多元化市场模式

从本质上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技术上的优势,只是汽车市场对不同的需要和使用场景的选择。这是专家们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的看法。

中国贸促会机械工业分会理事长周卫东认为,目前市场对纯电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很看重,但也要尊重使用者的需要,尊重市场的选择,从不同的技术开发角度出发,寻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汽车业协会理事长沈进军表示:“对于汽车用电模式的发展,协会一向有自己的看法,即我们要让燃油、汽车、电车享有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一家垄断。要达到碳中和目标,消费者的需要是不容忽视的。不管是混合动力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还是增程式,亦或是纯电动,这些都是市场和消费者自己决定的事情,而政策的引导,还是要落实到生产和研发上。”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的汽车工业都是围绕着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条主线来进行的。目前,汽车制造商除了开发纯电动汽车外,还增加了混合动力汽车。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通用,福特等等,都支持多元化的技术路线。

比如丰田,这是世界上最早涉足混合动力系统的公司之一,也是在燃料电池车方面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经验。近年来,丰田另辟蹊径,推出了“全面电动”策略,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可充电和氢燃料电池等。根据丰田的计划,到2030年,其全电动车的销售量将达到350万台左右,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售量将超过450万台,而燃料电池型车的销售量将超过100万台。在2050年前为零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奋斗。

而在国内,像吉利一样,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多元化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吉利汽车一直致力于生物燃料和甲醇汽车的开发,并在燃油、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氢能源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投资。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业内已经有了很多的预测。长安集团主席朱华荣于六月八日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发表讲话,他说,到2030年,国内纯电动、可充电和燃料驱动的汽车将达到4:3:3或者3:4:3的比例。

历经十余年新能源科技革命的洗礼,如今的汽车市场,“替代、颠覆、对抗”的呼声越来越低,“竞争、包容、共存”的呼声越来越多,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也是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序幕。

0 阅读:65

咯女观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