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览百度词条中,在研究东江抗战的历史中,张松鹤这位传奇人物,引起了我们的无比好奇和高度关注。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位研习西洋画派的美专学子,投笔从戎进入国民革命军,并远赴淞沪战区参加“南京保卫战”,继而返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江(包括龙城)地区革命思想的传播者、最早的地方抗日武装的组织者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者。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本可在军事或行政生涯中继续发展的他,却于解放前的1948年秋,重拾丹笔,转业任华北大学文艺部美术研究员,后调北京人民美术工作室专事雕塑创作,并成就一生之杰作——天安门烈士纪念碑浮雕的创作者。
兰著学校的张松鹤足迹
位于龙城的兰著学校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是享誉惠州、龙岗、东莞的名校,方圆50里的学子争相前来就读,许多华侨也将子弟送回兰著接受中国文化教育。学校还汇聚了一批海内外仁人志士,高举抗日的旗帜,接受进步思想教育,兰著学子也纷纷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中。
令人记住兰著的,就有新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者张松鹤。张松鹤幼年因家贫,十六、七岁才念完小学。1930年春,到广州同洲美术馆学画炭像,兼上中学夜校补习文化。同年秋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由于酷爱雕塑艺术,利用课余时间钻研雕塑。1934年夏毕业后,回清溪鹿鸣学校任教,后又在家乡创办柏朗学校。
1936年,经堂兄介绍,张松鹤加入宣传抗日的国民革命军第12集团军154师,负责编绘抗日宣传漫画。1937年夏,赴淞沪抗战战区,参加“南京保卫战”。撤退广东后,由于不满军中的腐败及丢弃伤兵等行为,他于1937年12月离开国民党军队回乡,经好友介绍,回鹿鸣学校任代课教师,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6月,经好友介绍,张松鹤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年底加入东江纵队,在惠东宝边区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张松鹤在广东大亚湾登陆,组织“东莞县民众抗日自卫团卅二大队”并当选为大队长。11月,日军占领莞城,回师扫荡铁路沿线。12月中,他和林锦华、黄高阳带领自卫大队与石马、约场自卫大队汇合,到白花洞嶂阁集中。12月中旬,部队整编为“惠东宝边区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他任副大队长。1938年底,任政工队组长,受派遣到和师部失去联系的国民党张瑞贵部913团做政治工作,争取他们共同抗日。1939年底,参加清圹区委,任宣传委员。
1940年至1941年,爱联小学、兰著学校都留下了张松鹤的红色足迹,张松鹤甚至曾在兰著任教美术课程。他在教授课业的同时,还秘密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影响了一批师生投身参加革命。
彼时的兰著校园里,有两棵树干很粗、两个大人都抱不过来的凤凰树,课间小伙伴们经常在树底下追逐玩闹。两棵凤凰树见证了回龙埔子孙的成长,也见证了战争年代兰著学校抗日志士云集的历史。
张松鹤在兰著学校任教期间,那凤凰树下,便是他积极传播进步思想和开展地下工作的最佳地点。而像张松鹤这样的进步教员到来,也给当时那群一腔热血、风华正茂的兰著学子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在学生们看来,张松鹤,这位经常身着一身青布长衫、讲课时论及时局总是慷慨激昂的青年教师,正犹如一位高擎火炬的革命者,在前方给他们以某种召唤和激励。
尽管时局维艰,广大兰著教员和学子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前仆后继,奔赴战场;或以学校为大本营,以教员身份为掩护,成立地下党组织,为东江纵队传递大量情报,输送大量革命骨干;或通过办识字班、歌咏队、妇女会等形式动员和组织群众走上抗日前线。
团长记忆中的“张老师”
1938 年,岭南大地沦陷。
12 月底的一天,上午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上着张松鹤老师的美术课,突然天空传来日本鬼子飞机的轰鸣声,与此同时,学校的钟声也急速地响起来,这是代表学校的警报声,那天日本鬼子的飞机来得特别早,同学们都来不及跑出校门,只好在老师的带领下,就地躲避。
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李群芳才知道当时的美术老师张松鹤是中共地下党员。张老师急忙指挥同学们藏在书桌底下。张老师镇定地说:“同学们,大家暂时躲在书桌底下。”
他的话音刚落,教室一阵骚动,同学们都各自躲藏在书桌下。顷刻,离学校约三百米远的下街又响起了爆炸声,同学们吓得不敢出声。
紧接着一个炸弹落在学校的围墙旁边,把学校的围墙都炸毁了几处,学校的东教学楼也被炸烂了一角,炸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声向教室袭来,有的女同学吓得抽泣起来,好在飞机在别处丢了一个炸弹便飞回大亚湾去了。
等飞机飞走后,廖其恭校长在广播站大声地宣布:“同学们,日本鬼子的飞机飞走了,大家可以回家了,学校从明天开始放假,什么时候开学等候通知。”
于是,同学们纷纷从书桌底下爬了出来,张松鹤老师也重复交代了一遍,他站在讲台上郑重地说:“同学们,刚才校长宣布,从明天开始,学校开始放假,什么时候开学,等候通知,同学们回去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现在放学。”说完便走到教室门口。
在他的看护下,李群芳和同学们也都陆陆续续走出教室,校园里挤满了回家的学生,校门敞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离开学校。
这次,李群芳不敢再到下街江阿成伯父的店铺去玩了,刚才日本仔的飞机把下街炸了,成伯的店铺也给炸坏了,经过榕树头时听到有人在议论,只好直接回家,免得家人惦记。
回到家时,曾“表哥”(曾生)和尹“表哥”(尹林平)正在商量组建抗日游击队的事情,李群芳把白天募捐演出的事向大家报告了一番,并主动找曾“表哥”和尹“表哥”说要参加游击队,要为抗日出一份力。大家都异口同声称赞他。
李群芳退学后,在邻村沙背坜东升学校代课。
1939 年初,中共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曾生、尹林平所率领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4 纵队直辖第 2 大队。
3 月 8 日,李群芳加入两个“表哥”领导的这支抗日游击队,成为一名送信的交通员,后成长为东江纵队交通科长,路东交通总站站长,武装大队长及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主力团团长。
也正是因着与龙岗第二故乡的浓浓情怀,与张启秀等战友的生死情谊,在现龙城街道爱联学校的纪念亭中,现今还有幸保存着张松鹤的手迹,其中“留丹亭”的对联为他亲拟的“人生一粟谁评价,义重青山万古留”;而“留芳亭”上则有张启秀撰,张松鹤书的对联:“修簧宫,怜学子,德人馀韵颂千秋;兴教育,造英才,义士高风传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