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皇帝和教普通人一样吗?
肯定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八、皇帝生来也普通,但是教着教着,他就成了皇帝

用盖房子打比方,假如说我家要盖一间房子,需要哪些人?
第一、需要一个总设计师,根据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决定是盖房子?还是挖窑洞?是建楼房?还是做平房。
第二、需要一个建筑工程设计师,根据总体设计师的安排,画出图纸,做好规划。
第三、需要一大堆的打工人,挖基坑,打地基,起墙壁,打横梁,灌砂浆,搭楼板,安门窗,做装修....等等等等。

(1)一个封建王朝,皇帝就好比一位总设计师,他受的教育一定与众不同
你看,秦王朝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一打响的时候,就放弃了分封制,采取了郡县制。这一条可谓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中华民族后世的社会管理奠定了基础。
所以毛教员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里讲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虽然郡县制是李斯提出来的,但是,拍板的是秦始皇啊。正是因为秦始皇与众不同的眼光,决定了一统六国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这能是偶然的吗?
天赋是一回事,教育是另一回事。读一读《过秦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一直在不停地蚕食鲸吞六国的土地?秦国军队不停地消灭六国的军队?秦国占六国的上风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乎所有时候都在占上风、打胜战、夺土地。这原因何在啊?

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选择法家,不选择儒家,儒家的书生们除了出一些复古的臭主意,想回到周公那个他们梦想的理想社会之外,还能干啥?一群人围着你,天天像苍蝇一样嗡嗡,不住地出主意,说办法,你会不会听他们的话?走错路?
别觉得自己聪明,刘邦聪明不聪明?他不就犹豫了吗?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留了个封国的尾巴,结果若干年以后,爆发了八王之乱,差点葬送了西汉王朝。
刘邦出身草根,读书不是太多,年轻时候当过亭长(秦王朝有40个郡,郡下设1182个县,每个县平均下设5个乡,每个乡下面设10个亭,每个亭下面设10个里,所以刘邦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应该没有受过专门的帝王教育,所以他就犯了个错。
你看,秦王朝的公和王,犯过大错没有?

(2)帝王家的教育不一样,好比要求建造房屋的总设计师和建筑工程设计师不一样
爱看史书的都知道这么一个公案,《汉书-元帝纪》里加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
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这段公案讲的是帝王教育的一个根本,就是决策。
开国皇帝大多数出身草根,自学成才,天赋异禀,他的决策能力是死人堆里历练出来的,无数的败战积累来的。你看看朱元璋,看看朱棣,杀伐果断,决策毫无疑义。
守成皇帝则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有体验民间疾苦的机会,让他出主意想办法,他不一定擅长,但是他天天研究的教育就是决策。好比美国的常青藤学校的精英们,人家们才不和你一样,天天研究数理化,研究史地生,人家研究的是决策。
好比,具体怎么盖房子是工匠的事,工匠墙垒的再好,你也不是设计师。砂浆灌的再好,你也是打工人。设计房子是建筑工程师的事,总设计师懂点如何工程建筑最好,不懂关系也不是太大。你看,鸟巢的设计师需要学搭钢筋么?需要决定工程建筑程序么?

早在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时,萧何就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刘邦称帝开国后,又命萧何等“次律令、定章程”,秦代的典章制度一定程度上被汉朝继承,所以才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只不过,秦以苛政严法失天下,汉初的有识之士认为应在秦法的基础上,多行仁义,从民欲,这就让汉初的各项政策都带上了浓浓的黄老色彩。

而汉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并在培养景帝时多“以治刑名侍太子”。贾谊、晁错都有主张建法立制,维护中央权威,只是鉴于功臣集团与诸侯王势力庞大,文帝时采用的法家“霸道”还是有限。直到景帝时期诸侯王、功臣集团势力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中央王朝权力空前大涨,黄老无为的指导思想不再适用当下局势,武帝继位后便开始寻求变革。
董仲舒提出了全新的儒家治世观,在以德治国的基础上,赋予王道思想新内核,强调大一统观念,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套完整的理论思想,无异非常适合中央集权的统治。于是在元光元年,武帝罢黜黄老之言,从官方层面尊崇儒家,并选儒士为官,而选官的标准正是以学习儒家经典优劣来评判的。

可以说从武帝起儒家的王道思想正式取代了黄老之学,成为汉朝的既定国策。但是呢,儒家治国的立足点更多强调的是王道的德治,单凭道德约束显然流于空洞。因而武帝在选用儒生之时,还注意继承文景以来重刑名的传统,任张汤、赵禹等增订律例,严刑峻法,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豪强百姓,犯法者多处以重刑。
武帝重法家的霸道,目的在于“以名责实,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在内武帝打击诸侯王、外戚、豪强维护皇权;对外北御匈奴,南收闽越。这都需要动员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刑罚治下,凝聚国力财赋是必然之举。

只是单纯任法,难免走上秦帝国老路,“竭民财力,天下虚耗”的问题切实存在,甚至尤甚于秦始皇,可大汉朝廷却并未崩溃。其原因正是武帝“法贵不阿”的同时,又恩威并举,施行王道德治调和的结果
所以这套杂糅儒法两家的治国之术,可谓是武帝一手开创,被汉宣帝继承吸收,并视之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
什么时候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法令,什么时代选择什么样的制度,这就是决策,这就是帝王教育的根本。

(3)宰相好比工程建筑工程师,底下的各级官员好比打工人
大家都想让总设计师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想法盖房子,但这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是总设计师和建筑工程设计师一肩挑,他的后代儿孙则设了内阁,相当于又聘请了工程建筑设计师,因为不想听建筑师们的唠叨,又弄了个宦官集团(可以理解为工程监理)平衡文官集团,自己只管决策大权。
看看《大明王朝1566》,看看装神弄鬼的嘉靖皇帝,天天啥也不干,就是决策,决策,决策,几十年不上朝,朝政照样顺畅,六部官员仅剩一小半,大明朝照样日升日落。牛不牛?
你觉得你心里认为的皇帝教育和历史上的一样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