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首佳作,悠然闲适,充满了智慧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6-23 19:07:07

古代很多才子文思敏捷,比如初唐的王勃、盛唐的李白,他们吟诗作赋可以一挥而就,令人赞赏不已,又觉得难以望其项背。

不过诗歌创作其实应该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在平时多读勤练,并通过不断积累,积极探索,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大文豪苏轼才华横溢,他的经历也是极其曲折。丰富的阅历、起伏的人生,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也让他对生命的感受异常深刻。下面分享苏轼一觉醒来,题写一首佳作,悠然闲适,最后7字更是充满了智慧。

南乡子 · 自述

北宋 ·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夏末秋初,天气依然非常炎热,先生处理完公务,吃了午饭,又读了一会儿书,便觉得神困体乏,于是便躺在纱帐里的竹席上休息了一会。

清风徐徐,簟席生凉,先生美美地睡了一觉,醒后却懒得起来。他听说晚上衙门里并无紧要事需要处理,索性又半躺着翻阅起床头的书卷。

终于读完了几卷书,先生揉揉眼睛,挠挠脑袋,又吟诵了一曲归欤歌。四下里静悄悄,苏轼恍惚间仿佛在与先贤对话,他钦佩古人淡泊的襟怀,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也好像对名利毫无兴趣了。

正在胡思乱想,小僮看见先生醒来,便端来一杯浓茶。先生一边起身,一边神情悠然地对他说,假如有人问起我有何能耐,你就这样回答:先生不过“占得人间一味愚”。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时,由于先生工作上兢兢业业,处理事情及时稳妥,所以徐州地界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平时很少有紧急情况,百姓们安居乐业,先生也感到轻松惬意。

上阕展现出先生慵懒闲适的状态,由于“睡听”衙门里无一事,所以他才能睡得安稳,又可悠闲地躺在凉席上读书吟诗,展现出一种超脱的襟怀,也为下文的议论打下铺垫。

下阕换头化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发出“归欤”的感叹,并用“懒更疏”三字,表达出先生厌倦宦途、看淡得失的心境。结尾极像自问自答,同时也表明先生此时的旷达襟怀:我没有特别的“才与术”,不过占用一个“愚”字。

言下之意,苏轼经过了无数坎坷和挫折,终于认清现实,也知道自己与行走在朝堂中的那群人格格不入,不如归隐林泉,抱愚守拙,从此潇洒快乐。

在苏轼看来,一个人是否才华横溢、能否善于操控,这些能力并不重要,只有看破功名、忘记荣辱,才能达到“愚”的境界,就像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感受一样。

正所谓大智若愚,有些人身手矫捷,外表却显得笨拙;有些人举止可笑,其实却充满了智慧。唯有关键时刻不在乎名利、地位和面子,方可走出困境,并超越自我。

所以“愚”其实是一种境界,只有经历了磨难,具有一定修养,才会收敛锋芒、处事低调,甚至息事宁人、宽容大度。希望大家都能认真体会苏轼“一味愚”的情怀,让自己的人生也显得充实和洒脱!

1 阅读:257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