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半个法国海军,4个菲律宾!中国海军2024年新增了多少军舰?

种花知兴衰 2025-02-21 12:18:47

(文/种花知兴衰)

2025年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来到,我们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海军舰艇规模扩充速度令人惊讶,那么中国海军2024年到底新增了多少军舰?

2024年的中国海军延续了“下饺子”的传统,但节奏上呈现出“质量与数量并重”的新特征。这一年,中国在舰艇下水与服役的总量上再次引发全球关注,新下水舰艇总吨位突破15万吨,相当于法国海军主力舰队总和的一半;而新增服役舰艇的规模,更是达到菲律宾海军现役舰总吨位的四倍。这一成绩不仅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造舰国的地位,更凸显了其工业体系与战略需求的深度协同。

2024年,中国造船厂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076型“四川舰”超级两栖攻击舰。该舰满载排水量接近5万吨,配备电磁弹射器与无人机协同系统,兼具轻型航母与两栖投送能力,其综合战力甚至超越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此外,055型万吨驱逐舰第10号舰、3艘052D型驱逐舰及4艘054AG2型护卫舰相继下水,推动全年下水总吨位达到13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无人作战领域取得突破:420吨的“虎鲸”三体无人艇首次亮相。尽管其武器配置仍处试验阶段,但全通甲板设计与高速机动性为未来海上无人作战提供了新思路。

与下水规模的“爆发”相比,2024年服役舰艇数量有所回落。全年仅新增5艘主力舰(2艘052DM驱逐舰、2艘054A护卫舰及1艘054B型护卫舰),总排水量约3.5万吨,而导致服役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确保整体海军军舰能搭载最新技术,保持世界顶级海军先进技术水平,需要对新批次军舰进行装备升级改进,虽然数量是减少了一些,但质量提升显著。

首艘054B型护卫舰“漯河舰”的服役成为亮点。其5000吨级舰体配备双波段雷达与协同交战系统,防空指挥能力较054A大幅提升,被官方定义为“海军转型发展的关键装备”。相比之下,美国同级别“星座”级护卫舰因设计反复拖延,服役时间已推迟至2029年,凸显中美造舰效率的差距。

从规模看,中国2024年新增舰艇的战斗力投射能力远超地区国家:菲律宾海军现役主力舰仅10余艘,中国同年服役舰艇数量即为其四倍;法国海军总吨位约31万吨,而我们仅一年下水战舰吨位就占了一半。

在技术层面,中国舰艇的“代际优势”更加明显,以055型大型驱逐舰为例,装备的112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携载最新型的高超音速导弹,从世界排名来看,其反舰能力早已领先美国同类舰艇;而美国海军仍依赖冷战设计的“伯克”级驱逐舰,新一代DDG(X)计划迟至2030年代才能落地。

尽管中国在海外基地与远洋补给体系上仍存短板,但2024年福建舰的临近服役(预计2025年)、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持续列装,标志着远海投送能力的加速提升。同时,垂直发射单元总数突破4300个,达到美国海军的51%,且这一差距因美军老旧舰艇退役而持续缩小。

可以明确的是,中国海军正以坚定步伐告别单纯的“近海防御”模式,已经大踏步向“远洋存在”迈进,随着电磁弹射航母、核动力潜艇等高端平台的突破,未来十年中国或将在西太平洋形成对美国的海上均势,并重塑全球海洋秩序。

回顾2024年,我们既展现了似雨后春笋拔地起的造舰工业底蕴,也暴露出阶段性调整的阵痛。但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效应已清晰可见:从无人机母舰到万吨大驱,从区域防空到全球导航,中国正以全谱系舰艇的同步发展,书写着21世纪的海权新篇章。而对菲律宾、法国等国的规模碾压,优势尽显,这不过是沧海一粟。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