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大明万历十年,日本天正十年,中、日两国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步入了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
当是时也,张居正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奋战在内阁中枢的位置,将原本应该属于明神宗朱翊钧的封建皇权运用到了极致,“臣罔以宠利居成功”,俨然一副大明王朝的太上皇姿态,无怪乎会有人给他与年轻的李太后编撰一段绯闻出来。
而大海的另一边,一位从尾张国(今爱知县)崛起小诸侯已逐渐有一统“天下”的势头——这个曾经被人调侃为“傻瓜”的日本人已成为国内最强势的军政领袖,只要再进一步,他便能完全实现“天下布武”的目标,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时代。
然而历史留给他们肉体的时间,却已经不多了。

张居正(左)、织田信长(右)画像
一、张居正:油尽灯枯的大明首辅1525年出生的张居正在后半生一直很忙,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权臣,而且更是一位政治家。
有明一朝,政治斗争始终都是非常激烈的,其中嘉靖时期成长起来的夏言、严嵩、徐阶、高珙无一不是人中龙凤,为自己的权势大打出手。其中有的人直死、有的人家破,大家眼看着这些显赫一时的人物盖起高楼、宴请宾客、然后轰然倒塌。
和前辈们一样,张居正也是要搞斗争的,不然自己不可能坐到首辅的位置;但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不光要权,而且更要干事、并且是干大事。
比如像推行“一条鞭法”这种事情确实足够大,属于那种可以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笔画的决策,因为这不仅仅是为自己谋官职、为皇帝谋财物,而且更是为整个大明王朝“续命”,可比朝堂上的勾心斗角难多了!

明朝中后期地图
但是,既然当了最大的官,接受所有人的贿赂与赞扬不香吗?为何还要把政策改来改去,得罪完政敌又得罪盟友呢?
或许这就是伟大人物的与众不同所在——虽然张居正在物质生活享受等方面距离自己说过的“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还相距甚远,但起码他有更高的、别人难理解的追求,并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大明能有他,幸甚。
只可惜,到1582年的时候,常年超负荷的工作与享受已经让张居正接近油尽灯枯,他的人生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影视作品中的张居正
二、织田信长:我到底是谁的敌人?如果织田信长有机会接触并了解张居正的生平的话,他可能是能够读懂这位国际友人的。
1534年出生的织田信长比张居正小了近十岁,但和对方不同的是,他生而为侯、身体里注定流着当领导的血液。所以只要能竞争过自己的兄弟,织田信长是不用通过科举等麻烦手段来登上历史的舞台。
问题只在于:他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多大的角色?又能够演出多长时间?
从少年时代开始,织田信长就一直被人视为另类,从小便获得了“尾张的大傻瓜”外号,意指其行为举止怪诞,不似正常人,只可惜当年没有精神病人证书,否则他应该是可以拿一张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傻子”,却一步步打败了日本境内的各路高手,逐渐统一了本州岛的中心位置。在这期间,织田信长对无数亲人、朋友以及僧侣等政敌痛下杀手,渐渐地又获得了“第六天魔王”的称号。

游戏作品中的织田信长
和张居正一样,织田信长的崛起也是在四面树敌中度过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也开始怀疑织田信长的追求了——日本历史虽然混乱,但从未出现过“皇帝轮流做”的习惯,天皇的位置一直都很稳定。
直到织田信长出现,大家却对本国的传统产生了怀疑:此人不愿意做天皇任命的关白(类似中国的相国)和征夷大将军(类似中国的大将军),莫非是想直接篡权不成?而且他还经常与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交流,并身穿洋人的服饰,难道想变革整个日本的文化?
在一片疑云中,1582年6月20日晚,被织田信长派往西方战争前线的大将明智光秀突然调转枪头、喊出了“敌在本能寺”的口号。
而当时下榻于京都本能寺的不是别人,正是光秀的主公织田信长。
次日凌晨,一番激战后的本能寺燃起了熊熊大火,织田信长在日本京都殒命:他防了一辈子的敌人、打败了无数的对手,到头来却成为了自己部下的敌人、并死在了对方的手上,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半个月后,张居正也在中国的北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织田信长死前的日本局势
三、后来的人们本能寺之变后,叛臣明智光秀据说当了几天的征夷大将军,但很快便被织田信长的另一位手下羽柴秀吉给打败、身死。
没过多久,羽柴秀吉拿到了织田信长生前没接受的关白位置,并获得天皇的尊贵赐姓“丰臣”,在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和中国的战争,结果没打赢,抑郁而终。
丰臣秀吉死后,曾经和他与明智光秀一起侍奉过织田信长的另一位诸侯德川家康开始得势,当上了征夷大将军并灭掉了丰臣家,德川幕府即是由此人所创。
织田信长后来的人们为了那些高官的位置斗得不可开交,但大部分人也都认为,这才是历史所该有的样子。

万历皇帝画像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一度伤心了几天,但没多久便联合朝臣把他家给抄了。为防止有人逃脱,朝廷把张府给堵住不让里面的人进出,结果“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而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则因为不堪忍受酷刑、自缢而亡,追随父亲而去。
不知张敬修临死前是否会这般想:愿来世只生于一个普通官宦之家,过上富足而享受的生活?那样即便被抄家了,大不了清贫一点,留得青山在、说不定还可以写本《红楼梦》、《青楼梦》之类的,至少犯不着去上吊嘛!
有意思的是,张居正去世40年后,明朝的天启皇帝(万历之孙)便为他恢复了名誉;而织田信长死后没多久也获得了朝廷的追封,直到1917年更是被赠予了正一位的官阶——这时候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介意他曾经有过废黜天皇的传闻了。
或许还是那句话:公道自在人心。
只是大家未必能活那么久、等到那一天而已,但总好过没有,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