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的开幕
备受全球各界关注
国家对新兴科技,智能领域等
技术和应用发展越发重视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智能行业相关的代表建议吧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提交了五份建议,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
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大范围测试验证,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全国性测试验证,力争2025年建立跨区域、跨省份、一体化的便捷互认机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成熟应用;同时加快量产商用进程,尽快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时间预期;争取2026年前完成设立自动驾驶汽车专属保险,加强安全使用宣传;加快建设自动驾驶全国性法律体系,明确合法上路身份。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建立统一平台,推动车企和桩企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共同制定汽车车载硬件和终端设备的接口标准、软件通讯协议规范,提升生态开发者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同类型产品在不同品牌和车型的适配度;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建议国家引导汽车行业借鉴智能家居模式,推进行业内外共同制定车联网的有关技术和标准,实现多场景智能终端产品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尽快完善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强化国际国内标准有效衔接;强化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协作,构建应用协同生态;加大对人工智能终端领域支持力度,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出台相关消费补贴,力争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
●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
重启新能源汽车号牌式样的调研论证,绿色号码牌与车体颜色兼容性较差,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拓展号牌智能化功能,将车辆交通信息卡功能内置到号牌中,外观增加二维码信息查询功能,方便交通管理和应急事项处置;做好试点探索工作,选择汽车产业发展领先、市场需求旺盛的城市试点。试点期间设置用户反馈渠道,及时收集用户对新式样号牌试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采纳合理的反馈。
●加强“AI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
加快单行法立法进程,在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基础上提升立法位阶,明确“AI换脸拟声”应用边界红线,完善侵权证据规则,加大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共治,压实平台等各方的责任;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警惕性和鉴别力,聚焦重点人群,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中加入伦理规范内容,深入老年人聚居的社区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活动,在全社会夯实“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
提出了三份建议,其中涉及新型工业化、智慧住居的建议分别是
●以工业大模型为关键变量,赋能新型工业化
1、夯实发展底座,发布国家级工业场景图谱、语料库和数据集。建议设立国家专项,加大力度推广实施“一图四清单”行动方案,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2、支持龙头企业,示范工业大模型应用价值。建议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家电、汽车、医疗等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基于工业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先行先试,打造行业标杆,示范应用价值;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龙头企业提炼并共享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度应用人工智能的典型案例。
3、扶持平台企业,促进工业大模型服务中小企业。建议对国家级双跨平台企业出台专项财政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工业大模型与场景图谱精准匹配的标准化、可复用、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人工智能服务。
●以高质数据构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助力家电家居产业升级
1、培育数据采集产业,构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多元统一的数据源。建议制定统一数据标准体系,规划并发展智慧家庭数据合成、数据标注产业;实施数据贡献参与工程,通过全民贡献、群企共创的形式构建行业全覆盖的垂域数据基础。
2、构建国家级数据仿真平台和训练场。建议强化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智慧家庭全场景覆盖的数据仿真平台和训练场,训练高质量垂域大模型,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高质量服务,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智慧家庭场景中的深度应用,赋能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
●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视频传播管理机制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原创版权和隐私保护;利用AI技术审核AI合成的视频内容,确保视频传播内容审核的效率与准确性;加强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治,督促行业健康发展。

除了以上的代表建议,千家网综合来自不同阶层的多位代表意见,2025年两会代表对AI与智能行业的建议大概呈现三大趋势:
技术和协议底座:算力、标准体系与产业生态自主可控化;
平衡创新与治理:通过法规和技术手段防范风险、明确义务权利;
推动深度融合:加速AI在家庭、交通、医疗、制造、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优化人才培养+就业环境。
来源|千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