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组培污染与实验室防控及超净台操作、菌落检测
在花卉种植的世界里,康乃馨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花卉。康乃馨花朵颜色丰富,有热情似火的红色、淡雅清新的白色、神秘迷人的紫色等等。它的花瓣层层叠叠,形状优雅,无论是作为鲜切花放在花瓶里装饰家居或者办公室,还是在花园里成片种植观赏,都有独特的美感。
不过,要是你想自己繁殖康乃馨,组培可是一种方式。但组培过程中污染是个大麻烦。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有个在南方城市做花卉研究的网友小李,他在当地的一个实验室尝试康乃馨组培。在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潮湿这个因素。南方的气候啊,湿度比较大,空气中水分含量高,这就容易使组培过程中引入各种杂菌。
在康乃馨组培中,实验室的防控非常关键。比如说,实验室的环境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比较合适,湿度不能太高,大概60% - 70%为宜。这就像我们人居住的房间,温度和湿度不合适我们就不舒服是一个道理。如果湿度长时间高于80%,各种霉菌就像闻到了美味一样,纷纷朝着组培瓶里的康乃馨苗扑过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超净台的操作规范。超净台就像是组培小苗的一个安全小房子,里面的空气是经过过滤的。小李在操作超净台的时候,刚开始没有特别注意自己的操作动作。他在里面说话声音有点大,这就导致有唾沫星子飞溅出来。虽然他戴着口罩,但是口沫里可能携带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影响到组培环境。后来他听说了一个北方的例子,在华北地区的一个花卉组培实验室,有个操作人员也是因为这种不规范操作,结果组培的康乃馨苗污染率特别高。正确的操作是要动作轻缓,动作幅度不能过大,而且所有的工具在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说到组培苗的污染检测,菌落检测标准是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手段。一般在接种后的7天内就要开始密切观察。如果发现有菌斑或者浑浊的培养基,这可能就是污染的信号。有一个在花卉种植论坛上分享经历的网友,他说他在华北地区自己在家里捣鼓康乃馨组培。他每天观察组培苗的情况,在接种后的第三天,他就发现有一个组培瓶里的培养基有一点发黄。他马上就意识到可能有污染了,这要是再晚几天,可能整瓶的组培苗就都毁了。
和康乃馨相对应的,我们来看看其他绿植在组培或者种植方面的一些情况。比如说铁线蕨,这名字很特别吧。铁线蕨的叶子特别薄,像铁丝一样,它喜欢比较湿润的阴湿环境。和康乃馨不同的是,它的繁殖一般是靠分株。在南方的一些山林地区,比如广西的部分山区,铁线蕨自然生长得特别好。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它的生长需求。可是如果要像康乃馨那样进行组培,它就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因为铁线蕨比较娇弱,对培养基的成分要求更高。
再比如文竹,它也是一种很优雅的绿植。文竹在北方一些家庭阳台种植得比较多。文竹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它对光照要求不高。文竹繁殖可以播种也可以扦插。但是文竹组培的时候,由于它细胞分裂速度相对较慢,在培养过程中如果温度或者光照稍微有点波动,就可能影响它的生长。我就知道一个在东北地区尝试种植文竹组培苗的朋友,东北地区冬季很冷,即使在实验室,温度控制偶尔也会出现一点小波动,这就对文竹组培苗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还有绿萝,大家都知道绿萝好养。在南方很多家庭的客厅里,绿萝都是常见的植物。绿萝的生命力超级顽强,不管是水培还是土培都能轻松活下来。可是绿萝的组培就不一样了。在云南的部分热带地区,虽然植物生长环境很优越,但在实验室组培绿萝时,由于当地昆虫较多,即使实验室防护做得很好,偶尔也会有一些微小的昆虫卵混入组培苗中,造成污染。
回到康乃馨组培。当我们把康乃馨的幼苗从组培瓶移到外面的环境,比如办公室或者居家阳台的时候,又要注意好多问题。在办公室里,很多人喜欢在办公桌上放一盆康乃馨来点缀环境。可是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病菌也比较多。如果康乃馨在组培过程中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很容易被办公室里的病菌感染生病。我有个同事,他的办公桌上养了一盆从外面花店买的康乃馨,种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叶子发黄,花朵凋谢得比正常快很多。这可能就是因为组培环节或者在运输过程中有污染。
居家阳台呢,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比如说在华南地区的一些城市,居家阳台日照比较充足,温度也比较适宜种植康乃馨。如果康乃馨是从组培苗培育来的,那也要注意适当遮光和保湿。我自己曾经在北方的阳台种过康乃馨,北方的冬天特别冷,我得把它搬到屋里,而且要注意室内的通风。虽然康乃馨在北方冬天室内能活着,但要是组培苗本身有残留的病菌,在这种温室内环境下也可能发病。
在康乃馨组培污染防控方面,实验室里的一些设备维护也相当重要。比如说空气净化系统,如果没有定期清洁和检查,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杂菌。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例子,有个花卉种植企业在华北的实验室,由于空气净化系统长期没有清理滤网,结果导致组培的康乃馨苗大量污染。而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的空闲期就要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从培养基的配方来说,不同的康乃馨品种可能需要略有不同的配方。像那种重瓣的康乃馨品种,在培养基里对植物激素的浓度要求可能就比较高。我听说过在南方的一个花卉实验基地,他们在培育一种稀有的康乃馨品种时,经过不断的试验,调整培养基里不同激素的比例,才成功提高了这种品种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在超净台操作中,培养瓶的开启角度和时长也有讲究。有次参加一个花卉组培的培训课程,讲师说有些操作人员为了让组培苗更好地接受光照或者拿取方便,把培养瓶开得大大的,而且长时间不盖回盖子。这样时间一长,即使是超净台里相对洁净的环境也会被污染。就像在西北的一个花卉实验室,他们的操作人员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组培的康乃馨苗前期生长良好,但到了后面就陆续出现污染情况。
在菌落检测方面,除了常规的肉眼观察,现在也有一些精密仪器可以使用。比如说显微镜,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培养基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一个花卉科研项目里,研究人员在华南地区的实验室里,利用显微镜对组培的康乃馨苗进行检测,比单纯肉眼观察提前了3天发现了潜在的污染菌。
再说说绿萝的组培污染防控吧。绿萝组培如果在南方进行,由于南方温度高,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在组培过程中要更频繁地检查苗的生长情况和培养基的状态。我有个朋友在海南尝试做绿萝组培,刚开始他没太在意这个频率问题,结果有一批苗就被污染了。后来他参考了在广东一些成熟实验室的经验,增加了检查的频率,苗的成活率就提高了很多。
文竹组培呢,如果是在北方的实验室,要把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我在东北有个认识的农业技术员,他在实验室做文竹组培的时候,冬天取暖设备有时候会让室内温度波动比较大。他就采用了一些保温措施,像给实验室加上厚窗帘,在温度低的时候适当增加加热设备的功率。这样才保证了文竹组培苗的正常生长。
铁线蕨组培的时候,如果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湿度比较大。这时候要特别注意通风设备的使用。有报道说在福建的一个花卉组培实验室,因为通风不好,组培的铁线蕨苗湿度过高,导致很多苗都被真菌侵染了。
回到康乃馨组培污染的问题。在组培苗的生长过程中,除了关注污染,还要注意营养物质的供应。康乃馨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比如在生根阶段,需要更多的磷元素。在叶生长阶段,氮元素很重要。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律来调配培养基,即使没有污染,康乃馨苗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组培苗的选取也很关键。在云南的一个花卉产业发展地区,当地的康乃馨种植者在组培初期就发现,选取的母本健康程度对组培结果影响很大。如果母本本身就带有一些潜在的病菌,那么组培出来的苗也更容易被污染。
在不同的地域,康乃馨组培也面临着不同的情况。在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组培过程中要更加小心霉菌的滋生。而在北方,寒冷干燥的冬季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避免因温度骤降或者干燥对组培苗造成伤害。
在实验室防控方面,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不可忽视。曾经有个花卉企业在华北地区建立了新的康乃馨组培实验室。由于新招聘的操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操作很不规范,导致组培苗的初期污染率特别高。后来企业加强了对人员的培训,规范了操作流程,情况才得到了改善。
那康乃馨组培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更精准有效的污染防控方法。或者找到更适合康乃馨生长的培养基配方,提高组培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和科研实力,对康乃馨组培做出更多的贡献。那大家在自己的花卉组培或者种植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的小意外或者小惊喜呢?希望大家可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