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鹅抗应激训练,噪音脱敏方案,养殖场周边,这点需要警惕

金盏养殖 2025-02-19 19:22:15

家养鹅抗应激训练,噪音脱敏方案,养殖场周边,这点需要警惕

在养殖的世界里,鹅这种家禽可是有不少妙处的。鹅适应能力比较强,耐粗饲,不需要特别精细的饲料就能长得不错。它们生长速度也不慢,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几个月就能达到上市体重。鹅肉富含营养,鹅绒还能用于制作羽绒制品,有着不错的经济价值。

就说养殖场的饲养员老李吧,他在农村搞养殖也有好些年了。老李家养了好多鹅,一开始的时候可没少遇到麻烦。养殖场周边有不少噪音源,像偶尔经过的大卡车、附近工地施工之类的。这噪音对鹅的影响可不小,鹅一听到这些噪音就变得特别紧张,到处乱跑乱撞,吃不好睡不好的,这可愁坏了老李。

这种情况在很多养殖场或者家里散养鹅的情况都可能出现。鹅是比较敏感的动物,像这样突然的噪音刺激很容易让它们产生应激反应。比如说在寒冷的北方,干冷的天气下鹅本身就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保持体温,要是再受到噪音应激,身体的抵抗力就会更差。而在南方湿热的环境里,原本鹅就已经要适应湿热的气候,噪音应激就如同雪上加霜。

那怎么解决呢?下面就给大家说说家养鹅抗应激训练的噪音脱敏方案。

首先是逐步接触噪音的方法。比如说,在清晨比较安静的时候,播放一些低沉、有节奏的低分贝噪音,就像那种老式收音机发出的沙沙声,分贝大概在30 - 40分贝左右。持续放个几天,让鹅慢慢适应这种有噪音的环境,这个时候鹅可能不会有太大反应。然后呢,慢慢增加噪音的强度到50 - 60分贝,同时改变一下噪音的类型,比如变成持续的小型机器运转的声音。这个过程大概可以持续1 - 2个月。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还得注意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和养殖场景来调整。在平原地区的养殖场,噪音传播比较直接,所以强度和频率的控制要更精准一些。像山东有个养殖户老孙的养殖场就在平原上,他发现每次火车经过的时候鹅就特别不安,于是他就以火车经过时发出的声音频率和强度为参考来调整训练。而在山区散养鹅呢,声音可能会在山谷间有回声,比较复杂,训练时就得把回声的因素也考虑进去。

再说说种植绿植对减轻噪音应激的作用吧。在鹅舍周围或者散养鹅的活动区域种植一些绿植是个好办法。比如说竹子,竹子长得快,高度也比较可观。它就像一个小屏障一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阻挡噪音。还有侧柏,这种树的树叶细密,对噪音有一定的削弱作用。还有绿萝,虽然它主要是盆栽植物,在鹅舍内部和周边摆放一些,对吸收部分噪音有帮助。冷门的绿植品种像龟背竹也不错,它的叶子形状独特,而且体积比较大,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还有八角金盘,这种植物的叶子茂密,对噪音的削弱效果也比较好。不同绿植的隔音效果是有差异的,竹子高度够的话,隔音效果可能会比较强,像那种高大林立的竹林带,可能对80 - 90分贝左右的噪音有一定的阻隔能力;鱼尾葵呢,它的叶子形状像鱼尾,虽然它的隔音效果没有竹子那么强,但也还不错,大概能减弱60 - 70分贝的噪音。

还有个养殖户小王,他在南方的一个小镇搞养殖。他发现周围的噪音比较多,于是就在养殖场周围种了好多绿植。他先种植了竹子,在养殖场的东边和西边各种了一排。然后又在鹅舍的顶部搭建了一些架子,在架子上摆放了很多盆栽的绿萝和鱼尾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些绿植确实对减少噪音应激有帮助。比如在大雨天,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沙沙声的时候,鹅表现得比较淡定,这说明它们已经慢慢适应了有类似噪音的环境。

除了绿植,还可以给鹅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隐蔽空间。在养殖场的角落或者散养鹅的树林里,搭建一些小棚子,里面铺上柔软的干草。这个小棚子就像鹅的避风港,当噪音很大的时候,鹅可以躲进去。

从时间上来说,这种抗应激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3 - 6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就开始养鹅的情况,更要注重早期的抗应激训练。就像新疆有些养殖户,他们在冬季育雏的时候就开始了这种训练,让鹅从小适应各种环境因素。

像云南的老张在西部的山区养殖,他的养殖场周边有一些小型的风力发电机,经常发出呼呼声。一开始鹅们受到噪音刺激后就开始乱叫,影响生长发育。老张就采用了多种措施,他既种植了像菩提树这样当地的绿植,又在养殖场的周围用竹片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隔音屏障,同时给鹅营造了一些隐蔽休息的地方。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现在鹅听到风力发电机的声音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了。

在实际养殖中,养殖场的布局也很重要。养殖场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避免互相之间噪音的干扰。而且道路的规划也要考虑到减少噪音,比如在道路和养殖场之间设置一些隔离带。在南方潮湿的地区,隔离带可以用一些阔叶植物,像香蕉树,它既能为养殖场提供一些阴凉的环境,又能起到一定的隔离噪音和阻挡湿热空气的作用;在北方干燥寒冷的地方,可以用杨树等耐寒的树木来设置隔离带。

另外,饲养管理也得跟上。保证鹅有充足的营养,这样它们在面对噪音应激的时候身体更有抵抗力。比如说,按照鹅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幼鹅时期多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像豆粕之类的,随着鹅的成长,逐渐增加谷物类饲料的比例。

鹅群之间的社交也很关键。如果鹅群内部的和谐稳定,在面对噪音应激的时候就更容易保持镇定。就像在河北有个养殖户,他发现自己的鹅群里有几只鹅老是抢食,导致整个鹅群很有攻击性,而且对外界刺激也特别敏感。他就重新调整了鹅群的组成,让每只鹅都能有合适的空间和食物,之后鹅群的应激反应就明显减少了。

那怎么知道鹅有没有在噪音脱敏训练中取得效果呢?其实还是有一些观察方法的。比如说,噪音发生之后,鹅的采食量是否正常,如果还像平常一样大口大口地吃,那说明应激反应比较小;再就是看鹅的精神状态,精神饱满、活泼好动的鹅,说明应激的抵抗能力比较强。

在鹅抗应激训练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比如不同品种的鹅对应激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像狮头鹅这种体型比较大的鹅,它的应激反应可能和体型较小的太湖鹅就不太一样。还有在养殖密度不同的情况下,鹅的抗应激能力又会如何变化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那大家在养殖鹅或者其他家禽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因为噪音或者其他应激因素而带来的麻烦呢?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