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GeForce RTX 5090 D、RTX 5080相继在国内上市之后,第三款RTX 50系家族的成员GeForce RTX 5070 Ti也已经在昨日正式解禁。紧跟NVIDIA的节奏,各大AIC厂商自然也推出了自家的超频版产品。核心AIC厂商影驰就为玩家们带来了包括“刃”“星曜”和“金属大师”在内的三个系列的RTX 5070 Ti显卡。今天要和大家详聊的,正是来自金属大师系列的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
具体的评测体验之前,先简单概览一下Blackwell架构的RTX 50系GPU的关键核心技术特色。当然,这部分内容属于多次评测文章中都出现过的重复内容,如果您对此已经非常了解,请自行跳过即可。
作为第四款上市的Blackwell架构GeForce RTX 50系GPU产品,RTX 5070 Ti可以看作是RTX 5080的规格缩减版本。不过在GeForce RTX 5070 Ti GPU的身上,仍然传承了Blackwell架构的全部技术特色。
以下为Blackwell架构的主要技术特色概括解析,之前的RTX 50系产品评测中也已经讲过,对此部分内容熟悉的玩家请自行跳过。
●首先最核心的是,RTX 50系列GPU引入了DLSS 4多帧生成技术。这项创新技术运用了更新的Transformer模型,与传统的CNN模型相比,它将帧生成速度提高了40%,并且减少了30%的显存占用。这一进步显著提高了游戏运行效率和3D实时渲染能力,为RTX 50系列GPU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其次,在CUDA Core方面,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升级,现在每个SM单元都配备了全功能单元。在Blackwell架构中,计算单元均能执行FP32或INT32计算任务,这极大地提高了INT32计算能力的上限。因此,对于那些需要大量INT计算的应用,Blackwell架构将提供更出色的性能表现。
●第三,NVIDIA在RTX 50系列显卡采用的Blackwell架构中,决定使用GDDR7显存技术以增加显存带宽。得益于256位显存宽度和16Gbps的GDDR7显存,RTX 4070 Ti实现了高达896GB/s的显存带宽峰值,这比使用12GB GDDR6X的前一代产品RTX 4070 Ti提升了70%以上。
●第四,Blackwell采用了神经网络渲染技术,并公开了一些目前较为先进的应用神经网络技术的着色器实例。这些包括RTX Neural Materials(神经网络材质)、RTX Neural Texture Compression(神经网络纹理压缩)、RTX Neural Radiance Cache(神经网络辐射缓存)、RTX Skin(表皮材质)以及RTX Neural Faces(神经网络面孔处理)等。
●最后,RTX 50系GPU核心配置第五代Tensor Core和第四代RT Core,新增了针对FP4、FP6的支持以及第二代FP8 Transformer模型的支持,并支持RTX Mega Geometry (“几何巨块”)处理技术,在处理几乎无限细分的三角形细节时,显著提升了光线追踪的效率。
此外,GeForce RTX 50系GPU还带来了NVIDIA Reflex 2系统延迟降低技术的更新以及新增虚拟补光和录音棚音效的Broadcast进化,并支持4:2:2@10bit视频格式的硬件编解码加速。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特性的加持也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
跟随RTX进化脚步更新,影驰第四代金属大师显卡来了相信熟悉影驰品牌的玩家就应该清楚,影驰的“金属大师”系列基本是伴随GeForce RTX GPU的诞生而创立的一条家族产品线。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19年初,随着RTX 2060的发布,影驰就推出了GeForce RTX 2060金属大师,后续还推出了GTX 1660系列的金属大师产品。后来伴随RTX 30系、RTX 40系显卡的发布,金属大师也升级到了第二代、第三代。2025年初,随着RTX 50系显卡的发布,金属大师也贯彻了“一代RTX一升级”的惯例,第四代金属大师来到了我们眼前,这就是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金属大师系列。前不久到达MC评测室的,正是其中的一员——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系列一共有黑和白两种配色,影驰称其为黑金版和白金版。
相比第二、第三代金属大师有较强立体感的“前脸”,第四代金属大师的上盖设计更偏向扁平的一体化设计,让整体更加简洁稳重,个人感觉倒更符合“大师”的称号。和之前的金属大师一样,传承于第四代金属大师家族的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仍然采用了全金属装甲的设计理念。上盖导风罩部分采用了铝合金一体压铸成型的先进工艺,实现了全覆盖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确保了产品的坚固耐用。铝合金材质的使用,不仅赋予了产品轻盈的质感,还极大增强了其辅助散热的能力,使得设备即使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避免了因高温而导致的变形问题,确保了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在上盖部分还搭配了凹凸设计的金属大师家族惯用的条纹装饰,让整体的装甲感更为强烈。
在背板部分,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采用了全金属加固背板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显卡背面的电子元件,避免因外力导致的损坏,同时也能够防止显卡PCB发生变形。此外,金属背板还具有辅助散热的功能,能够帮助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在长时间运行时保持较低的温度。在背板的尾端,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特别设计了贯穿式的散热开孔,这些开孔能够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确保显卡在高负荷工作时依然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不含挡板的整体尺寸为304mm×124mm×50mm,完美符合NVIDIA SFF-Ready规范,可以安装在SFF-Ready的小机箱内。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在正面配置了三只全新的90mm霜环扇叶。风扇的扇叶非常有特色,采用了三折设计的环形链式结构。扇叶数量虽然从第二、三代金属大师系列的11叶改为了7叶,但得益于更大的扇叶和三折链式结构,相比前两代产品的风扇,它在同噪声情况下的风压反而提升了15%,在同转速下噪声降低了5%,风压提升了10%,同时还提升了扇叶的强度。
▲采用反扣设计的12V-2×6供电接口,具备独特的连接方式,确保了电源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视频输出接口为3DP 2.1b+1HDMI 2.1b
第四代金属大师产品采用了寒光星β散热器,可以看到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影驰几乎是将散热鳍片面积的提升做到了极致,同时在尾部和顶部都设计有出风口,增大了出风面积,强化了散热性能。
寒光星β散热器的底座采用纯铜打造,中框强化件采用了一体成型的合金压铸工艺制造,同时搭配了5根6mm采用回流焊工艺的镀镍复合热管,这让第四代金属大师的散热性能有了较好的保障。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核心代号为GB203-300,与RTX 5080属于同一序列。
▲显存是来自三星的GDDR7颗粒,单颗容量2GB,共6颗组成12GB容量。
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产品资料
核心架构:NVIDIA Blackwell
核心代号:GB203-300
核心工艺:TSMC 4N
CUDA核心:8960
基础频率:2300MHz
加速频率:2497MHz
显存速率:28Gbps
显存容量:16GB GDDR7
显存位宽:256bit
电源接口:12V-2×6
TGP:300W(MAX 320W)
散热器:寒光星β散热器
输出接口:3×DP 2.1b+1×HDMI 2.1b
显卡尺寸:316.5×139×50mm(含挡板)
304×124×50mm(不含挡板)
参考价格:7499元
性能表现实测,比RTX 5080差一点儿,远胜RTX 4070 TiOK,来进行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的性能实战环节。这个环节的测试中我们主要就游戏性能、AI性能和设计创作性能三个方面对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进行考核。
特别说明:后文及图表中出现的“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OC”或“RTX 5070 Ti金属大师OC”如无特殊说明皆指“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
从GeForce RTX 5070 Ti GPU的规格来看,它继承了RTX 5080的GB203核心代号,硬件规格上略低于RTX 5080,约83%的RTX 5080规格。尽管如此,RTX 5070 Ti拥有70个RT Core、280个Tensor Core和8960个CUDA核心,以及256bit位宽的16GB GDDR7显存,显存带宽为896GB/s。核心频率为2295MHz~2450MHz,配备2个第九代NVENC和1个第六代NVDEC。RTX 5070 Ti可视为RTX 5080的规格缩减版,性能差距约15%,但实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与前一代GeForce RTX 4070 Ti相比,RTX 5070 Ti在硬件规格上全面领先,CUDA核心、RT Core和Tensor Core数量高出20%,并配备16GB GDDR7显存,相比RTX 4070 Ti的12GB GDDR6X显存,预计游戏性能提升20%~25%或更多。具体性能需进一步评测确认。
▲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出厂频率为2295MHz~2497MHz,属于小超频的非公OC版本。
3DMark理论性能测试测试平台
显卡:影驰GeForce 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NVIDIA GeForce RTX 5080 FE、GeForce RTX 4070 Ti
处理器:AMD锐龙7 9800X3D
主板: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吹雪
内存:影驰星曜DDR5 6000 16GB×2
硬盘:影驰星曜X4 Plus PCIe SSD 2TB
电源:ROG THOR 1200W
显示器:戴尔UP3218K(7680×4320@60Hz)
操作系统:Windows 11 24H2
驱动程序:NVIDIA Game Ready Driver 572.43
3DMark作为显卡3D理论性能的评测工具,尽管做不到100%真实反馈实际游戏或应用环境中的GPU性能表现状况,但它对GPU的3D性能还是有相对较为准确的预估。从测试结果来看,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和RTX 5080的性能差距不算太大,大约为13%~14%的样子,但是在理论性能上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相比前一代的RTX 4070 Ti则有较大差距,均值在35%以上。
不过3DMark的成绩只能作为大概的参考,具体表现还是得在游戏和应用中见真章。
3DMark的DLSS TEST中也更新了DLSS 4性能的测试项目。从测试结果来看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DLSS TEST中的理论性能与RTX 5080还是有15%的差距。但是相对RTX 4070 Ti,DLSS TEST中的原生帧率领先RTX 4070 Ti 40%以上,如果对比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DLSS 4 4x与RTX 4070 Ti@DLSS 3的状态,前者的性能领先已经达到了150%,DLSS 4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也为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带来了显著的核心附加价值。
DLSS 4,带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原地起飞作为RTX 50系GPU的核心科技,我们也将DLSS 4游戏性能测试这部分单独成篇,毕竟对所有RTX 50系显卡来说,这就是最关键的游戏价值体现,没有之一。
测试选择了6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其中4款为原生支持DLSS 4,两款通过DLSS优设模式(Override)支持DLSS 4。在测试中统一开启最高画质及最高光追效果设置(支持路径追踪则全部开启),DLSS超分辨率模式则设置为“平衡”。
首先看4K分辨率下6款DLSS 4游戏在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上的表现。测试结果显示也非常清晰,在DLSS关闭的情况下,6款DLSS 4游戏在4K分辨率和最高画质、最高光追效果设置下都没能达到60fps的流畅运行标准线,甚至在《星球大战:亡命之徒》《赛博朋克2077》以及《心灵杀手2》这三款开启了路径追踪光追效果的游戏中帧率更是在30fps以下。但是形势在DLSS 4开启之后发生了大逆转,在DLSS 4X模式下6款游戏的帧率都突破了100fps,瞬间达到了非常流畅的运行效果,DLSS 4确实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性能质变能力。此时可以看到,相比原生帧率,DLSS 4 4x带来的性能提升已经达到了300%~900%的“恐怖”程度,堪称“恐怖如斯”,DLSS 4果真有“大帝之姿”?
从6款DLSS 4游戏的测试结果来看,在原生帧率状态下,除去《赛博朋克2077》中由于游戏基础帧率过低带来的113%性能领先之外,其余5款游戏中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领先RTX 4070 Ti的幅度平均约为25%上下,与预期基本相符。开启DLSS 4,跨代对比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DLSS 4 4x和RTX 4070 Ti@DLSS 3的情况,可以发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平均性能领先达到了135%,DLSS 4的威力再次凸显无遗。
在1440p分辨率下的测试结果也差不太多,原生帧率下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相比RTX 4070 Ti的性能领先约为21%,开启DLSS 4 4x之后,相比只能开启DLSS 3的RTX 4070 Ti,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性能上的优势达到了106%的领先程度,直接实现了绝对碾压。开启DLSS 4 4x平衡模式的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性能上达到了原生帧率的3~8倍,这已经不是单车变摩托,而是从步行直接坐上火箭了!
最后来看一下在三款DLSS 4原生游戏中,在不同超分辨率挡位下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开启DLSS 4x之后的性能表现。测试结果也基本在意料之中,4K分辨率下DLSS 4 4x对性能的提升幅度巨大,1440p分辨率下稍低一点。但综合1440p分辨率和4K分辨率来看,DLSS 4x在各超分辨率挡位下相对原生帧率的性能达到了3.8~9.5倍,开启DLSS 4 4x之后平均性能也达到了原生帧率的6倍以上,着实可观。另外,对比DLSS 3,DLSS 4x在各超分辨率挡位下相对前者的平均性能提升也达到了75%,真正带来了质变。
传统游戏性能测试在传统游戏性能测试上,我们筛选了20款当前比较热门的游戏进行了针对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的性能检测。其中包括新上线的《怪物猎人:荒野》Benchmark以及新加入DLSS 3和实时光线追踪效果的热门二游《鸣潮》。在游戏测试中统一设置为最高画质、最高光追效果(支持路径追踪则开启),DLSS超分辨率模式设置为平衡挡位,如果游戏支持DLSS帧生成则一并开启,所以测试结果图表中的DLSS ON代表“DLSS超分辨率平衡+DLSS帧生成开启(如果游戏支持)”。由于前面已经单独测试过DLSS 4的性能表现,在这部分测试中我们在6款DLSS 4游戏中也仅开启DLSS 3用于横向性能对比。
▲《鸣潮》支持DLSS帧生成和实时光线追踪,主要引入了水面、地面、镜面等光追反射效果和场景全局光照效果。
在1440p分辨率下,全部20款游戏测试中,综合性能来看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除了5款路径追踪光追游戏之外,其余游戏中基本能保证60fps+的流畅运行,开启DLSS平衡模式之后,全部游戏都能保证100fps+的绝对流畅效果。
对比前一代的同级产品RTX 4070 Ti,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1440p分辨率下的游戏性能领先幅度平均为22%左右,相比RTX 5080则有大约10%的性能差距。
PS:默认状态下《鸣潮》游戏最高锁帧60fps,开启DLSS帧生成之后自动解除锁帧限制。
在4K分辨率下,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仍然具备了非常不错的战斗力,开启DLSS 2或3之后,在所有参测游戏中全部能保证60fps+的流畅运行效果,对4K游戏环境来说,它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4K分辨率下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与RTX 4070 Ti的性能差距又拉开了一点,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性能领先优势达到了27%,此时相对RTX 5080的性能差距也在15%左右。
设计创作性能测试在游戏性能之外,目前RTX GPU对设计创作性能的加速也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尤其是在NVIDIA经营的Studio生态圈已经趋于成熟的情况下,GeForce RTX显卡也逐渐成为诸多设计创作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之选。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设计创作性能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首先看视频编解码性能,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相比RTX 5080的性能表现几乎相当,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4:2:2视频的编解码性能测试上相比传统软件Voukoder外挂解码的方式提升了3~15倍。视频转码性能测试中,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AV1和H.265格式转码性能测试中性能相比RTX 4070 Ti几乎翻倍,在转码输出H.264格式上性能领先也超过了20%。
D5渲染器的场景实时交互渲染帧率表现能够直观地体现GPU对3D渲染的加速性能,而且当前D5渲染已经能够通过DLSS优设模式支持DLSS 4 4x,具备了非常大的性能潜力。在D5渲染器的场景实时渲染测试中,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相比RTX 5080仍然有7%~8%的性能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开启DLSS 4 4x之后,即使在“日式花园”这种非常复杂的光追场景下,4K分辨率的渲染帧率也达到了187fps,相比DLSS 3状态下的RTX 4070 Ti性能领先达到了130%上下。
另外,在开启DLSS 4之后,可以看到1%Low fps也随之猛增,带来了更为流畅、毫无卡顿的实时交互渲染效果,真正实现了“所见即所得”。
最后看Blender Opendata Benchmark和V-Ray 6的测试情况。在这两项关于3D渲染性能的测试中,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平均性能上落后RTX 5080约15%。不过相对RTX 4070 Ti,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性能优势非常明显,在Blender Opendata Benchmark中性能领先26%,在V-Ray 6中更是性能领先达40%以上。
AI性能测试AI应用基本已经全面开花,尤其是在Deepseek模型崛起之后,AI应用热潮又迎来了一波爆发式的增长。正如NVIDIA在发布会上所说,Blackwell架构的RTX 50系GPU在AI性能上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因此我们在这部分测试中用UL Procyon、ML Perf以及LM Studio+Deepseek R1模型进行了针对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AI性能测试。
在AIGC性能测试上,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是比较权威且准确的。在基于传统SD模型的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测试中,测试结果显示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相比RTX 5080平均性能落后约19%~20%,相比RTX 4070 Ti平均性能则领先20%~25%。
注意在SDXL-ONNX FP16的测试中,由于刚需16GB以上显存,因此RTX 4070 Ti的测试成绩不正常,没有参考意义。
在FP8/FP4精度格式模型的AIGC性能测试中,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与RTX 5080的在FP8精度格式上性能相差约15%,在FP4精度格式模型的推理计算上差距则达到了30%左右。而RTX 4070 Ti由于12GB显存不满足测试需求,成绩相差巨大,没有参考意义。
在AI文本生成应答性能测试方面,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和ML Perf也是比较权威且准确的。从测试成绩来看,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文本单元生成速度上相比RTX 5080而言落后约8%。相比RTX 4070 Ti,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AI文本生成性能领先优势很明显,在文本单元生成速度相比RTX 4070 Ti性能领先约43%,第一文本响应时间上领先约27%,综合性能领先RTX 4070 Ti约37%。
在LM Studio+Deepseek R1 8B模型的AI文本生成体验中,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文本单元生成速度上领先RTX 4070 Ti 27%左右,但相比RTX 5080仍然有8%上下的性能差距。
温度与功耗最后看看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温度控制与功耗方面的表现。在《赛博朋克2077》《霍格沃茨之遗》以及《龙腾世纪:影障守护者》三款游戏的综合测试中发现,在4K原生分辨率下,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游戏功耗达到了TDP设计的300W,开启DLSS 4之后,游戏帧率巨幅提升但功耗却有所下降,平均约为288W。在Furmark满载烤机状态下,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也交出了300W的满功耗成绩。
在散热控制方面,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Furmark满载烤机10分钟后,核心温度保持在67℃左右,对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这种2.5槽轻薄SFF-Ready显卡来说,尤其还是采用短PCB轻薄设计的300W显卡来说,散热性能还是比较不错的。
有价值的4K游戏与AI应用显卡整体测试成绩综合来看,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是一款非常有价值的4K游戏与AI应用向消费级显卡。在游戏性能方面,1440p分辨率下自是不用多说,而且开启DLSS之后能够在4K分辨率下畅玩市面上几乎所有3A级游戏大作。
与前一代对位产品RTX 4070 Ti相比,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综合游戏性能约比RTX 4070 Ti强20%~25%,作为对位迭代产品而言还是合格的。与更高一级的RTX 5080相比,性能差距也不算太大,约为10%~15%,某些游戏中还低于10%。在设计创作性能和AI性能方面,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相对RTX 4070 Ti的优势更大,达到了30%~45%甚至更高的性能领先幅度。因此对设计创作或AI工作者或玩家来说,显然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是比RTX 4070 Ti更值得选择的对象,甚至它的性能还优于RTX 4070 Ti SUPER。
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本身非常内敛稳重,我们拿到的“黑金版”更像是一位“大隐隐于市”的侠之义者。它在游戏、AI和设计创作等方面都有比较优秀的表现,整体来看其性能远强于RTX 4070 Ti,也已经强于RTX 4070 Ti SUPER,是非常值得选择的。这款显卡目前市场报价为7499元,或仍然在使用RTX 3070 Ti或RTX 4070 Ti的老用户来说,如果想要换代,那你不妨多多关注这款显卡。尤其是想要在设计创作或AI应用方面换代显卡的用户,更是值得考虑。
当然,如果你选择了影驰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我们在这里也为您推荐两个与其非常搭的装机好物件——影驰金属大师暗卫机箱与星曜积木•影风扇。
影驰金属大师暗卫机箱与RTX 5070 Ti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显卡同源的影驰金属大师暗卫机箱是一款与金属大师系列显卡非常“搭”的机箱。机箱整体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切面设计,整体感受宛如来自未来都市的机甲战士。这款机箱以冷峻和凌厉的形象展现,箱体上的切割面把握非常精准,整体轮廓的冲击力很强。
机箱的前面板、顶板、左右侧板均可免螺丝顺滑拆装,对于后期硬件安装与维护来说都很方便。在规格上,这款机箱产品可以安装最高180mm的CPU散热器和400mm长的显卡,支持ATX、MATX、ITX以及背置ATX和背置MATX主板,也就是说它还是支持背插设计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属大师系列显卡,那么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搭档。
影驰星曜积木•影风扇影驰星曜积木•影风扇设计非常有特色,它采用了积木式的无线拼接,对玩家来说极大减少了烦琐理线的过程,最大可以支持6个风扇同时拼接。
星曜积木•影风扇的灯效十分出彩,在上下两侧还搭配了无限镜的透视ARGB灯效,梦幻的灯效得到了无限延伸。
星曜积木•影风扇提供800~2000RPM±200RPM的转速,同时提供2.33mm水柱(H2O)高风压和68.8CFM的大风量,散热性能表现也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