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敌害蟹防控,浅海围网,陷阱设置,位置常更换

小松养殖 2025-02-21 20:17:24

蛤蜊敌害蟹防控,浅海围网,陷阱设置,位置常更换

在海洋养殖的广袤世界里,有一种小小的生物正备受瞩目,那就是蛤蜊。蛤蜊啊,别看它个头小,可浑身都是宝。蛤蜊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于人们的健康那可是大有裨益。而且蛤蜊的产量稳定,在市场上一直有着稳定的需求,是养殖户眼中的“香饽饽”。

但您知道吗,蛤蜊在养殖过程中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就说这蛤蜊养殖吧,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挑战。比如说在山东半岛,那里的水温相对温和,海水的盐度也比较适中,蛤蜊长得还不错。可是一遇到海水温度突然升高或者水质变差,蛤蜊就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啊,蛤蜊还有一大敌人,那就是螃蟹。螃蟹喜欢夹食蛤蜊的肉和壳,对蛤蜊的危害那是相当大。就像德州的一位养殖户老李,他的蛤蜊养殖面积有几十亩,以前没少被螃蟹祸害。有一年,没做啥特别防护,到了收获的时候,好多蛤蜊都被螃蟹吃得残缺不全,收成大不如前。

那怎么应对这螃蟹这个敌害呢?浅海围网和陷阱设置就是关键的两个手段。浅海围网就好比是给蛤蜊建了个小城堡,把它们保护起来。但不是随随便便围个网就行的,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先说这网的选择,材质要耐用,能抵御海水的冲刷和腐蚀。网眼的疏密也有讲究,太稀了,螃蟹能钻进去;太密了,水流通不畅,又会影响蛤蜊的生长环境。像在广东的一些沿海渔场,那里水流比较湍急,围网的网眼就得适当密一点,防止螃蟹被冲进来。而在江苏的一些相对平缓海域,网眼可以稍大一点。

陷阱设置也是有技巧。常见的陷阱利用蛤蜊和螃蟹的生活习性来“诱捕”螃蟹。比如说,用一些小鱼或者虾肉做诱饵,螃蟹闻到香味就忍不住想去捞食,结果就掉进了陷阱里。我有个网友,他在辽宁的一个海湾搞蛤蜊养殖。一开始他也是盲目地在养殖场乱放陷阱,效果不好。后来他总结了经验,根据螃蟹的活动规律来设置陷阱的位置和数量。他发现每天涨潮后和退潮后的几个小时内,螃蟹比较活跃,这时候陷阱的出没捕捞效果才好。

而且陷阱的位置得经常更换。为啥呢?你想啊,螃蟹是聪明的小家伙,它要是总在一个陷阱里被抓,其他螃蟹就有了警惕性,就不往那个陷阱里跑了。就拿福建的一个养殖海岸为例,那边的养殖户以前总是懒得换陷阱位置,结果一段时间后就发现陷阱没什么捕蟹效果,蛤蜊的损失也没能控制住。当他们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定期更换陷阱位置,不久后就发现螃蟹的数量减少了,蛤蜊的生长和产量都得到了改善。

不同地区的养殖方法也会有南北地域差异。比如在北方的渤海湾,水比较浅,水质相对清澈,养殖户们更注重围网的牢固性。而南方的南海海域,水质丰富但水流变化多。南方的养殖户们除了用围网,还会在水域里种植一些海草来改善水质和破坏螃蟹的通道。像马尾藻这种海草,它生长速度快,能有效阻挡螃蟹的行动。

在海藻养殖这块呢,咱们也得稍微聊聊,毕竟它和蛤蜊养殖的地盘也有点交集。海藻可是海洋里的“绿色工厂”,不同的海藻有着不同的特点。比如说石花菜,它看起来红红的,其实味道还不错,有些人还会用来做凉拌菜。紫菜呢,咱们都很熟悉,是紫菜包饭、煮汤的好食材。它们和蛤蜊养殖相比,石花菜对水温要求高一些,一般得在 15 度到 25 度左右才能长得好。紫菜呢,对光照要求就比较挑剔,得有一定的光线强度,但又不能太刺眼。像在福建的东山岛,那里的水温常年比较稳定,石花菜就长得特别好。

在蛤蜊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中,时间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在蛤蜊生长的前几个月,这时候主要是让蛤蜊适应环境,长一些小贝壳。这个时候的养殖管理相对轻松些,养殖户们只要定期检查水质和围网的状况就行。

大概过了 2 - 3 个月,蛤蜊开始长个子了,这时候就得更细心。要监测水温、盐度、水流量这些关键指标。水温要是超过了蛤蜊能承受的范围,那蛤蜊的生长速度就可能变慢,甚至还会有死掉的。要是有养殖户想走捷径,给蛤蜊施化学肥料,那可万万不行。化学肥料可能一时让蛤蜊长得快,但是对水质的破坏可不小。

再说说南北养殖的差异。南方的蛤蜊养殖,像广东部分地区的海水温度比较合适,除了注意螃蟹的防范,还要面对台风这个威胁。而北方的蛤蜊养殖,在东北那疙瘩,冬天的时候海水可能会结冰,这又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养殖户们就会想法子给蛤蜊保暖。有的在浅海的地方设置一些保温设施,有的用特殊材料把蛤蜊养殖区域围起来,防止海水结冰冻伤蛤蜊。

在蛤蜊养殖过程中,有些地方的养殖户还会种一些海带。海带那可是在很多地方的养殖池里比较常见。它长得长长的,在水里飘来飘去,能制造不少氧气。不过海带也有缺点,在水质比较差的时候,容易生病。和蛤蜊比起来,海带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没蛤蜊强,蛤蜊能在比较贫瘠的水里还能长不少肉。

咱们的养殖户朋友们在蛤蜊养殖这条路上也是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经验。就像山东的一些养殖户,他们利用多年的种植经验对蛤蜊养殖场的每个区域进行编号。通过定期检测这些编号区域的蛤蜊生长情况,他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不同环境下蛤蜊的生长差异。

除了螃蟹的威胁,水质污染也是个大难题。有些工业废水可能会偷偷排进养殖海域,这可把蛤蜊害惨了。曾经有个养殖户,就是在靠近一条小河的地方养殖蛤蜊,本来好好的,有一天上游工厂没处理好的废水排进来了,海水变色了,蛤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很多养殖户开始自己动手对水质进行检测,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同时,政府也在加强对养殖海域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比如在浙江的一些沿海地区,政府会定期组织检测人员检查海水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采取措施。

在蛤蜊养殖场的布局和管理上,也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比如围网不能搞成了杂乱无章的一团,得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布置,这样才能让水流更顺畅,让蛤蜊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而且养殖户们也不能只守着蛤蜊养殖场,还得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方法。现在科技发展了,有了很多监测设备可以帮忙查看海水的温度、盐度等。有些年轻的养殖户就是靠着这些设备,把蛤蜊养殖搞得有声有色。

在蛤蜊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们的观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得学会看蛤蜊的颜色、状态,判断它们是不是健康。就像看孩子一样,一点点小变化都可能是有大问题的信号。

另外,养殖户们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不同地区的养殖户有不同的经验,南方的养殖户分享在防台风方面的经验,北方的养殖户分享冬天保暖的技巧。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时间再拉长点看,一个成功的蛤蜊养殖场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搞起来的。可能需要 3 年甚至 5 年的时间,才能把一个养殖场从一个小规模发展到稳定盈利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养殖户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爬山,每一步都不容易。

在未来的蛤蜊养殖发展中,还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怎么能让养殖技术的操作更简单呢?怎么能让养殖的海域环境更稳定呢?南北地区能不能有更适合当地的养殖模式呢?这些问题都等着咱们养殖户和科研人员一起去探索。你说是不是,未来的蛤蜊养殖场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有更多让人惊喜的新发现和新变化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