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美国政治舞台上,一场围绕政府是否即将停摆的危机正悄然上演,而这场危机的核心则聚焦于一项旨在维持政府日常运作的临时支出法案。
随着政府资金即将告罄,美国两党不得不坐下来,紧急商议如何“补救”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
而在这场紧张的谈判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是:在认真听取并深思了中方的严正警告后,美国决策层果断决定从原法案中删除了多达上千页的关键性内容,这些内容与对华投资限制紧密相关。
拜登政府近期正全力以赴地推动这项临时性财政支出法案的协商进程,其目标非常明确——确保政府能够平稳度过财政难关,至少维持至明年三月。
经过多日的激烈讨论和反复修改,该法案的最终版本终于浮出水面,并对外公布。
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原本法案中那些限制美国对华投资的条款,在最终版本中已不见踪影。
这一调整不仅为明年新国会就该问题展开更为全面、深入的辩论铺平了道路,也反映了美国内部对于对华政策的不同考量。
回溯至几天前,当这份临时法案的初步草案被两党公布时,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曾引发广泛关注。
在这份长达1547页的草案中,与中国相关的条款占据了相当篇幅。
这些条款不仅涉及禁止或要求涉及中国在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海外交易,还试图扩大对中国在“国家安全敏感地点”附近购买房地产的审查范围。
如此严苛的限制措施,无疑是对中美经贸合作的一次重大挑战。
然而,这份草案并未如愿以偿地获得广泛支持。
相反,它因为夹杂了诸如为国会议员加薪等加重政府负担的支出条款,而遭到了来自多方的质疑和反对。
其中,以特朗普和万斯为代表的批评者声音尤为响亮。
他们指出,这份法案不仅过于昂贵、离谱,而且其背后的逻辑和动机也让人难以接受。
在特朗普等人的强烈反对下,共和党最终决定放弃对这份草案的支持。
中国方面对于这份草案的立场同样坚定而明确。
中方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典范,而美方执意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正常的经贸往来设置障碍的做法,不仅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也损害了双方的共同利益。
中方的这一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也为美方最终删除相关条款提供了有力的外部压力。
在美国国内,关于是否将对外投资限制纳入法案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亲商派的议员们担心,过度的监管措施可能会让美国工业在全球竞争中陷入劣势,因此他们坚决反对将这些条款纳入法案。
而国家安全派的议员则强调,必须切断美国资本和专业知识流向中国军方的渠道,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这两派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几乎贯穿了整个法案的协商过程。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似乎是亲商派。
在中方的抗议和特朗普等人的强烈反对下,这份原本冗长且充满争议的法案被大幅缩减至116页,并且所有与中国相关的条款均被删除。
这一结果不仅反映了美国内部对于对华政策的深刻反思和调整,也为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然而,尽管亲商派在这场辩论中取得了胜利,但法案的通过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美国两党势均力敌、内斗激烈的政治格局下,任何法案都需要两党达成共识才能在参众两院获得通过。
而目前共和党控制众议院、民主党控制参议院的情况,使得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因此,尽管这份经过大幅修改的法案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它能否最终成为法律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法案迟迟无法通过,美国政府将面临停摆的风险。
这将不仅影响到政府的正常运作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还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回顾历史,上一次美国政府停摆发生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那次为期五周的停摆给美国经济造成了约30亿美元的损失。
而此次提出的法案原本是为了解决政府未来三四个月的财政支出问题,若法案无法通过,美国所面临的经济损失或将更加惨重。
在此背景下,美方若继续坚持与中国对抗的立场,无疑将使自己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双方应该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环球网,参考消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