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南京市鼓楼区“苗苗杯”书画赛举办四十周年暨“美丽南京,我们的家”学生优秀作品展在鼓楼区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开幕。
据介绍,“苗苗杯”书画赛是面向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幼的普及性书画比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每年一个主题。今年是活动举办的第40周年。本次展览的主题是“美丽南京,我们的家”,此次展览共展出380件学生书画作品,作品风格多样,孩子们描绘南京美丽风光,书写赞美南京的历代诗词,沉浸式感受古城南京的文化魅力。“横竖撇捺书写中国文字,一笔一画绘就时代风貌。”现场,南京市鼓楼区少年宫主任张敏讲述了“书画赛的四十年”。她说,“四十年来,‘苗苗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记得八十年代,孩子们作画基本是用铅笔、蜡笔,后来有了水彩笔、油画棒,现在各种画材更是应有尽有……苗苗也在阳光哺育下成长为一棵棵大树。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和孩子们的创意无限,他们是‘苗苗杯’枝繁叶茂的源泉。四十年来,活动参赛数量逐年攀升,从最初的几百幅作品到如今的近万幅作品,参赛学校做到全覆盖。一大批优秀的学校和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宁海中学、赤壁路小学等学校相继成为书画艺术特色学校。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者曹雪教授,就曾是鼓楼区少年宫美术班学员,也是‘苗苗杯’书画赛参与者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书画艺术特色学校的行列中来,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教育生态。”“40年前有一批孩子可能也就跟你们现在这么大。但是他们用的是铅笔、蜡笔,但是他们一直在创造美。如果算算时间,40年之后,他们现在已经长成像我们这样。也许他们是美术老师,也许他们是美术教授,但更多的人都成为追求美的人。”现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柴耘欣喜地说,“这个书画展是鼓楼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南京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这个书画展由点到面,由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已经成为了大麦田,让更多的学生在这个田地里像小苗一样茁壮的成长。孩子们在追求美的路上一棒接一棒地走,最打动人心灵的是美,所以,孩子在创造美,老师在创造美。也希望我们今天在座的成为美的传播者,把更多的美也传递给我们周围的人。”当天,年逾八旬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季伏昆老师也来到了开幕式现场。季老师热切关注苗苗杯书画赛四十年,他敏锐捕捉艺术教育的时代脉搏,深刻理解天性、文化与美育的关联,为鼓楼区书画教育建言献策,指点迷津。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艺苑新苗”四字,为活动题词,寄寓未来。作为鼓楼艺苑的小小新苗,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赵艺成同学用稚嫩而不乏灵秀的笔触同样书写了“艺苑新苗”这四个字,以赤诚童心回应季老师的艺术初心。墨迹镌刻成牌,季老师和赵艺成同学一同揭牌。“暖意浓浓的老少揭牌,让我们看到了艺术教育的希望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张敏说。“这四十年,也是见证我国改革开放、见证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四十年。回想‘苗苗杯’刚刚举办的八十年代,孩子们作画基本是用铅笔,蜡笔都算是高档了,后来有了水彩笔,再后来又有了油画棒,到现在各种画材应有尽有……如今,面对本届大赛中风格各异,色彩斑斓的作品,不禁让人感慨,孩子们生活在了一个好时代!”季伏昆说,“孩子们的作品表现形式多样,说明现在学校课堂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老师们的专业引领激发了孩子们天性、童趣的表达。我想,这也许是鼓楼区书画教育走在省、市乃至全国前列的重要原因吧。”儿童眼睛里的世界是纯净的。如何保护孩子们可贵的“童心”?“让他们的灵感天马行空,在敢想敢画之中,提高对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这是每个书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永恒主题。”在为书画赛优秀作品集做序时,季公这样写道:“书画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宁海中学、赤壁路小学等书画艺术特色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在鼓楼区少年宫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鼓楼区的书画艺术教育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非常理想的教育生态。”展厅里,六年级的赵艺成跟爸爸赵海涛一起观摩书画作品。“我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书法和画画,尤其喜欢书法,基本上每天都要写上一个小时左右。书法成品大概有近50幅吧。”赵艺成告诉记者,因为爷爷是画家,爸爸是美术老师,家里的艺术氛围“很浓郁”。“书法是我的一种兴趣爱好,也是陪伴我一生的伙伴。”小赵坦言,“其实学习跟书法一样,也是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而且要有耐心和恒心。”除了是赵艺成的父亲,赵海涛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他告诉记者,书法在基本笔画的基础之上也是要发挥孩子的所思所想,发挥孩子那种天真烂漫的性格,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是具有个人特色的。也是对平时课堂学习的有益扩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