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之后,除了朱允炆外,朱标的妻子和其他的子女结局如何?

一切回归史 2024-02-24 22:21:02

自古帝王之心多是狠辣无情,对于皇帝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利益纠葛,像什么父子感情、兄弟情深,这些在普通人眼中十分珍视的感情,在每位帝王眼中,不过是互相掣肘罢了。

在历史上,并非历朝历代交替时是天下的祸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所在,即使是在和平年代,皇帝的更替也在朝堂上掀起过一阵又一阵腥风血雨,只不过这些在当朝当代百姓多有不知,像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雍正夺嫡等一系列储君更替的王国大业,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些皇帝登基却并非是为了一己私利,绝大多数的皇帝在夺取政权后仍然是天下百姓心中的明君,正如同明成祖朱棣,夺取了本属于皇孙朱允炆的皇位后,对待前任皇帝的家人们的一系列行为也值得后人回味,那么除了朱允炆外,朱标的一系列家眷结局如何?朱棣又做了哪些呢?

朱标的英年早逝

历史从不会给人们后悔再重新选择的机会,正如同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本有希望再衔续时期继续发展的明朝却意外的陷入了停滞中。

根本原因还是朱元璋对于后世皇帝的选立,他选择了孙子朱允炆,抛弃了四儿子朱棣,这谈不上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从结果来看,朱元璋的这个决策却让明朝的发展陷入了瓶颈。

从开国来说,朱元璋也可以算的上千古一帝的讨论范畴,南宋灭亡五十余年后,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朝政昏庸,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连年天灾,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贫苦,在如此的环境下,各地农民振臂高呼,受拥护者振臂一呼、一呼百应,这才有了农民起义。

自古以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开国皇帝在下一个王位的选任上,朱元璋虽英明神武,但仍面临一样的问题,一辈子26个儿子的数量虽不少,但是成器的却凤毛麟角,尤其是长子朱标的英年早逝,更是让朱元璋十分惆怅,这也陷入了无人可用的状态之中。

相传朱标是马皇后亲生的长子,朱标在13岁时就被册立为储君,一方面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原配皇后马氏的有情有义,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朱标才华确实出众,否则朱元璋也不会费尽心力的培养他25年。

直到朱标38岁时,其实已经继承了朱元璋绝大多数的政治和思想能力,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费劲培养的孩子没想到却染上了一身疾病,当时朱标从陕西视察回京后,便遭遇病事,他的大儿子英年早逝,全靠二儿子朱允炆整日照顾。

要说朱元璋在年老后还是有点人情味的,他对朱允炆最初的好印象也是在看到朱标病重时朱允炆的一系列表现,不得不说,从小在深宫诗书环境长大下的朱允炆有着这个帝王家族所有人不具备的人文情怀,这也让打打杀杀了一辈子的朱元璋十分感动。

然而经历丧子之痛的朱元璋还是要面对现实,一个残酷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那就是选谁当皇帝?

这关乎未来明朝几十年的发展走向,所以也难怪朱元璋愁的整整28天没有上朝,在他仔细想了想膝下的这些子嗣们,不是性格残暴,就是好色贪酒,有几个成器的皇子但却不懂帝王之术 这可让朱元璋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朱棣与朱允炆

摆在朱元璋的面前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路,一个是四皇子朱棣,一个是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这俩人算得上朱元璋后代中为数不多出众的年轻人,不过这两个人的缺点相比于优点则更令朱元璋担心。

朱允炆仁义过人,尤其是在朝中上上下下的口碑很好,深得大臣们的认可称赞,而这缺点也便是他一股的书生气究竟能不能担当的起掌管朝廷的重任,毕竟他的对手们可都是狮子、老虎一般的性格,当政者没有过硬的手腕怕是掌管不好朝政。

而朱棣则有着朱允炆身上所欠缺的这股子狠劲,朱棣出生在烽火乱世之中,当年陈友谅率军攻打南京时,朱棣才不过10多岁的年纪,要说这几个皇子中最像朱元璋的,那可还得说是朱棣。

而后来朱元璋称帝,朱棣获封燕王,因战功卓著、熟读兵书,他也成为这些藩王的老大。

可是对于朱棣来说他也有个硬伤,那便是他并非马皇后亲生的孩子,古代皇帝最注重血脉和龙脉的传承,江山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去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可逾越的潜规则,朱元璋当然也跳不出这个框框,所以这也是朱元璋纠结了28天未上朝的原因。

朱棣的生母据有关野史记载是一位少数民族的姑娘,但是朱棣在登基后将所有有关生母的记录全部销毁,将自己的身世伪造成马皇后所生,虽然拿出了许多证据来证明,不过最后朱元璋还是将王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从这一刻朱棣的这些自证也就变成了跳梁小丑的自作多情。

身份的硬伤和不愿面对事实的恐惧让他亲眼目睹着自己的侄子登上了皇位,满腔悲愤和屈辱的他只能选择另一条道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便是夺权篡位。

从能力上来说,朱棣虽是藩王,但能力和坐拥兵力远远不如朝廷上的正统军队,他的优势同样也是朱允炆不具备的。

心慈手软的朱允炆哪里见过这么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对于他来说,他所期望的不过是和平年代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而朱棣,自己的亲叔叔则是亲手毁了这一切,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让朱棣如愿以偿,可怜的不过是流离失所的百姓,还有朱标一家被撵下皇位的皇亲国戚罢了。

朱标家人的结局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不单单可以用在成名的将领身上,用在王朝的兴衰更替上也十分恰当,朱棣是当了皇帝,完成了若干年前自己的梦想,但是那被撵下的建文帝又做错了什么?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不可能容得下两位真龙天子,建文帝的死是权力的争夺,是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无奈之举,这或许也能让人理解,但是那些朱标的后代、朱允炆的家人呢,他们都命运又由谁来掌握?

朱棣不愧是一个做皇帝的天选之人,朱允炆火烧皇宫自焚求死时,朱棣拉着他的嫂子在城门外大喊着:“允炆,我是你的亲叔叔啊,我怎么会害你啊。”

而在当天自焚求死的远不止朱允炆一人,朱允炆的妻子、儿子都因不堪受辱选择自焚而亡,而这一切朱棣选择了袖手旁观,只是留下了几句看似“体己”的场面话,而对于他的嫂子,也就是朱标妻子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子遭受迫害却只能无动于衷,还要陪着这个戏精在这演一场戏。

有不少人对吕皇后的种种做法表示了质疑,认为她没有做到人母和人臣的义务,但是对于她一个妇道人家,眼见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又有什么改变现状的能力呢?

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配合着朱棣演一场戏,让他满意后这也才有机会保全朱允炆剩下的亲友子嗣,而有了皇后的支持,朱棣的反叛被冠上了正义之师的称号,他也就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大明的皇帝。

吕皇后本想用着自己的忍让保全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但是却没想到朱棣背信弃义,在合理取得政权后将矛头对准了朱标的后代。

长女江都公主的丈夫被朱棣连坐处死,她本人也抑郁而亡,次女宜伦郡主毕生默默无闻,一直被收养在皇宫中,好歹是混了个善终的结局,相比起来,朱标的三个儿子命就没有那么好了。

三人本是亲王的身份却被降为了郡王,一路上有些怨言的几人就是发了几句牢骚,却不想被眼线上报到朱棣耳中,前两个被降为庶民,最小的儿子随勉强保留了郡王的称号,但是却没有半分领地,饶是如此朱棣仍不放心。

永乐四年突然着了一场大火,年迈的吕后毫发无伤,反倒是年轻的郡王儿子葬身火海,这也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朱标的三个儿子都未活到40岁,这也是朱棣为维护自己统治作出的心狠手辣的残忍手段罢了。

结语:

若干年前,朱棣看着忙于朝政的大哥还能开出“这皇帝有什么好的”这种玩笑,可是几十年后面对至高无上权力的诱惑,朱棣也变成了心狠手辣的无情帝王,而朱棣对大哥亲人的赶尽杀绝更像是为了让自己的篡位显得合乎常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可是他杀得尽皇室后裔,却杀不尽天下百姓的悠悠众口,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他无愧于一个好皇帝,但从道德来说他又必定接受着千夫所指的谩骂,这是属于帝王家族的悲哀,也是他的选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