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来安县游记(2)

张济很聪明 2024-09-25 18:34:38

2022年9月25号,跟团到半塔集游览。

南京-来安县百思德生态园-皖东银杏王-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岭上观景点-半塔镇皖东烈士陵园-南京。

百思德生态园位于来安县来复路88号,占地面积6000余亩,是一所集休闲、旅游、娱乐、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

园区景观项目具有浓郁的田园风,根据季节的变化规模种植各种花草、蔬果,让游客置身于花的海洋、蔬菜的王国、瓜果的世界。百思德生态庄园内配置了高端的花木主题酒店、农产商城、亲子乐园、苗木花卉市场和康养地产,是一个以旅游为主体,贴近自然修身养性的最佳选择地。

皖东银杏王位于来安县杨郢乡宝山村上庵岭,是一株多代同堂的千年古银杏(雌株),树龄距今约有1750年,树高24米,胸径2.04米。在古树基部萌生8株不同年代的小银杏树,形成了老、壮、中、青、幼“五代同堂”的景观,是皖东的“银杏王”。传宋太祖赵匡胤在树上拴过马,穆桂英在树下耍过刀。

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廊道总长430公里,串联全市8个县(市、区)35个乡镇119个建制村,以及众多景区和乡村旅游点,80%路段以上穿越江淮分水岭岭脊区域,推动农林水商教体康“+旅游”融合发展;沿线培育多样化景区景点100多个、特色旅游镇村21个,农家乐、民宿、营地等近100个,建设红色、非遗、艺术等文旅融合基地20多处,开发乡村文创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100多种。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岭上观景点,观景平台选址位于山脊线上,视野开阔。设计中采用360度高低错落的平台延展观景视野。同时搭配自行车停靠点和景观座椅。道路两侧利用山体的自然起伏设计花海景观,创造绝佳景观效果及观景效果。登临观景点,看到不远处袅袅炊烟、阡陌人家,不禁燃起一阵“乡愁”思绪,故此地又称为“看得见乡愁的地方”!

来安县半塔镇皖东烈士陵园,半塔保卫战旧址,新四军第二师纪念馆,皖东革命纪念馆,刘少奇在皖东都在一起。

‌来安县半塔保卫战旧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西北塔山上,占地350亩,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这个旧址是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40年,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率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到达半塔,形成了领导长江以北的苏、皖、鄂、豫党、政、军工作的中心。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二师师部、淮南区党委、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新路东》后改为《淮南日报》社和印刷厂、被服厂、兵工厂、医院等都设在半塔。2006年,该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新四军四支队先遣队(八团二营)到达津浦路东。7月,以八团为基础组成新四军五支队,罗炳辉为司令员,郭述申为政委,周骏鸣为副司令员,方毅为主任,赵启民为参谋长。8~9月,五支队领导机关及所属部队先后进入半塔地区,开辟了津浦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11月底,刘少奇(化名胡服)抵皖东,作出“巩固路西,发展路东”的决策。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15日,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0年3月,在蒋介石策划下,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部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两顽军对皖东地区实行东西夹击,妄图一举歼灭我江北新四军部队。我军在中原局、刘少奇领导下,对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予以坚决反击。正当我集中主力在津浦路西坚决反击桂顽的进攻时,韩顽乘我路东地区空虚,纠集8个团的兵力,万余之众,向我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方半塔地区大举进攻。我路东部队在江北指挥部主任邓子恢、五支队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指挥下,坚决执行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固守待援的方针和积极防御战术,以教导队510人固守半塔集,以十团、十五团各一部及特务营在地方游击队配合下,从南北两翼钳击围攻半塔之敌。虽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而我军指战员不畏强敌,在地方党和群众、自卫队积极参加和支援下,苦战7昼夜,击退了顽军多次进攻,半塔阵地巍然屹立,保证了我路西主力反顽作战顺利进行,实现了我先打桂顽,后打韩顽的战役意图。待路西我军大捷,罗炳辉同志率主力兼程回师路东,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亦命亦命令在江北的挺进纵队叶飞同志、苏皖支队陶勇同志率部增援。韩顽在我两面夹击下,伤亡惨重,乃仓惶溃退。我军乘胜追至三河南岸,俘获甚多,胜利结束这一战役。

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保证了我路西部队对桂顽作战的胜利。半塔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陈毅同志对半塔保卫战给予很高评价,他说过,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半塔保卫战旧址的主要建筑包括纪念塔、纪念碑、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半塔革命纪念馆等,以及烈士墓群。

为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与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一九四四年三月,由罗炳辉亲自负责在半塔集西北一华里的头道光山上建造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以纪念塔为中心,依山而筑,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烈士陵园。纪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为四棱台体。塔顶屹立着身背斗笠、大刀、持枪远视、威武雄壮的新四军战士的雕像,塔的正面刻陈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雄浑遒劲大字,背面为张恺帆题词。塔的正前方有张云逸于1964年5月1日撰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

红25军长征后,原红28军政委高敬亭收集散剩人员在大别山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由于环境所限,长期脱离了党的领导。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由郑位三、肖望东、张体学、程启文四同志赴大别山,和高敬亭接上了线,于一九三八年初将这支队伍改编为新四军四支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在皖东地区活动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兼),副师长罗炳辉,政治委员郑位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下辖3个旅和2个联防司令部,总兵力2.4万余人。新四军第二师是创建和巩固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后改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主力军。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赋予第二师的任务是:巩固津浦路东,坚持津浦路西,加强对西防御,随时准备迎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1943年1月,新四军二师师部由盱眙黄花塘迁至来安半塔大刘郢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3年2月,淮南抗日根据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由罗炳辉任师长兼军区司令,谭震林任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师师部和淮南区党委合署办公,机关驻大刘郢。师政治部、供给部、锄奸部、参谋处、电台、医院、兵工厂、印刷厂及被服厂等直属机关分驻附近村庄。

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二师在淮南开创了拥有330万人口,3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建立了1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主力部队从一开始的不到3100人,发展到抗战胜利后4个旅11个团共35000多人。地方部队15000余人,民兵多达20万人。新四军第2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歼日伪军2万余人。也伤亡了2万余人,仅县团以上干部就有牺牲了40多人。

0 阅读:34

张济很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