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末代皇帝》:紫禁城内外的命运沉浮与时代旋涡

一娱三分地 2024-12-17 10:30:52

前言

曾经有网友调侃,在家道中落这个赛道上,溥仪真的无人能出其右了。

而从至高无上的皇帝,到一个普通人的巨大落差,也让观众非常感慨溥仪的精神状态。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人生确实是跌宕起伏的。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吧!

多方权势挤压下的溥仪

《末代皇帝》采用了一种宏大的叙述方式,向观众们展示了溥仪跌宕起伏而富有传奇色彩、悲剧色彩的人生历程。

电影是从慈禧太后指定他为下一任皇帝的时候开始的。

在富丽堂皇而密闭的紫禁城中,年轻时的溥仪,在一片茫然中,被万人膜拜,成了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的有名无实的皇帝。

但是,从一开始,溥仪的人生就一直在被别人操纵。

他被侍卫硬生生地从自己的母亲怀里,拉到了那个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同时又像是一个牢笼的宫殿里。

直到七年过去之后,溥仪终于有了见到额娘的机会,却发现自己对额娘没有一点印象。

虽然额娘不能留在宫里,但是溥仪的同胞弟弟却留在了宫里,成为了哥哥的玩伴。

溥仪热衷于向弟弟展示自己拥有的一切,证明自己是紫禁城里至高无上的皇帝。

但是,溥杰却戳破了哥哥的美梦,告诉他外面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皇帝。

在被弟弟带着望向墙外的时候,溥仪亲眼看到了那个坐着汽车的威风“新皇帝”袁世凯。

这一刻,溥仪是害怕的,已经有了新的皇帝,那他还是皇帝吗?

老太监安慰道,皇上在宫里永远是皇上,却无法消弭溥仪内心的恐慌。

时间逐渐流逝,溥仪也一天天长大,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正盛,而属于溥仪的文化觉醒也正在进行。

来自英国的庄士敦,成为了溥仪的老师,为他描绘了皇城之外的世界。

溥仪在对方的影响之下,剪了辫子、戴了眼镜、骑了自行车,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国名字“亨利”,都是对传统的封建桎梏的反叛。

但是,溥仪所有的努力都被古老的力量所掩盖。

宫里的太妃、大臣们仍然固守着旧制,溥仪的变法也是困难重重。

很快,溥仪结婚了,皇后婉容并不死板,他们也学着西方国家那样互道晚安。

溥仪不是没想过肃清紫禁城的贪污之风,但是却被太监们一把火烧掉了所有账本。

因为太监们的所作所为,溥仪把当时宫里的一千多太监全部赶了出去。

随着革命大潮的到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代表中国的封建帝国被彻底颠覆,溥仪也不得不从皇位上下台。

但是,按照特权条款,溥仪仍然可以继续留在紫禁城里,并继续保持自己的封号。

到了现在,紫禁城已经不是当年的帝王之地,而是一片孤立的小岛。

溥仪就这样在这个小小的地方,过着名义上的帝王生涯,心里对外界却有一种强烈的向往。

1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了一场“兵变”,将溥仪从紫禁城驱逐出去。

他与婉容、淑妃、文秀一同前往天津的公共区域。

到了天津,溥仪就像走进了另一个天地,他与各国的政治家和军阀们周旋,希望能找到恢复元气的契机,却被各方势力拿来当枪使。

文秀受不了溥仪对她的冷遇,又过着寄人篱下、毫无尊严的日子,她果断地向皇帝申请了离婚。

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对溥仪本人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溥仪受日本特工土肥原贤二的欺骗,来到了东北,并当上了伪满政府的假帝王。

他原以为能在日本的帮助下,让清朝重新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谁知道自己落入了一个更大的圈套里。

在满洲伪政权中,溥仪看似享有帝王般的礼遇,但其行动却完全受制于日本人的掌控。

他所签发的各种文件和命令,只不过是日本入侵中国的一种手段而已。

婉容由于对溥仪不抱希望,再加上她对“木偶”般的人生彻底失望,开始沉迷于吸食毒品。

溥仪不知道婉容被带到了哪里,只是在他下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婉容已经美貌不在,精神失常。

日本失败后,苏联的红军以战争罪犯的身份逮捕了溥仪,并把他带到了苏联。

溥仪被关押在苏联的一个集中营中,生活了很多年。

他害怕回到祖国后将受到审讯,于是努力寻找一个机会继续呆在苏联。

直到1950年,溥仪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国,成为了罪犯。

溥仪在战争罪犯收容所里,是一个由反抗到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历程。

他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也意识到曾经作为一个伪满洲帝国的傀儡皇帝,他对祖国、对民族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溥仪在经历了9年的改过自新之后,获得了大赦,终于得到了他一生梦寐所求的自由。

后来,溥仪成了北京植物园里的一个小市民,自己动手养活自己。

在拿到自己的第一笔工资之后,溥仪花了一毛钱,重新回到了自己那个金碧辉煌的家。

只是,这一次,他是以游客的身份到来的,那时紫禁城已经变成了一座“百姓的博物馆”。

溥仪从帝王宝座下取出一只装有“蝈蝈”的鸟笼。

揭开鸟笼,蝈蝈从鸟笼里钻了出去,溥仪的生命也随着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画上了句号。

从个人看历史

《末代皇帝》是一部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优秀影片。

从史料的视角出发,这部电影以极其细致而又客观的方式,对中国现代史上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通过溥仪的亲身经历,揭示了清朝灭亡,民国军阀混战,日本侵略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等诸多重要的历史故事。

溥仪的人生如同一道折射了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镜像。

在呈现历史时,电影并非单纯地去评价一个历史角色,而把他们放入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中,使人们了解他们的行动动因与无可奈何。

比如溥仪在伪满政权中的政治生活,这部电影不但揭露了他的卖国行径,更是深刻地展示了其受日本人操纵的历程和其内心的斗争和纠结。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对于权力的执着,使得他在面临日本的引诱时,产生了一种“可以借势”的错觉,而忽视了“国之根本”与“国之利益”。

电影通过近乎写实的刻画,使观众们更加完整、全面地了解了这一段过去。

同时也在不断地告诫着观众,历史的发展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不应仅仅以善与恶来判断历史人物。

在角色的塑造上,片中以溥仪为中心的角色诠释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

从三岁即位的懵懂,到少年时代的反抗和抗争,到老年沦为木偶的无助和绝望,到老年痛改前非,溥仪这个人物被刻画得更加立体和丰富。

在影片中,溥仪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都被演员准确地把握住,从而将角色的心理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

紫禁城里,溥仪落寞而迷惘的目光中,流露着对自由与家庭的向往。

在天津公共汽车上,他身着西服时的激动和自负,也说明了他对西洋文明的渴求,以及对复兴的迫切愿望。

在满洲伪政府时,他那种呆板的签字手势和茫然的目光,无不透露着他作为一名木偶人的无奈与悲伤。

另外,该片还为婉容、文秀、庄士敦和土肥原贤二等人物刻画出了很好的形象。

婉容由起初的端庄美丽,到后期的颓败与绝望,文秀的英勇抗争,庄世顿的开明指导,土肥原贤二的奸诈狡猾,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

他们与溥仪的交往,让电影的剧情与内容更为充实,也让观众对一个时期的角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手段上,该片在摄影、音乐和美术上均已臻至高水平。

不管是雄伟壮观的紫禁城、天津的公共区域的热闹、伪满洲宫殿的豪华与虚假,都在这一系列的影像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比如溥仪即位的场面,宏大的场面,隆重的礼仪,群臣的顶礼膜拜,用俯视与近景相结合的方法,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并隐含着封建王权的庄严与厚重。

从题材上看,这部电影具有多重深层的内涵。

首先,这一题材涉及到了宿命和自由。

溥仪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他的人生始终被宿命所左右,始终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从他三岁登基起,就受到了封建帝制、军阀势力和日本侵略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他尝试过抵抗,但次次都被打败。

影片让观众直观看到,在滚滚的历史潮流面前,一个人的能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而自由又是那么的宝贵。

其次,影片对人类本性和拯救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

溥仪历经人生沉浮,终于在新中国的变革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拯救。

他由一国之君到一位自立自强的平民,这个变化既是他自身的变化,也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新世纪的开端。

这部电影以溥仪为主人公,向观众展示了人类的复杂性。

即便是一些有过失的人物,也能在反思、重塑中得到新的生命,从而表现出对人类的尊敬,提倡包容与拯救的精神。

《末代皇帝》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影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蕴和人文关怀,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现代史,人物命运,以及人类复杂的性格。

影片不仅描绘了溥仪本人的生活,而且还对那个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年代进行了深切的回顾和思考。

0 阅读:3

一娱三分地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