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共和国与波兰人民共和国,名称只差两个字“人民”。波兰人民共和国是1952年7月22日开始的命名,但1989年12月29日,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
只两个字,波兰为什么曾经加上了“人民”,几十年后又去掉了“人民”呢?原因就在,加上“人民”二字,以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名义,能更好地与苏联加强关系。苏联那个时代,其阵营里的盟友多爱把“人民”加入国名。波兰成了波兰人民共和国后,也博得了苏联的满意和高兴。1955年5月14日,赫鲁晓夫亲自起草的《华沙条约》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虽然华约组织的总部设在了莫斯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40b460124152714e05ef64d0b0fda0.jpg)
很显然,把国名带上“人民”二字,用意就是想表示这个国家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执政者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为自己当官谋幸福。然而,国名去掉“人民”之后,波兰人就日子不好过,幸福减少了吗?历史证明,波兰人的日子反而比之前几十年更好多了。不仅在1999年加入北约,而且在2004年成为欧盟成员。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如果不加入北约有情可原,但也不是欧盟成员,就显得太“脱欧”,不合群了。所以,波兰这三十多年来,显然成了正常国家,回归到了理性立国、理性治国,不再为一个虚无缥缈的乌托邦美梦去乱走。2023年,波兰的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已经2.14万美元,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俄罗斯人均GDP才达到1.36万美元,远低于波兰。
波兰后来把“人民”从国名上去掉,也是困难所迫,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必须凤凰涅槃。虽然跟上苏联,曾取得了一时好处,但苏联模式的弊病和缺陷也很快显现,高度中央集权限制了商品经济,强制指令性计划和片面强调工业使农、轻、重经济比例失调。1956年,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赫鲁晓夫率一个代表团不请自来,飞赴华沙向波兰施压,坚决不许波兰脱离华约,同时驻在波兰的苏联军队向华沙移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5dc4f8e9183807e57d959b80522c82.jpg)
以后二十几年,波兰经济继续严重失调。1980年7月,政府宣布肉价上涨40%至60%,当天就引起了罢工。到10月,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在波兰成立,瓦文萨当选为领导人。从1986年开始,戈尔巴乔夫采用新思维、新方法,开始给东欧国家松绑。1989年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同年12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1990年11月,波兰再次举行大选,瓦文萨当选总统,提出“建设自由、民主、富裕的新共和国”。
一个国家的名称,名实相符,再好不过。但,名实不符,就不伦不类了。在这个世界上,国名起得好的国家,chaoxian当属一例,把“民主”、“人民”、“共和”都给用上了。然而,国名起的再好,却到了21世纪,人民连喝碗肉汤还很难,刚把让人民喝上肉汤作为幸福的目标,这得多长时间里多少事情没想着人民啊?
波兰也是一个爱出伟大人物的民族。哥白尼就是波兰人,他的《天体运行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人们每天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是因为地球每昼夜自转一周的缘故,而不是太阳在移动”、“天上的星体不断移动,是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而不是星体围绕着静止的地球转动”、“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一个月绕地球转一周”……这些现在已经成了普通常识的事情,但在16世纪却是惊世骇俗的观点,之前没有人这么认为。
居里夫人也是波兰人,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她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并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也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6cd019aae67408bda1248a279217f4.jpg)
一个人走错了路,影响的只是自己,但一个国家走错了路,影响的却是很多人。改革,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好,还得看为谁改革。如果为加强权力而改革,那改革就必然走上极权、专制甚至独裁。只有为了民众利益,以人民生活幸福为目标的改革,放权让利,才能成为不与民争利的改革。历史证明,波兰上世纪末的那场改革,是一次以人民生活幸福为目标的改革,把国家从错误的道路上给拉了回来,因此属于好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