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直以来都是好战的君王,对于蒙古达子,一直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然而就在他宴请群臣,喊出那句来年再战的时候,却有一个人摔了杯子,怒斥朱棣好战,不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一瞬间整个大殿安静的掉下来一根针都能听见,其他大臣们赶紧跪倒在地,生怕自己被他牵连。看着他居高自傲的样子,朱棣明白自己如果杀了他,反而是成全了他千古名声,于是朱棣将他关进大牢,并且在来年开春的时候带着他一起上战场。
等到第二年春天,朱棣果然带着朱瞻基第三次讨伐蒙古,而那个在大殿之上以死谏言的臣子于谦就这样不情不愿的来到了战场。之后朱棣命朱瞻基带着于谦等人去打探敌人的消息,可没想到到了鸡鸣驿,映入眼帘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整个小镇荒无人烟,到处都是尸体,而这些尸体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而那些青壮年全部被吊在了树上,血肉模糊,非常恐怖。而活着的老人眼睛里已经充满了绝望,他们呆呆的愣在那里,不知道该做何表情。
看到这种场景的于谦突然感觉自己犹如井底之蛙,由于自己的生活太过于安宁,以至于他没有看见民间疾苦,看不到百姓的苦难,竟然还阻止朱棣北战,此时他的心中非常愤怒,恨不得杀几个鞑子泄愤。朱瞻基本想讽刺他几句,可看他的模样也就没有张口。突然他们听到了哭喊声,那声音是从女子的口中传出,这其中还夹杂着男性得逞的笑声。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那声音的来源,只见几个瓦剌骑兵街上都扛着汉人女子,他们要做的事情谁都心知肚明,甚至还有心急的已经在撕扯女子的衣服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朱瞻基赶紧下令,可于谦已经扛着钢刀哭喊着朝着他们冲了过去。可在靠近他们的时候,于谦却将刀丢到了地上,直接扑倒敌人,咬在了他的脖子上,但是他的脸被鲜血沾染,死死不肯松口。
这时候其他被惊到的同伴反应过来,提着刀就向于谦砍来,朱瞻基赶紧命弓箭手掩护,将敌人全部射杀之后,才上前去将于谦拉开。这时候的于谦已经疯魔,受到刺激晕了过去,可他的嘴中却一直喊着杀虏。直到三天之后,于谦才从刺激中醒来,他赶紧来到了朱棣的面前,二话不说就开始磕头,三个响头砰砰响,然后就肃立在朱棣的一旁,整个人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桀骜之气,变得更加沉稳了。
之后只要有人反对朱棣的讨伐,于谦总是会第一个站出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训斥这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之后于谦就开始学习兵法,只不过有朱棣在,他始终未能上战场报效国家。等到朱瞻基继位,他的才能总算是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朱瞻基执政的中期,他已经成为了兵部尚书。然而他最大的作用却是在朱祁镇继位的时候,本想效仿朱棣的朱祁镇也选择了北伐,没想到却被俘虏,于谦当机立断,将朱祁钰扶上皇位,之后就带领百姓抵抗侵略,最终保住了大明王朝。
之后在他的多番周旋之下,瓦剌释放了毫无用处的朱祁镇。只不过他的皇位已经被弟弟坐稳,他也就只能做个闲散的太上皇了。可朱祁钰也是个短命的,就在他弥留之际,朱祁镇在于谦还有孙太后的帮助下再次成为皇帝,或许是因为于谦的功劳太过于耀眼,朱祁镇最终以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面对死亡于谦非常的从容,他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真正做到了无愧于心,这条命也就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