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基层连队,那个年代的伙食“精打细算”与“温暖滋味”。

齐鲁赵公看世界 2025-01-21 12:54:40

45 年前,即 1980 年左右,那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部队的伙食条件与现在相比较,确实显得相对艰苦许多。然而,若将其与当时的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作对比,战士们每天的伙食标准已然算是不错的了。

我是 1979 年年底入伍参军到的部队,我所在的部队驻防在华北地区。刚入伍的时候,我在陆军的一个基层步兵连队服役。 似乎记得,当时在 1980 年,也就是我入伍的第一年,每名战士一天的伙食费标准大概是在 0.6 元左右。一个连队 120 多号人,全连的伙食费加起来每天也就只有六七十块钱。可别小看这区区六七十块钱,它需要精打细算地安排,涵盖了每天的柴米油盐、调料、燃料等方方面面的支出,在扣除这些必需的开销后,剩下的钱才能够用于购买蔬菜和一些副食品。

在粮食供应方面,每人每月有 45 斤米面以及一部分粗粮的定量。每天的主食种类虽然不算丰富,但也能满足基本的饱腹需求。多以金银卷——这种粗细粮搭配的混合食物、米粥、馒头、米饭等为主,有时也会吃二米饭,也就是大米和小米混合蒸煮而成。那时候,每一口粮食都显得格外珍贵,大家都深知“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每人每月按照标准供应 1.5 市斤的食用油。副食肉类每月每人供应 3 斤,虽说标准如此制定,但实际上往往是达不到的。蔬菜则多以当地的时令蔬菜为主,像土豆、白菜、萝卜、豆角等常见蔬菜是餐桌上的常客。炊事班自己腌制的小咸菜,成了战士们每日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咸香的味道,为平淡的饭菜增添了几分滋味。为了给战士们补充营养,炊事班偶尔也会自己动手磨豆腐,想方设法改善大家的饮食,满足战士们体质上对蛋白质的所需。

通常的早餐,是玉米面粥或小米粥,搭配着馒头或金银卷,下饭菜大多是炊事班同志精心腌制的咸酱菜。虽然简单,却也能让人吃得暖胃舒心,为一天的训练提供基础的能量。

中午饭相对来说,在饭菜的质量上会好一些。会有一个炒菜或炖菜,主食多为米饭、馒头或者是金银卷。那热气腾腾的炖菜里,有时候还漂有薄薄的肥瘦相间的肉片,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战士们在训练的疲惫之余,能够享受到片刻的满足。

晚餐的主食多为米饭、玉米面发糕或者是馒头,搭配着茄子、土豆、豆腐炖白菜等时令蔬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这样的饭菜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是一种温暖的慰藉。

每逢过年过节时,部队会改善伙食进行大会餐,这个时候是战士们最为期待的时刻。大会餐比平时的饭菜要丰富许多,鱼、肉禽蛋等副食品和蔬菜的食材样样俱全,开饭的时候,每个班的餐桌上都会摆上诱人的七八个菜。例如,春节和八一建军节,炊事班会提前一两天就开始忙碌准备,红烧肉色泽红亮、香气扑鼻,鸡鱼美味可口、肉蛋营养丰富。此外,春节过年的时候还会安排吃饺子,由各班到炊事班领取面粉和饺子馅,回去后组织班里的战友自己包制。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回荡在营房里。然后按照顺序统一到炊事班进行煮制,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和战友间的情谊。

若是遇到野外作业或长途拉练,连里司务长会安排炊事班为每位战士配发携带压缩干粮或罐头食品,以保障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补充足够的能量。

平日里有生病或在训练中受轻微伤的战友,炊事班会为他们精心制作营养病号餐,如充满关怀的鸡蛋面或肉丝面。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病号餐,不仅滋养了身体,更温暖了战士们的心。

当时的部队伙食虽然种类有限、营养不够均衡,但在艰苦的条件下,大家齐心协力,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尽可能地丰富餐桌,基本能够保证战士们吃饱。那段岁月,让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份食物,也让我们更加坚韧和团结。

0 阅读:85

齐鲁赵公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