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阿坝工业园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街道(纳入淮州新城统一规划),是成都市和阿坝州合作共建的灾后重建、异地重建、合作共建的民族“飞地”工业园区,距成都市区 40 余公里,于 2009 年启动建设,2010 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
园区位于金堂县中心区域,地处龙泉山脉东侧,成都市东北部,“一带一路”交汇点,成遂渝发展轴线上,蓉欧铁路途径区域,属于淮州新城核心区域,在金堂县沱江发展轴和金堂大道城乡融合发展带之间,东邻金堂县赵镇街道,西傍青白江区福洪镇,南连金堂县白果街道,北接金堂县三溪街道,管理面积 1107.24 公顷,其中省级园区核准面积为 998.64 公顷。

2018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修订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成都-阿坝工业园区核准面积为998.64 公顷,主导产业为节能环保、食品、医药。

近年来,成都-阿坝工业园区聚焦产业建圈强链,积极融入成都都市圈建设和国际铁路大港区一体化发展,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两化”进程,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的发展理念为牵引,以“抓特色、建基地、扶龙头、树品牌”为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一批核心龙头和关键配套企业落户,现已有以巴莫科技、金堂时代为龙头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前沿生物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引领园区主导产业发展。
2022 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 381 亿元,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 349.7 亿元,四上企业 105 家,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至 50700 万元,较 2021 年增长 156%。

园区紧邻沪蓉高速、淮州南站及淮口客运站,距成巴高速城高速 8 公里左右,距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均 1小时车程左右。
园区内骨架路网已基本形成,道路通达性和承载力良好,交通便利。工业板块内依托规划路网形成“两横一纵一环”的路网结构,两横为金乐路、广东路,一纵为成阿大道一段,一环为吉林北路、吉林东路、沪蓉高速、安徽路形成的环状路网,现有路网可达园区内各大厂区,方便货物运输。
发展定位与目标:
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产城相融现代化产业园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总体定位:作为“飞地”园区,阿坝州对达到相应条件企业的提供电力支持,电价优惠,园内企业都可以享受到的两地政策的双重支持。贯彻“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精神,深化“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产城融合”建设相关进度,深度融入成都都市圈建设,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资源产出效率,调节用地结构,推进产业集中布局,致力破解空间瓶颈制约,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产城相融现代化产业园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到202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140亿元。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规划总面积1107.24公顷,包括工业发展区、商业商务区、居住生活区等。
园区总面积 1107.24 公顷,浅丘地貌,场地东西宽约 3000米,南北长约 4600 米,一般高差为 20—40 米。园区内已建面积为 712.77 公顷,在建土地面积为 18.71 公顷,待建土地面积为 104.67 公顷,其他用地面积为 271.09 公顷。建设情况如下图。

依据《金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送审稿)》,园区所在位置为淮州新城空间结构的“两心两轴、一枢纽四组团”中的“环保应急产业组团”。空间分布上以“一心、一轴、五社区”为基础,串联生产、生活社区,聚力产业纵向发展,助力建设产业生活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根据《金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送审稿)》,园区功能分区图如下:

工业发展区(褐色区域):除园区东南角外,全部规划为工业发展区,穿插规划绿地休闲区,零星分布商业商务区及公共设施。
商业商务区(红色区域):主要位于园区东南侧,环湖路及绿荫地南侧。
居住生活区(黄色区域):位于园区东南角,用于居住生活。综合考虑金堂县及园区拟调区域经济、产业、环境等因素,促进产业集聚,同时考虑园区原有企业布局,具体产业布局如下。
以绿色制造为龙头,协同食品、医药产业发展进行转型,建立绿色低碳产业基地,紧抓国际国内产业新机遇,把握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由核心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构建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组织体系。除园区重点产业外,通过培育发展科技研发、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园区均衡协调发展。
重点产业发展:
结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重点和相关规划,以及成都市产业分工格局、淮州新城产业发展定位、园区现有企业行业现状和要素配套条件等因素,坚持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围绕“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产城相融现代化产业园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以节能环保、医药、食品产业为发展主导,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发展支柱,重构园区“3+2”产业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效节能装备、清洁能源材料等。

食品产业: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加工。

医药产业:重点发展中药制造、生物医药等。

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金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送审稿)》,园区总面积 1107.24 公顷,浅丘地貌,一般高差为 20—40 米,其中省级园区核准面积为 998.64 公顷。园区内工业用地 721.85 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6.05 公顷,居住用地 69.67 公顷,公共设施用地 17.76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 119.53 公顷,交通设施用地 136.4公顷,公路及水域面积 15.9 公顷,用地结构如下表所示:

工业用地占65.19%,居住用地6.29%,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35%,绿地与广场用地10.80%。
因地制宜提升改造存量工业用地。控制投资强度,全面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

开放与创新发展: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思路,深入推进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建共享,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赢。阿坝州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涵养地与生态安全屏障,成阿工业园区的“飞地”模式,可以保护阿坝州的生态环境同时,促使阿坝州可以更好的利用当地的水能、生物和矿产资源优势,促进阿坝州经济发展。
园区依托成都市和阿坝州 6:4 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的投融资平台,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园区实行独立管理、独立核算的方式,收益分配以成都和阿坝州 4:6 的比例进行分享。

聚焦主导产业,提升招引能力:
制定招商计划,聚焦“3+2”产业体系,重点引入补足产业链的企业。
注重招商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政策服务,促进项目落地。
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外贸增长:
利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适欧适铁产业。
注重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培育技术创新企业,鼓励企业实施专一化发展战略。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财政、金融政策激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体制改革:
继续实行“两地联席会议+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的运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机制。
综合承载力与营商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高标准推进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环保等专用、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园区承载力和产业导入的综合竞争力。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道路交通优化:
升级改造园区道路,强化内部道路建设,提高物流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能源设施完善:
确保园区供电、供气设施满足企业需求,实现供电线路地下敷设,保障用电安全。
供排水系统升级:
规划建设工业供水厂,实现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分开供给,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
总体来看,成都-阿坝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综合性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有望推动园区在未来几年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