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券市场监管对首发上市审核从严从紧,越来越多企业卡在了IPO门槛上。
今年2月,沪深两市仅成功发行两支新股;3月,沪深交易所依然维持0受理的冷清状态,月内仅10只新股发行,募资额仅为去年同期的18%。
去年至今,A股IPO节奏明显放缓,近日,近13年以来最大规模IPO——先正达宣布IPO终止。同样,曾经热门的光伏板块IPO亦愈发艰难。很多光伏企业被卡在IPO的门槛上,进退两难。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监管加强。去年“8·27新政”后,IPO和再融资的监管愈发严格。今年年初,在股民情绪降至冰点之后,证监会突然“换帅”,新任证监会主席吴清,系证监会内部培养的干部,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券商屠夫”,上任后的三把火,对拟上市企业发起了更为严格的监管。3月15日,证监会还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未来A股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将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
二是有必要审视光伏企业自身的问题。去年至今,光伏产能严重过剩,全产业链价格下降,价格战持续不断,企业的盈利空间一再被压缩。而这些还没上市的光伏企业,本身的产能规模、市场份额、现金流量难以与已上市的龙头企业相抗衡,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业绩也受到拖累,难以达到审核及监管要求。
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IPO计划的变数,令众多手持“能源”概念的企业募资之路受阻。有人选择迎难而上,也有人无奈选择撤退。未来谁将如愿走完艰难曲折的IPO之路?谁将遗憾退场?
迎难而上者,正面“硬刚”
一部分有“底气”的光伏企业并没有放弃,仍选择继续排队。其中比较知名的企业包括新特能源、一道新能、中润光能、润阳股份、正泰安能、天合富家、阳光新能源、晴天科技等。
同时,持续有光伏企业加入到队伍中来。1月,去年终止IPO的金刚线生产商聚成科技和原轼新材进行辅导备案登记,重新加入拟IPO的队伍;最近的IPO“新人”是硅片生产企业宇泽新能,这家企业于2月28日在云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
虽然IPO遇冷,今年尤甚。但不可否认,一些企业的上市进程也确实取得了较为实质的进展。光伏接线盒生产商泽润新能在2月初过会;设备生产商拉普拉斯在1月提交注册,并已在3月27日得到证监会同意。这些都为门外等待的企业增加了一些信心。
但是,IPO之路已经越来越坎坷难行,筹划上市的光伏企业不得不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可能就会像首航新能的IPO一样,至今遥遥无期。
这家企业成立于2013年,创立之初主要从事小功率并网逆变器为主的光伏逆变器项目的研发生产。2016年,首航新能推出储能逆变器,开始进军储能产业。目前,它的业务涵盖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等。
首航新能的业绩可以说是惊艳行业。2023年1-6月,首航新能实现营收21.614亿元;2020~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3亿元、18.26亿元、44.57亿元,三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08.69%。
但其IPO之路却颇为坎坷。早在2022年6月就提交了招股书,开始申报创业板上市。当时计划发行不超过9300万股公司股票,预计募资35.12亿元。但一直到2023年3月31日才成功过会,此后,经过了多轮问询。从过会到现在,已经1年过去了,仍未能提交注册。
2023年底,经某金融机构披露的一份科技创新企业IPO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光伏、储能行业公司需要充分论证技术优势......”
首航新能难以IPO,有业内人士分析,或是由于自身存在很多技术方面的“硬伤”。目前首航新能的产品以低功率为主,对逆变器来说,低功率的产品技术含量要低于高功率产品。而且,首航新能的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明显低于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此外,首航新能业绩真实性也曾遭遇问询。招股书显示,首航新能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海外市场,但有媒体估算过,首航新能在意大利等地的某些年度的营收增长,超过了当地市场能容纳的最大值。
苦等无果者,“走”为上计
面对严格的审查和漫长的审核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撤回IPO申请。有媒体统计过,只今年以来,A股就有70多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3月29日宣布终止IPO的先正达集团。其拟上市募资650亿元,若上市成功,将成为A股历史上第四大IPO。
光伏企业也多有撤回IPO申请者。自去年“8·27新政”后,撤回IPO申请者包括生产光伏添加剂的拓邦新能、硅片生产商华耀光电、逆变器厂商爱士惟、光伏玻璃制造商彩虹新能、胶黏剂制造商优邦新材等。
对于撤回IPO申请的原因,拟上市企业的解释多为“对自身发展战略与全球行业环境的重新考量”。而多位观察人士认为,过去多年,国内资本市场IPO环节存在不合理现象。企业一旦上市成功,大股东立刻身价倍增。巨大的利益诱惑,使一些存在问题的企业铤而走险,试图蒙混过关。而一旦被监管机构盯上,这些企业便撤回IPO申请,并不会被继续追责。这一现象,在光伏板块同样存在。
然而现在,“一查就撤”已经不再是“问题企业”的“保命符”,撤回IPO申请也难逃被追责。
华耀光电就是“卡”在此处的典型案例(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深交所公开谴责这三名实控人》)。2023年5月9日,华耀光电的创业板IPO获受理。但是,在短短51天后便结束了它的上市之路。5月30日,深交所发出首轮审核问询函,6月30日,华耀光电撤回申请文件,IPO进程就此终止。
但是,深交所的调查却并没有停止,依然于2023年9月末就其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给予公开谴责处分。指出华耀光电及三名实控人,在公司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三大违规行为。此外,保荐机构银河证券,保荐代表陈召军、姚召五,法律服务机构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签字律师石铁军、刘鑫均被监管点名。
据悉,荀建华作为华耀光电的实控人、董事、总经理,在担任亿晶光电的实控人、董事长期间,存在偷偷减持套现、转移实控人等多项信披违法违规行为。但对于这段黑历史,在华耀光电IPO的招股书中只字未提,保荐机构也未能充分核查,督促其予以补充。
已经站到了资本市场门口,无论是走是留,筹备上市的企业都要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自身具有足够的投资价值,才不惧监管政策的调整。中国A股市场政策调整的核心思路,依然是选拔出真正高质量的、具备高投资价值的企业,从而实现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