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铁老”吴铁城:65岁进言,却被蒋介石赶出大门,下场凄凉!

正史笔记 2024-03-18 15:42:23
前言

吴铁城,广东中山人,九江同文书院毕业。早年参与领导光复九江,统一全江西的革命运动。他曾协助孙中山反袁斗争,讨伐陈炯明,平定商团暴乱。孙中山逝世后,反对三大政策。“四一二”政变后,他投靠蒋介石,赴东北劝说张学良易帜和入关助蒋。先后历任上海市长,广东省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

1948年12月,孙科组阁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激烈反对接受和平协议。1949年10月赴台,曾任“总统府资政”,1953年11月19日病逝于台北,享年65岁。

吴铁城

从孙中山追随者到公开的叛变者

吴铁城祖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平湖乡,与孙中山,王云五是同乡。

1888年3月9日,吴铁城生于九江,他幼时任性好动,调皮捣蛋。七岁吴铁城启蒙开始,接受中西混合教育。十九岁时,他考入了美国人创办的九江同文书馆读书。其间,清政府日益腐败,成为“洋人的朝廷”,吴铁城在心目中播下了必须早日推翻清廷的种子。

1909年,吴铁城结识了在九江关任职的同盟会员林森,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年长二十岁的林森与吴铁城成了忘年交。不久,在林的介绍下,吴铁城加入了同盟会。他们志同道合,创立了“浔阳阅书报社”,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场所。当时的吴铁城英俊潇洒,年少才高,交际手腕灵活,他利用其父亲的地位和影响(其父时任九江商会协理),广泛周旋于商绅之间,政坛之中,开展秘密的反清宣传活动。

1911年10月初,吴铁城参加九江商会代表团赴日本观光,刚行至上海,便听说武昌起义爆发,他立即从上海赶回九江,与林森决定立即举事以响应武昌起义,吴铁城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策动了新军标统马毓宝起义。

马毓宝

10月23日,九江光复独立,马毓宝任都督,吴铁城任总参谋官,林森为民政部长。

11月13日,清朝海军管带黄钟英所率海筹号军舰和鱼雷艇从武汉沿江东下驶抵九江。吴铁城和林森代表九江军政府前去接迎,热情欢迎海军起义归附民军。吴、林在其中有不少的作为,九江的独立加上清海军舰队的起义大大增加了革命的声势,无疑对长江各省的起义有着激励与推动作用。

11月中旬,吴铁城和林森被推举为江西代表赴上海,南京参加各省都督代表会议。不久,吴铁城受到了孙中山的接见,当孙中山得知他原籍是香山县时,非常高兴,说:“你以一位广东青年而成为江西光复之前驱,一省之代表,实在是太难得了。”孙中山对其慰勉有加,并将其留在身边工作。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时,于1912年8月北上会见袁世凯,吴铁城陪同孙中山。

孙中山

1913年,袁世凯窃国,吴铁城、居正一起发动李烈钧在湖南举行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悬赏两万大洋通缉吴铁城,吴亡命日本,进入日本明治大学学习法律。

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规定凡入党者都要按手印,立誓约,绝对服从总理等等。当时以黄兴为首有一大批革命党人拒绝参加,可吴铁城首批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1914年冬,孙中山派吴铁城赴檀香山办理党务。任华侨《自由新报》总主笔,他经常在报纸上宣传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对袁世凯的卖国与复辟活动痛加鞑伐。

第二年春,吴铁城回国,在香港、澳门等处进行反袁活动。

1917年,孙中山组织广东护法军政府时,吴被电召回广州,任大元帅府参军,专门联络各方之责,后来军政府改组,孙中山被唐继尧和陆荣廷等军阀架空,孙愤然离职。吴铁城随了孙中山回上海。1920年11月,孙中山又回广东重组军政府,吴仍任参军。

1921年5月,孙中山先生任命陈炯明为总统,吴铁城改任总统府参军。11月,孙中山赴广西准备率师北伐,吴奉命留守广州。尔后,他遵照孙中山之命竞选香山县长,成为第一位“民选县长”。

1922年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孙中山总统府,吴铁城在香山县组织地方团警抗击陈炯明叛军。但因寡不敌众,抵抗遭到失败,吴经香港转赴上海。不久,孙中山命令吴铁城同古应芬、孙科到香港设立机关,从事策反及接应讨伐陈炯明的军事工作。

陈炯明

1923年1月,孙中山发动了讨伐陈炯明叛军的战争。桂军和滇军组成西路讨贼军,沿西江东下,进军广州,粤军许崇智等部组成东路军由汕东向广州挺进,吴铁城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军司令,率领参加作战。他仅仅习武6个月,竟然连战连捷,偕同滇桂联军大败陈炯明,进克广州。

2月,孙中山回到广州建立大元帅府,吴铁城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省警务处处长,工兵局筹饷委员会委员,财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当时的广州市一片混乱,全市有一百二、三十个司令部,军人拥兵自雄,占山为王,各抢捐税,吴铁城用省警卫队和公安部队,一夕之间将其扫荡清除,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时孙中山大元帅府军费奇缺,吴铁城千方百计为之筹集款项出了不少力,以济军需之用。当东路讨贼军第一路部队改编为广东省警卫军时,吴铁城兼任司令。

1923年10月25日,吴铁城被孙中山指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次年初,他创办了警卫军讲武学堂,吸收了各地革命青年学习军事,经办二期,及至黄埔军校成立后,吴铁城为了响应黄埔军校第二期招生,他将警卫军讲武堂的学生并入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学员的伙食费都由吴铁城负责筹集,同时,他还参与了民党一大章程的起草工作,十分繁忙。

1924年9月,吴铁城率警卫军两个团千余人随孙中山北伐,他担任行营警戒兼代大本营参军长。10月10日,广州商团再度谋叛,吴铁城奉命率领四师平叛。其实,吴早就料到商团必叛,曾对所部颁有密令一道,以蜡固封,并下令:“非至非常事变,不得启视,违者严惩。”

孙中山

当吴铁城率军进城时,全市已进入战斗状况,交通阻塞,吴有令难下,幸亏所部及时启封密令遵令行事,相互呼应,同心协助,与黄埔师生及部分湘粤军并肩作战。仅半天,就迅速扫平叛军。

后来,警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师,吴铁城担任师长。同时吴还兼任国民党市委党部委及组织部长。吴可谓忠诚追随孙中山,为国民革命作了一定贡献。

1925年,孙中山在北平逝世,此后,国民派右派势力乘机抬头,公开跳出来背叛三大政策,攻击国民党的左派,推行“反共政策”。吴铁城作为国民党右派分子之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从革命走向了反动,由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追随者变成了公开的叛变者。

其实,早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吴铁城等国民党右派就对此心怀不满。何香凝在《我的回忆》一书中曾提到改组国民党时,吴铁城和胡汉民、孙科等人“表面随和而实抱阳奉阴违的态度。”“他们本来也不是赞成改组国民党,不赞成三大政策的,但是他们在当时革命形势节节向前推进的情况下,只有暗中反对,消极怠工,却不敢公开说反对的话。”孙中山一逝世,他们就公然举起叛旗,兴风作浪了。

吴铁城等右派势力背违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政策,破坏工人运动,他们利用反动官僚工贼、特务等控制了“广东总工会”,“机器工会”等“黄色工会”,作为反共活动和压迫工人的工具。1925年6月,中共决定领导省港大罢工,吴铁城等从中作梗,极力反对。罢工开始后,他们又加以破坏,受到廖仲恺的严厉斥责。

廖仲恺

吴铁城等右派人物一条道走到黑,他们把矛头指向了坚持三大政策的廖仲恺。吴铁城、邹鲁、林直勉、许崇智等人,在胡汉民家开了好几次的“倒廖会议”,并接受了港英政府200万元的贿赂,决定实施暗杀手段。于是,右派喽啰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等有恃无恐,指使陈瑞等亡命之徒于1925年8月20日将廖仲恺刺杀在广州市党部门前。为给行刺提供方便,吴铁城还借故预先撤去了市党部门前的警卫。为此,他受到了左派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愤怒斥责,并在廖案查处中被撤消了广州市公安局长的职务。

到1926年,左派和右派的斗争更加激烈,广州城形势十分严峻,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吴铁城等右派头目认为“必须清党,先扫除广州共党分子。”此事由吴氏执行,他“开出一个共党分子的名单,统共一百七十几人,”预定“3月某日,逮捕穗共,予以一网打尽。”气焰十分器张。

吴铁城倒行逆施,受到了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的惩罚,他被免除了第十七师师长职务,并被押解到虎门横炮囚禁。

这次在虎门被囚禁了四个多月,对吴铁城来说是个重大打击,以后他谈到这件事,总是“感慨万千”。

1926年双十节,吴铁城获释后,离开广州逃到上海,投居孙科家中。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并在南京建立了反革命政权,吴铁城立即跳来,投入蒋介石的怀抱。

这时,宁汉对立,吴铁城窜东窜西,力保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合流。蒋介石见吴铁城如此卖力,于6月任命他为广东省建设厅厅长。这样,吴铁城终于在蒋家王朝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吴铁城

三赴东北 纵横捭阖

吴铁城可称得上是一辩之士,他机灵敏锐,能言善辩,擅于交际。他投靠蒋介石后,就为协助蒋氏完成统一大业四处奔波,出使东北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骄傲的历史,后来,他的老部下李大超替他吹嘘,说:“铁老三度奉使东北功在国家,”就是指的这么一回事。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与北伐军作战失败后回关,被日本人炸死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继承父志,拥有雄兵,仍节驻东北,掌握大权。此时南京政府派吴铁城赴东北劝说张学良,吴铁城在与张学良的代表多次谈判后,又利用与许多东北军将领的旧交,“感以私谊,晓以大义”“几以折冲,始排万难,说服了地方当局,达成易帜协议。”双方密定:7月21日,东北易帜。但是,日本方面对张学良施加压力。迫使易帜两次缓行。12月29日,张学良终于冲破日本阻力,锐意换旗。至此,南北“统一”实现,吴铁城大功告成,初露锋芒。

东三省向来是令日、俄两国垂涎之地。1929年,中苏两国间发了“中东路之战”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者的重兵攻占满洲里,东北军万福麟、胡毓坤、李振生、王树常四个军团,邹华的炮兵旅守土卫乡,奋勇杀敌,怎奈双方力量悬殊,东北军伤亡惨重,蒋介石为鼓励张学良,命令吴铁城赴东北,传达南京政府的关怀和鼓励。“吴铁城冒零下五十度之严寒,秉节出关,驰驱于冰天雪地之中,往来于中东路。遍至长春,吉林、哈尔滨、扎兰诺尔、齐齐哈尔、博克图各地。”

他到处发表演说,在长春火车站,他留下一句名言:“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此次东北之行不仅炫耀了蒋介石的中央政权的声威,而且加深了他与东北人士的联系,为第三次出使东北打下了基础。

1929年奉命前往北平将孙先生灵柩移迁南京,很快又当上国民党中执委,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就这样,一直尾随蒋介石的吴铁城经过九牛二虎之力,又在蒋家王朝的殿堂里找到了所谓的归宿,从此就执迷不误地寄生在蒋家王朝,为蒋家王朝卖命作说客。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当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际,争取张学良成为蒋介石和反蒋派谁能取胜的关键,张学良在战争初期,曾表面中立、静观局势发展,所以此时,交战双方都不遗余力地去拉拢他,大批说客云集沈阳。这次蒋介石第三次派吴铁城与张群出关游说。吴铁城一行到东北后,即凭他三寸不烂之舌,死缠住张学良不放,软率硬泡,费尽心机。7月初,张学良要到弱芦岛主持建港开工典礼,吴紧跟不舍,以南京铁道部名义,为开工纪念碑揭幕,并发表演说,张在此逗留了一个月,吴也赖着不走。

8月10日,张学良到北戴河,吴铁城又跟踪而至。他对随行人员说:“不要着急,做朋友要有耐心,要培养感情。”

他与张学良接触之初,不谈政治,只陪张学良吃饭喝酒,玩玩牌。张学良虽说好玩,但不大赌,吴常常以先输后赢的方法来激张的兴趣。吴对麻将、牌九都颜为精通,常常在哈哈大笑中将赢得的钱又退回原主,只留下部分来宴请张学良等人。

吴铁城对张学良的左右亦极尽收买之事。在一次赈灾会上,他以4万元买下了一朵少帅夫人所做的纸花。同时,张学良的副官都被吴收买拉拢,张的一切行动,吴都了如指掌。

张学良、蒋介石等人合影

此间,蒋介石要买一批枪支装备部队,有的人认为日本三八式步枪只要二十五元一支,比东北造的便宜一半以上,因此主张从日本进购,吴铁城则主张宁可多花一倍以上的钱,关键在于用此笔贸易使张学良对南京政府产生好感。蒋介石同意了吴的主张,向张学良定购了五千支步枪。吴铁城、张群在东北每周的费用在百万元以上,阎锡山、冯玉祥的说客薛笃弼、贾景德的交际费每月规定不能超过5000元。故吴张可以随时走进张学良的公廨和寓邸洽淡一切,而薛、贾须事先登记,等候张抽暇延见。

由于吴铁城等人的劝说,加之蒋介石又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相许,张学良权衡利弊,决心附蒋。

9月18日,张学良通电讨伐阎冯,东北军即大举入关,击溃阎冯大军,吴铁城“以三寸之舌,当百万师”,为蒋再建奇功。

1931年2月28日,蒋介石囚禁了反对他的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于汤山,以此为导火线,汪精卫、孙科、李宗仁、陈济棠等两广反蒋派再度联合起来,在广州成立了“非常会议”与南京政府相对抗,粤中人士纷纷拉吴铁城入伙。

吴铁城因蒋介石对他有功不赏,不加重用,心中很是不平,但是,他向来处事谨慎,为人圆滑,遇此大事,他不能不深思熟虑,在权衡利弊后,他认为此时加入反蒋的行列,为时尚早,对己不利,所以婉言拒绝。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已是大势所趋,吴铁城立即站在南京方面呼吁粤“俯纳调停”“共倡和平”“杯酒言欢”化干戈为玉帛。10月,吴铁城作为宁方代表之一参加了与广州政府代表举行的“京粤代表会议,双方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后,在中央政制、党务和外交等方面达成了某些妥协,结束了宁粤分立的局面。”

吴铁城

主政沪、粤

1931年底,亲日派人物张群因国内反日运动高涨而被迫辞职。1932年1月,吴铁城任上海市长兼淞警司令。吴铁城之走马上任,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而抗日救亡运动又一浪高又一浪,上海尤其激烈,张群对此既然一筹莫展,吴铁城也甚感棘手。

1月8日,上海《民国日报》以《不幸仅炸副车》为新闻标题报道了东京楼门外朝鲜志士李泰昌阻击日皇事件,日方提出严重抗议,要求吴铁城“谢罪”,封闭《民国日报》。

18日,上海的日本浪人纵火烧毁了中国三友实业社杀死警员一人,并捣毁了北四川路许多商店。不久,日本领事馆又对日僧被殴受伤事件提出了书面抗议。

28日23时30分,日军炮轰闸北,发动了“一·二八”事变。

日寇的侵略行为激起了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的奋勇抵抗,广大军民的爱国精神,也使吴铁城颇为感动,他号召广大市民担负起后勤重任,通力合作,并肩作战,中国军民和日寇激战一个多月,追使日军三易主帅,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国民政府不惜牺牲中国主权,何应钦几次电告吴铁城“适可而止”要吴“以排众议”,“没法转圜停战。”

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承认日军可驻留上海,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设防,并取缔抗日活动等。上海军民的抗战事业就这样被断送了。

吴铁城

淞沪停战后,吴铁城着手进行黄郭任市长时制定的“建设大上海计划”。为此,这位吴市长设立了上海市中心区建设委员会,发行了六百万元建设公债,吸收了三千多万元备供运用。经过五年来苦心经营,上海市政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包括市政府大厦、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运动场、医院、虬江码头及水电、马路、市场、公园、学校、卫生所、渡轮等等全部现代化设备,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上海市体育场,这是一座在当时具有国际标准的建筑物,体育场由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三部分组成,占地二千多公亩。运动场落成后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于1935年双十节在此举行,全国各省市和海外南洋的华侨都热烈踊跃参加,大会期间,上海市民每日前往观赏,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193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50岁生日,在此前夕,何应钦、陈果夫、吴铁城等人向全国倡议、发起“献机祝寿”活动,一是为蒋祝寿、二是借机发展国民党空军,增强军事实力。在吴的策划下,上海一地就募集了100多万元,购得战斗机18架,编为1队,定名为“中正队”每架飞机的命名均以“沪”字为头,以炫其功。

吴在统治上海期间,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政策,疯狂严厉地防范和镇压革命活动,坚决取缔抗日救国运动,摧残进步文化。据国民党官方统计,上海警察在吴铁城的指示下共经办了1640起迫害共产党人的案件,逮捕了5000名以上的共产党员(实际上远不止此数),一些进步作家李佛森、柔石、胡也频也被吴手下特务杀害。

1937年3月21日,吴铁城奉派出任广东省主席。吴氏主政粤省,政绩平平。可是却以禁烟为名,大搞贩毒走私,大发国难财。

1938年11月12日,日寇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吴铁城和当时广东军务的余汉谋等根本不做抗战准备,致使战事一起,前线官兵纷纷败逃。10月20日,蒋介石下令撤退。23日,日寇占领广州。吴铁城在日军进城的前五天,就和财政厅长曾养甫弃城逃往粤北连县;余汉谋也在日军进城的前三天慌忙北窜。广州军政两界群龙无首,致使广大群众和许多学校机关的撤退工作无人过问。10月20日夜,才由警察局通知撤退。在无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逃难市民拖男携女,互相撞挤,老幼被践踏,哭声骂声交成一片,惨不忍睹。粤省人民对此讽刺道:“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无甫”。

吴铁城

“知天命”后的吴铁城

1939年春,吴铁城受蒋介石的密令,赴重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部长,主持港澳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党务工作,并兼管福建、广东对外抗战宣传工作。同年秋,他奉蒋介石之命,任出访南洋的宣慰专使,代表国民党中央到南洋各地宣传抗战,发动广大华侨资助抗战。他从香港到菲律宾,然后遍访爪哇、苏门答腊、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行程三万余里,历时五个多月,到了一百五十多个城市,发表了三百多次演讲,积极宣传抗战,想尽一切办法发动,争取广大爱国华侨捐款资助抗战,在他的努力下,许多爱国华侨慷慨解襄,向祖国捐献飞机、大炮、巨款,全力支援祖国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了长期争取华侨的支援,吴铁城从1941年春从南洋回国后,立即在重庆成立了南洋华侨协会,并被推选为理事长。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民国国民外交协会,也被推选为理事长。

1941年4月2日,吴铁城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成为蒋家王朝的幕僚长。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国民党党内暗潮时起,纠纷尤多,吴铁城时时为老蒋排忧解难,分担代劳。他采取了圆滑的手腕,尽力排解国民党内各派系,各政客之间的明争暗斗,极力稳定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内部秩序。

1944年10月,国民党西南战场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日军进入贵州境内,重庆告急,蒋介石发出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鼓励知识青年从军。此间,吴铁城率领了一个中央党高级领导人参加的代表团,进行慰劳伤兵的活动,安定人心,同时,他发表演讲,进行动员,号召掀起投笔从戎的高潮。在动员中,吴铁城发挥了他善于演讲的口才,紧接着胡庶华也签名入伍,吴铁城激动地说:“返老还童的马超俊第一名,长胡过膝的胡庶华第二名,此足为青年表率矣!”吴铁城把此场面在报纸上大肆宣传。不久,全国掀起了一个报名从军的高潮,入伍者竟达十二万人之多,超过了原来的计划。吴铁城将这批入伍青年组建成了“青年军”,远征缅甸作战,后又执行了日军投降事宜等等。

1946年1月10日,有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吴铁城以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当选为国民党代表,他在政协会议上为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一党专制摇旗呐喊。

1947年12月25日,吴铁城当选为“立法委员”,当时他出任立法院长的呼声甚高。

1948年11月26日,蒋介石提出孙科任行政院院长,并由孙科筹组内阁,孙科延揽的人选便是吴铁城。而“立法委员正欲护吴”出任立法院院长之职,甚至有人殷切劝驾。为之声泪俱下,使吴铁城陷于两头为难的困境,孙科又向蒋介石坚决表示,非吴出山,否则即不从命,几经磋商,吴最后只有同意了孙科的意见,辞却立法委员,于12月20日,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吴铁城就任此职后,中央党部秘书长一职无法兼顾,坚决请辞。

1949年1月2日,蒋介石宣布“引退”,李宗仁代任总统,表示愿意与中央谈判,吴铁城和孙科把行政院撤到广州,吴曾到东南亚各国进行反共宣传,坚决反对与共产党和谈。

1949年3月1日,孙科内阁宣布总辞职,何应钦接任组阁,6月10日,发表吴为行政院政务委员。10月,吴铁城从广州经香港去台湾。

蒋介石、蒋经国

国民党在逃台之初,人事上作了重大调整,蒋介石为了儿子蒋经国能顺利接班,将大权统归到以蒋经国和陈诚为首的实力派手中,许多昔日重臣不得不靠边站,吴铁城也不例外。他到台后,只担任了“总统府资政”等闲职。此间,他曾出访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并先后与美国驻远东军统帅麦克阿瑟、菲律宾总统李里诺等名人有过多次接触和往来,他还恢复了国民外交协会和华侨协会,还组织了中非、中泰等协会。

1953年5月,政学系人物台湾省长吴国桢因与蒋氏父子争斗,败下阵来,被挤出台岛,出走美国。11月17日,政学系另一干将王世杰也与蒋氏父子发生冲突,被免去了“总统府秘书长”之职。同为政学系大将的吴铁城兔死狐悲,他赶到“总统府”向老蒋苦谏,被蒋介石痛骂一顿,当场摔了一个茶杯,并几乎把他赶出了大门。此时吴铁城已六十五岁,经不住这番刺激,心脏病暴发。19日,这位“党国铁老”就一命呜呼了!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