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让武松来家里住,潘金莲为何大喜?你看武松酒后做了什么

耳东品文史 2025-01-11 00:08:34

《水浒传》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多达五百七十多人,可总共的篇幅却只有一百二十回,尽管它是一部群像戏,作者却难免会着重刻画某些角色,而武松就是这么一位“幸运儿”,他算是得到了最多的戏份,而他那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也着实励志,只是即便如此,“武十回”中,仍是留下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比如武松回乡之后,潘金莲和武大郎便邀他前去自己家中住,武松答应后,潘金莲那激动的样子却不太符合人之常情。

(武松、潘金莲剧照)

施耐庵写这段剧情到底有何深意?仅仅只是潘金莲要撩拨武松?或许真正的答案没有这么肤浅。

一、武松回乡

之所以说武松的故事属于“小人物逆袭”的故事,是因为武松这人初登场时确实只是个小人物,他当初在柴进府上避难的样子,如何不是落魄之人?甚至因为脾气问题,就连柴进对他的态度都从一开始的热情变成了后来的冷落。

从宋江初遇武松时的桥段也能看出武松的为人,宋江不过是不小心踢到了他的火钳柄,他就要打人,足见这哥们脾气有多暴躁,若非柴进告知武松对方是谁,只怕宋江多少要挨上那壮汉几拳。

所以武松确实是个不太好相处的人,他武功虽强,奈何性子却不讨喜,这样一个人,又如何会得到嫂嫂的青睐?

可当武松回乡之后,那素未谋面的嫂嫂潘金莲却表现得格外热情,她只问武松是否有住处,若无住处,便搬来家里住,当然,即便武大郎懦弱无能,这家里明面上的一家之主还是他,因此武松是否能搬来,还得武大郎开口。

(武大郎、潘金莲剧照)

接着书中便有了这么一段描述:“那妇人道:‘叔叔是必搬来家里住,若是叔叔不搬来时,教我两口儿也吃别人笑话。亲兄弟,难比别人。大哥,你便打点一间房屋,请叔叔来家里过活,休教邻舍街坊道个不是。’武大道:‘大嫂说的是。二哥你便搬来,也教我争口气。’”

武松答应之后,潘金莲便喜笑颜开,说是:“那妇人见了,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堆下笑来。”

她在高兴什么?

二、两次激怒武松

从表面来看,潘金莲让武松来家里住,是为了撩拨武松,毕竟二人初遇时,她就上下打量了武松一番,直言这叔叔与她丈夫虽是一个娘胎里出生的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样貌。

武大郎是三寸丁谷树皮,又矮又丑,武松却是高大威武,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潘金莲会对武松产生兴趣也实属正常。

接下来的剧情中,潘金莲也确实是对武松做出了撩拨之举,但在笔者看来,那不过是表象。

潘金莲的所作所为,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得到武松”,而更像是为了激怒武松。

(嫂嫂、武松剧照)

先看她与武松喝酒的那次,当她将半杯残酒喂到武松面前时,武二爷是瞬间暴怒,接着便将嫂嫂怒斥了一番。

不过潘金莲并没有因此表现得有多伤心,书中只道:“那妇人通红了脸,便收拾了杯盘盏碟,口里说道:‘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搬了家火,自向厨下去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是潘金莲理亏,对不对?若武松追究起来,只怕潘金莲都不知该如何解释。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潘金莲没有调和矛盾的意思,反而想要激化矛盾。

武松出差之前,就旁敲侧击的提醒武大郎要多留在家中,还说了句“篱牢犬不入”,意思就是只有他管好这个家,嫂嫂才没有勾搭他人的机会。

正常情况下,潘金莲听到这话应该装傻充愣,方可撇清关系,不至于闹得十分尴尬,可她倒好,反而是主动把话挑明了,接着是怒骂了武松一番。

(武松、嫂嫂剧照)

说是:“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也要着地。”

接着更奇葩的来了,武松被她撩拨,已然看透她的轻浮为人,此时见她如此无理取闹,更应该大怒才是,可武松却只是笑笑就走了,潘金莲这一拳又好似打在了棉花上一样。

看到这里,你是否看透潘金莲真正的目的了?

三、醉酒后的壮举

潘金莲请武松来家里住时,之所以表现得格外高兴,绝不是因为她要撩拨这壮汉,那阳谷县的男人何其多,她要撩,还差一个武松?

她接近武松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化矛盾,就因为她也听说了武松在景阳冈醉酒后徒手打虎的壮举,在她看来,这么一位英雄汉,应该是个明事理的人。

何谓“明事理”?别的不说,至少在她看来,武松应该察觉到自己与武大郎是不配的,若察觉不到,那她就自毁形象,激怒武松,若武松足够明事理,就应该向哥哥挑明嫂嫂的为人,让哥哥休妻。

这才是潘金莲想要的,甚至在武松怒斥潘金莲之后,潘金莲就主动向武大郎提出“赐我一封休书”的要求,只是武大郎却选择装聋作哑。

(潘金莲、武松剧照)

为何?就因为这潘金莲是那清河县大户白白送给他的媳妇,他是不要白不要,癞蛤蟆吃定天鹅肉的心态。

这也是为何潘金莲明知自己不占理,却还要第二次激怒武松的原因。

只是她没想到,武松也始终向着哥哥,哪怕看透自己的为人,也不劝哥哥休妻,因为武松也知道,休了潘金莲,哥哥哪里还能娶到妻子?

所以在整个事件中,没有哪个角色称得上是好人,他们心中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他们身上发生的悲剧,也是整本《水浒传》各种悲剧的缩影。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