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土纳群岛位于南海南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总面积约2110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9万。纳土纳群岛的战略价值重要,被称为南海的门户,历史上以华人为主体。现在纳土纳群岛的主权归属印度尼西亚,群岛居民基本都是马来人。下面介绍一下纳土纳群岛的具体情况。
第一,重要价值。纳土纳群岛是一个大型群岛,包括大大小小272个岛屿,主岛为纳土纳大岛,还包括南纳土纳群岛,淡美兰群岛,巴达斯群岛等等。纳土纳群岛距离我国南沙群岛仅500公里,距离马六甲海峡也只有600公里,扼守着南海前往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要冲。包括我国船舶,日韩国家船舶,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印度洋地区,都要通过纳土纳群岛海域。
据统计,每天大约有五百艘商船通过纳土纳群岛海域。如果在纳土纳群岛驻扎军队,可以制约这条航运要道。印尼在纳土纳群岛主岛建有拉奈空军基地,部署了战斗机,作战半径可以覆盖南海西南部,以及马六甲海峡东北部地区。印尼还在纳土纳群岛建有雷达监测站,可对周围200海里海域实施全天候监控。印尼计划将纳土纳群岛打造成印尼海洋战略的重要支点。
除了军事价值,纳土纳群岛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重要。纳土纳群岛海域拥有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据印尼勘查数据显示,纳土纳海域石油储量达到了13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到了46万亿立方英尺。印尼石油公司在纳土纳群岛海域建设的东纳土纳区块油田,年产量可达800万吨油气当量。这些能源储备成为了推动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二,纳土纳历史。纳土纳群岛历史上是中国渔民最早发现和最早定居的群岛。早在宋朝时期,就有了关于纳土纳群岛的记录。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也描写了纳土纳群岛的自然概况。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抵达纳土纳群岛,将纳土纳群岛纳入中国航海体系,此后下南洋的中国人逐渐增多,纳土纳群岛成为中国人通过海路前往东南亚地区的前哨基地。很多中国人前往东南亚的第一站就是纳土纳群岛。随着纳土纳群岛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还在纳土纳群岛建设了政权。
17世纪时期,荷兰殖民者侵入东南亚,以爪哇岛为基地,控制了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等一系列南洋岛屿,荷兰殖民者将这些岛屿整合,建立了荷属东印度殖民地。荷兰人发现了纳土纳群岛的战略价值,在航海图上,将纳土纳群岛标注为安波那群岛。荷兰人采用武力手段,打败了纳土纳群岛的华人政权,将纳土纳群岛并入荷属东印度版图。二战时期,日本于1942年到1945年占领纳土纳群岛,并且在纳土纳群岛建设了潜艇基地。二战结束后,印尼脱离荷兰独立,纳土纳群岛被印尼控制。
第三,人口结构。荷兰殖民时期,纳土纳群岛的人口并不多,大约只有两万,主要以华人为主。但到了二战结束后,印尼控制了纳土纳群岛,开始向纳土纳群岛大举移民。印尼制定了"移民垦殖"政策,向纳土纳群岛大举移民,原本生活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的马来人迁徙到纳土纳群岛。印尼独立后,多次发生排华行动,纳土纳群岛的华人也受到了灭顶之灾。因此曾经以华人为主体的纳土纳群岛,现在主要是马来人。现在纳土纳群岛9万人口,80%生活在主岛大纳土纳岛,其余人口散布在15个有人居住的岛屿。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