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年,70岁冯胜入宫赴宴,随即毒发身亡,朱元璋:希望你谅解

映真 2023-10-04 12:27:43

1395年,朱元璋赐给了冯胜一杯毒酒,冯胜拿着这杯酒一饮而尽,喝完便说:圣上好酒!臣第一次喝到这么好的酒了。朱元璋笑着说道:爱卿朕本不想如此,太孙继位后无人能震慑你们这群老臣啊!希望你谅解吧!

冯胜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亲信重臣之一,始终忠心耿耿,直到此刻,在宫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在政务上才干出众,领导着皇帝的内阁,处理国家事务。朱元璋对于冯胜的智慧相当钦佩,而且认为冯胜是那些老臣中最有能力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他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维护朝廷的稳定,并与老臣们合作,共同努力维持朝廷的权威和秩序。

然而,朱元璋也清楚,在权力斗争中,人心是变幻莫测的。尽管冯胜一直表现出对朱元璋的忠诚与奉献,但朱元璋不敢保证在自己去世后,这些大臣是否会像辅佐他一样忠心。

此时,由于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便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辅佐太孙上,太孙的快速成长感到既欣慰又担心。

作为一位英明的皇帝,他希望太孙能够接过自己的衣钵,但同时也担心太孙年轻气盛,难以控制那些由老臣组成的势力。

在多方面的考虑下,朱元璋最后还是觉得不能留下冯胜,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朱元璋亲自将毒酒交给了冯胜。冯胜接过酒杯,举起杯子,一饮而尽。然后,他放下酒杯,满意地笑了笑。

朱元璋看着冯胜的反应,有些意外。他以为冯胜会感到不适甚至痛苦,但他没有想到冯胜竟然一口气喝光,并称赞酒的好味道。朱元璋微笑着回应说:“爱卿,朕本不想如此。太孙继位后无人能震慑你们这群老臣啊!希望你谅解吧!”

那到底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赐死冯胜呢?

时间回到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冯胜作为一位重要的将领,应朱元璋之命调遣东昌番兵征讨曲靖。

然而,在途中,这些番兵发生了叛乱,冯胜只得镇守永宁,并着手进行安抚工作。他经过巧妙的策略和坚定的决心,最终平息了叛乱,保持了边疆的稳定。

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下令冯胜在太原和平阳招募民众壮大军队,并建立卫队和屯田计划。

冯胜积极响应诏命,精心组织募兵活动,并在太原、平阳等地展开屯田农耕,以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

随着皇太孙即将登基,明太祖给予了冯胜更高的荣誉和地位,封他为太子太师。此时的他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朝廷内,地位都很高。同时,他与颍国公傅友德一同前往山西和河南,负责统率和训练军队,其他诸侯和王公们都听从他们的指挥。

在当时,被明太祖封为德隆望重的勋臣共有八人,冯胜位列第三,可见,朱元璋对他是很信任的。

但因为一件事,改变了朱元璋的态度,朱橚,是明太祖的亲信大臣,曾在朱元璋发家初期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也是冯胜的女婿。然而,他却因与冯胜有了一次私下会晤而陷入困境。

这次秘密会见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和担忧。作为明朝的奠基者,朱元璋对于自己的权力地位非常警觉,不容许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因素存在。他认为冯胜和朱橚之间的秘密联络可能构成一种危险的军事联盟,对他个人的统治产生威胁。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担心朱橚通过会晤冯胜获取了一些关于政治上的机密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被利用来谋划反叛或其他危险行动。因此,朱元璋决定采取严厉措施,以示警戒和打击。

根据史书记载,朱橚被逐出宫廷,并被削去所有官职。他的家族财产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被没收和分配给其他人。

此外,朱橚还被禁止离开他的居住地,以限制他的影响力和活动范围。这一系列的惩罚措施对于朱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从一个权势显赫的皇族成员变成了一个被剥夺一切的普通人。

因此,朱元璋因为心存疑虑,也对冯胜产生了排斥。

恰好此时皇孙年幼,而明太祖已经年事已高,更加剧了朱元璋对身边的人心存猜忌。尽管冯胜立下了许多功劳,但由于一些小事违背了明太祖的心意,他渐渐受到了排挤。最终1395年冯胜被赐死,他的诸子都不能继任其父的职位。

朱元璋深知,自己已经坐稳了皇位,但他也明白权力并非永恒。他对冯胜等老臣的忠诚非常重要,而随着太孙成长为一名强大而有野心的年轻皇帝,朱元璋开始担心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完全控制这些老臣。

朱元璋笑了笑,他在笑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遗憾。他曾经依靠这些老臣们建立起大明王朝的基业,但现在他必须面对太孙所带来的威胁。

朱元璋希望冯胜能够理解他的苦心,他需要为自己的后代铲平一切阻碍。

他们是朱元璋建立王朝的重要人物,也是他稳定统治的关键力量。尽管朱元璋对冯胜不得已的行为感到歉意,但他希望冯胜能够体谅他的苦衷。

1 阅读: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