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东野已经拥兵百万,林彪为什么还不敢强攻长春?怕伤亡太大!

平凡呱呱乐 2025-04-11 13:42:09

【01】

说起林总攻打长春那档子事儿,不少人都听说过。起初,是林总琢磨着要硬啃长春这块硬骨头,可后来,又是林总变卦了,不想继续打了。这事儿,还让主席挺不高兴的。

回到1948年4月那会儿,解放战争正往反打方向走,关内战场上两边就这么僵着,谁也没占到便宜。可到了东北那边,咱们军队那是稳稳地占了上风。

打了整整三年后,东北那片的仗从1945年就已经开始了。东北的部队,一开始是叫人民自治军,只有十万人,但现在,他们已经壮大成了一支百万雄师。特别是那六十万的精锐野战军,战斗力可不是盖的。

国民党军队经过数年的激战,元气大伤,他们那些曾经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美式兵团,现在早已失去了往昔的锋芒,只能无奈地龟缩在锦州、长春等大城市内,动弹不得。

四战四平落幕之后,东北局跟东北军区着手琢磨怎么解放整个东北,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定下了先攻长春的打法。不过呢,中央军委最开始的想法不太一样,他们提的是个“关门打狗”的计策,意思是要先拿下锦州,把东北的大门一关,把国军都给困死在里头,一举消灭。

然而,鉴于东北局提出的南下作战面临的诸多难题,毛主席心里头挺不痛快。但经过东北局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明,他最终还是勉强点了头,同意东北局先攻打长春。

接下来,东北野战军把目光盯上了长春。可真动起手来才发现,这一仗打得让人出乎意料,林总打完就直摇头,说长春这块硬骨头不好啃。咋回事呢?

【02】

要拿下长春,林彪和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琢磨出的计划是这样的:九个野战纵队一起上,围住长春。这里面,有七个纵队是主攻,负责往城里冲;剩下的两个纵队呢,就是守在外围,拦住来帮忙的援军。

九个部队里面,有七个是负责攻打城池的,加起来攻城的人数超过了三十万。这时候,长春城里守着的军队,就只有第一兵团那十万人了。这人数一对比,三打一,简直就是压倒性的优势啊。

四平之战过后,长春那边就只剩下新7军和第60军两股力量了。郑洞国虽然是第一兵团司令,但实际上他手头就只有这两个正规军,加起来大概六万人左右。

再说了,这两个军队啊,说白了就是东拼西凑起来的。说起来有6个师的编制,但实际上能打的,就那么几个——新7军里的新38师,还有第60军的182师和暂编21师。剩下的那些,基本都是由日满伪军和保安部队改头换面来的。

我们有六个师,但真正能打的只有三个,而对方却一口气派出了七个纵队来对付我们。这么算下来,他们的兵力几乎是我们的五六倍。可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咱们这边优势挺明显的。

所以,东北野战军最初打算的是,十来天或半个月的时间内解决长春问题,抓住郑洞国。这回,林总心里特别有底。

如果敌人那边没有派来更多帮手,那咱们军队就会马上对长春发起全面攻击,大概十来天到半个月的样子,就能把整个战斗都搞定。

攻打长春的首要目标,我们选定了大房身机场作为突破口。

早些时候的冬天战斗里,东北的野战军早就把长春给围了个水泄不通。郑洞国带的第一兵团,全都躲进了长春城里头死守,这时候的长春,全靠从沈阳那边空投物资来过日子。

大房身机场其实是连接长春和沈阳的空中桥梁,一旦把这个桥梁给切断,长春就成了被困的孤城,我军就能把它团团围住。

【04】

1948年5月份,东北野战军接到了攻打长春的任务,随后就开始往大房身机场那边移动。到了5月21号,郑洞国见他们的空中退路快要没了,赶紧命令新编第七军全体出动,必须守住大房身机场。

敌人居然没躲在工事里,反而自己跑出来打架,这让林总特别高兴。现在可不是1946年了,咱们军队的野外打仗能力,已经比国军还要强。所以,他马上就让最厉害的两个队伍,第1纵队和第6纵队,准备好一起围住敌人的新编第七军。

郑洞国领导的第一兵团手下就那么两支队伍:新组建的第七军,还有第六十军。长春城里剩下的守卫大都是当地的部队,第六十军呢,是来自云南的滇军。说到底,正宗的中央军亲信部队,也就新七军这么一支了。

我们派出的军队,那可是东北野战军里的顶尖精锐,李天佑带领的第一纵队和黄永胜指挥的第六纵队,这两个可是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中的主力。他们上战场,那就是奔着速战速决、一举取胜去的。

5月24号下午那会儿,六纵的部队开始朝着大房身机场猛冲猛打,他们成功打垮了守在那里的暂编56师的一个团,最后整个机场都被他们给拿下来了。

5月25号中午时分,新七军派了两个主力团,猛地朝机场方向反击。紧接着,一纵的主力部队也及时赶到。咱这边呢,有东野的两个纵队,总共六个师的力量,再加上七个帮忙的独立师,收拾新七军那绝对是绰绰有余。

战斗结束后,情况让人大跌眼镜。新七军的三个师里,主力部队新编第38师,也就是之前那支驻印的老38师,竟然大部分人都成功逃脱,回到了长春。

我们部队只打掉了新七军后来增加的第56师两个团,还有暂编的第61师两个营,一共干掉了敌人五千多人,但我们自己也损失了两千一百多个战士。

表面上看,咱们军队的伤亡比例是一比二,好像咱们占了便宜。但你得明白,一纵和六纵那可是东北野战军里的顶尖部队,步兵中的佼佼者。然而,打败国军的那两个师,却是杂牌军。用咱们的王牌部队去换他们的杂牌,这笔账可不划算。

另外,长春那时候已经被我们的队伍团团围住,后勤和武器啥的补给都特别费劲,但就是在这种啥都缺的情况下,他们居然还能打出那样的战斗成绩。这就能看出来,长春那儿的敌人可不是啥软柿子,人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因此,林总决定不再考虑硬攻长春这个方案了。

【05】

后来,“东总”给军委打电话报告时提到,这次打仗咱们的主要对手是敌人的暂编第五十六师。这支队伍啊,其实就是原来东北那边的伪军重新组的,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打仗的决心,都不行。

不过,就这么一支由伪军拼凑起来的队伍,竟然能硬扛住我军两大精英纵队,这事儿表明长春的守军心里还燃着希望之火。另外,敌人的主力第38师,那战斗力可不是盖的,就算被我军两大纵队围着打,也几乎没啥大损失。

聊聊新七军的来历吧,它手下管着新编第三十八师,还有暂编第五十六师和暂编第六十一师这三个师。不过得提一句,后面那两个暂编师,一个是原来伪满维军的部队,另一个呢,则是原来的东北保安第十二总队。这俩部队,战斗力平平,打仗的劲头也不咋地。

说起那支响当当的新编第38师,它可是原先新编第一军里的顶梁柱,孙立人将军带过的老队伍,绝对算得上是国民党手里的一张王牌。

为了提升另外两个师的作战能力,国民党军队决定从第38师调拨一些军官去支援第56师和第61师这两个临时编制的队伍。这么一来,这两个师的战斗力也上去了,厉害得都能在野外战场上跟我们东北野战军的主力王牌部队较量一番了。

说到那个有名的新38师,战斗力真不是盖的,东野那边出动了十多个师围攻,结果他们愣是没受啥大伤,轻轻松松就撤回城里去了。

敌人防守力量相当雄厚,长春的城墙和防御设施也是特别结实,日伪军在这里驻扎了十多年。要是硬闯长春,那造成的士兵损失,真的没法算清楚。

4月18号那天,东北野战军头一回给中央递上了他们的打仗计划。那时候,他们心里盘算着,拿下长春恐怕得牺牲40000号人。可没想到,外围机场那一仗打完后,林总心里更加没底了。

六个主要战斗团,外加五个独立团,竟然拿敌军三个师没办法,这还是在开阔地带作战。要是换成攻打坚固阵地,敌军那三个师里的精锐,再加上他们六个师的正规军和一部分地方保安部队,我们得付出多大的伤亡代价啊?

自24号战斗落幕之后,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琢磨,同时也留意到各纵队、师长们对于攻打长春的信心并不那么足。

原本打算用十到半个月时间来攻取长春,现在看来可能根本行不通,就算我军能够占领长春,也会损失惨重,对后续的战斗非常不利。所以,林总最后决定,不再执行攻打长春的计划。

【05】

机场战斗结束后,东北野战军给军委发了封电报,说是不打算直接攻打长春了。他们打算换个策略,就是用小部分兵力把长春围起来,慢慢耗着,而大部分主力呢,要转移到热河南部的承德那一块儿,准备在那儿消灭敌人。

本来说的是你要攻打长春,结果又不去了。这让毛主席挺不高兴,他觉得东北野战军报的难题太多,但解决难题的魄力却不足。

朱德总司令仔细审阅了一纵和六纵的战斗报告后,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明白了东北野战军面临的难题。不是他们打不了胜仗,而是担心伤亡过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战斗。

最终,中央和东北野战军都改变了主意,没先去打长春,而是带着大军往南去了。没想到,往南一路打到锦州后,战局整个儿翻了个个儿,长春那边没费一兵一卒就轻松收回来了。

长春被围困了好久,衣食匮乏成了大问题。再加上锦州那边一解放,形势就更明了了。到了10月17号,曾泽生带着他的第60军选择了起义;没过几天,21号的时候,新七军也干脆放下了武器,表示投降。这样一来,长春这座城市,几乎没动一兵一卒,就这么顺利解放了。

跟原本预计的四万人伤亡比起来,就算后来可能会涨到五万到六万,这笔账算下来还是挺值的。

1 阅读:41

平凡呱呱乐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