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政治舞台又起波澜。特朗普提出让中国4年进口超2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商品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离谱要求背后,是美国复杂的政治经济盘算,也凸显了中美关系的微妙与复杂。外交部等官方回应,表明中方坚定立场,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这一事件背后的种种缘由。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提出的这15万亿采购清单,乍看之下令人瞠目结舌。牛肉、大豆、天然气等诸多商品被列入其中。从数据来看,这15万亿的规模相当于中国2022年全年进口美国商品总额的5倍还多。美国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要求?
美国农业近年来面临困境,大豆等优质农产品出口一路下滑。原本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农产品,市场份额逐渐被南美国家抢占。页岩油气产业也不好过,中东及俄罗斯的竞争,让美国页岩油气出口受阻。特朗普抛出这个清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讨好国内农业大州的农民和页岩油气产业从业者。他希望通过中国大规模采购,给这些产业打一剂“强心针”,以获取这部分选民的支持,巩固自身政治地位。
从贸易角度看,美国长期纠结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在美方看来,让中国大量采购美国商品,似乎就能解决逆差困境。但中美贸易结构远比想象中复杂。美国一直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而中国当前的采购需求更多与产业升级相关,并非单纯的农产品和能源。低端产品中国需求有限,高端产品美国又不肯卖,这种情况下,想用农产品和能源来平衡贸易逆差,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提出如此大规模的采购清单,却忽视了自身的供应能力。以大豆为例,2022年美国大豆产量总共不到1.2亿吨,而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就超过1.1亿吨。也就是说,美国即便将全年大豆产量都供应给中国,也仅能勉强满足中国需求。在天然气方面,美国虽有一定出口能力,但在东亚其他市场早已瓜分大部分供给的情况下,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全面采购的需求。
美国国内的农业和能源产业产能,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份15万亿的天价清单。就算中国点头答应,美国也无法按时、足量交付货物。这就好比一个人承诺给别人大量货物,却完全不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生产出来,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沦为笑柄。
特朗普提出15万亿采购清单,采用的是“先开天价再打折”的谈判套路。他明知道这个要求不可能实现,却依然抛出,目的是把中国逼上谈判桌,然后通过后续的条件交换,找到对美国最有利的妥协方案。他试图从这个离谱的起点,倒逼中国作出更大的退让。
但中国早在上一轮贸易战中,就识破了这种谈判伎俩。面对美方的“狮子大开口”,中国采取了更加灵活且坚定的应对策略。一方面,中国大力发展自给自足能力,减少对外部某些产品的依赖。另一方面,积极与其他经济体加强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的推进,让中国的贸易网络更加多元化。中国不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对美国的贸易施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底气。
特朗普(资料图)
在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尽管中美之间有分歧和摩擦,但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是巨大的,双方可以就此加强对话和协商。这表明中国既不惧怕美国的贸易威胁,也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但绝不会接受美方不合理的要求。
除了贸易领域的交锋,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华为、TikTok的封禁风波,就是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的体现。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掐住中国高附加值产业的喉咙。
以华为为例,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供应链遭受冲击,订单减少。但中国半导体产业并未因此而退缩,反而全速自救。短时间内,华为在操作系统、芯片领域都推出了替代方案,民用科技自力更生的步伐加快。TikTok也面临类似情况,尽管被特朗普政府盯上,不断遭遇限制,但用户量不降反升。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和封锁,短期内给中国企业制造了麻烦,但从长远来看,却刺激了中国科技产业链的自主创新。
贸易问题与科技竞争紧密相连。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手段,让中国在科技发展上也受到掣肘。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让美国的如意算盘难以得逞。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美国的封锁无法阻挡中国科技前进的步伐。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种种做法,体现出一种“贸易霸权”思路。无论是加征关税,还是提出不合理的采购要求,都透露着对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尊重。美国试图利用强制性交易条件重新塑造贸易版图,采取“单边威胁”的方式,与中国等国家进行贸易博弈。
而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通过参与多边贸易框架,不断拓展外贸通道。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RCEP框架下,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中国的做法顺应了全球化的浪潮,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美国一味追求短期利益的单边政策,与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这种贸易霸权思路,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不利于美国自身的长远发展。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对某些产业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会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特朗普的“15万亿计划”,本质上是一场政治秀。他用虚高的目标拉高筹码,试图用表面上的强硬换取国内选票。但从供应链的实际能力,到国际贸易的现实环境,都注定了这场大戏无法完全落地。
特朗普(资料图)
中美贸易的未来,关键在于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贸易往来频繁,相互依存度高。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只会两败俱伤。双方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协商,解决贸易分歧。
中国不会接受美方不合理的要求,但也愿意与美国在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高质量产品和先进技术有一定需求,美国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如果美国能够放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执念,取消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双方在科技、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中美两国的贸易政策,不仅影响着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美双方更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美国提出的15万亿采购要求,是其贸易保护主义和政治私利驱动下的产物。中国坚定维护自身利益,不会被美方的不合理要求所左右。未来,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向,取决于美国能否正视中美贸易的现实,摒弃贸易霸权思路,以更加理性、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