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杜苏芮在京冀地区大发淫威,使得京冀某些地区成为一片泽国。
很多家庭企业的财物被肆虐的洪水冲到河道,漂流而下。
有人在河道中,打捞起洪水中漂流而下的未开箱的空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3年8月3日,新京报官媒评论此事,痛批打捞者为“趁雨打劫”,发国难财,一番慷慨陈词之后的结论是:不仅为道德所不齿,也逾越了法律的边界……拾得漂流物,应当返还给权利人,或者移交至有关部门。
此番评论言论还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支持,听起来义正言辞,正义凛然。
然而在本视频15万条网友评论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民间与媒体对此的看法大相径庭。
绝大多数网友对此的看法,一言以蔽之,捞出来总比被洪水冲走强的多,还清理了河道,以免造成河道拥堵,两全其美的事情,怎么算“趁雨打劫”,发国难财呢?
更有网友犀利指出,这是媒体的道德绑架。
此媒体还委婉地批评了沿河的基层政府没有积极作为,及时组织打捞有价值的漂流物。
网友的看法与媒体的看法大致就是大相径庭的两种观点。
媒体指责打捞空调者发国难财,“趁雨打劫”;网友却大力支持打捞者。
前者有法律法规依据,振振有词;后者从感性角度出发,似乎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新京报属于官媒,网友属于民间势力,从这一现象的不同解读,就可以看出官媒与民间在很多认知上很不统一,甚至给出的解读大相径庭。
这也是官媒的某些观点,频频被网友回怼的缘故。
官媒大多站在高大上的视角,以国家利益至上,站在“天下为公”的角度去解读某些社会现象。
而民间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解读,以同理心、以共情的视角代入,以朴素的民间思维去解读。
漂流在洪水中的空调,在网友看来这不是去偷,也不是去抢,而是顺手而为之的行为,你不捞我不捞,最终空调还不是便宜了富可敌国的东海龙王。
空调捞上来了,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也顺便清理了河道,利己又利公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捞取漂流物的法律法规,有几个老百姓知晓呢?
老百姓只知道,捞空调者做的对,换了我,遇上这样的情况,也是不捞白不捞。
而官媒从业者通晓的法律法规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任何的小事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都能以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准绳,为自己的言论做有力的理论支撑,从而发出与老百姓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解读。
从法律法规上解读,新京报官媒是正确的;从感性、同理心上解读,网友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就是导致了很多时候,官媒的观点不被老百姓所认可,从而造成了民间回怼官媒现象的发生——这不是说官媒的某些社会现象解读是错误的,只是在广大网友看来某些官媒的社会解读不太接地气,有几分不近人间烟火的味道。
从洪水中捞空调这个官媒与民间解读大相径庭的现象,不难得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朴素道理:某些时候,上层在颁布某些法律法规时,只考虑了上层的感受,却忽略了老百姓的感受。
对上层而言在理论上推演论证无数次,都是正确无误的法律法规,可能在实施起来于老百姓而言不受待见,甚至老百姓感觉到还有很大商榷的空间。
那么怎样才能让一项法律法规,既让上层满意,又让老百姓满意呢?
其实很简单,不断修改健全法律法规,某项法律法规在实施后,老百姓的反馈是最好的检验标准,积极听取民意,积极修改让老百姓不满意的所在,最终在上层与老百姓都满意的平衡中,这项法律法规才得以生命长久的实施下去。
法律法规不是束缚老百姓的枷锁,而是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的有力武器,更是国家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宗旨具体化的最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