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河南2月25日电(记者 陈斌 门杰丹)2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改造,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董海立介绍三项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韩浩淼 摄
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海立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河南超额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非居民用户“瓶改管”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项重点民生实事任务。
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河南连续五年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纳入河省重点民生实事强力推进。2024年,全省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5万户,实际开工改造31.79万户。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统筹推进。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建立“自下而上”的项目生成机制,制定印发河南省《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定期研究和调度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坚持改造内容问需于民,改造意见问计于民,改造成果问效于民,指导各地完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推进改造工作。

发布会现场。韩浩淼 摄
多方参与。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去年河南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财政资金28.9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发行地方专项债。指导各地通过挖掘小区内闲置空间再利用,新增机动车、非机动充电设施、便民超市、养老助餐、快递服务点等项目为收益,破解资金难题。同时,还动员老旧小区群众积极参与。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突出业主主体地位,鼓励有需要的居民通过直接出资、捐资捐物、投工投劳、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支持改造,引导水电气暖等专业经营单位和属地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示范推广。通过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经验做法,进行推广运用。2024年住建部将洛阳市瀍河区机车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列为工作联系点,相关经验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洛阳市按照“组团连片、集散为整”的工作思路,将189个城镇老旧小区与周边相邻小区、可盘活利用的闲置房屋、空闲用地合理组团,扩大改造范围,拓展改造空间,因地制宜改建补建养老、托幼、健身、医疗、助餐、家政、快递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完整的社区生活圈。周口市川汇区文明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畅通‘微循环’打造便利圈”的先进经验在央视《焦点访谈》进行宣传推广。
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党的建设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各方面、全过程,发挥群众主人翁精神,完善群众参与决策机制,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促进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和后续管理。鹤壁市在改造小区成立“红色邻居”“红色诸葛会”等临时党支部,以“党支部+项目部”模式,统筹推进背街小巷治理提升、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两大行动,并通过临时党支部加强对改造小区后续管理,以群众的参与度赢得改造的满意度。
关于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
2024年河南共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改造13.2万户,圆满完成12万户既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河南省城镇燃气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强化协调联动。建立“省-市-县-镇”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指导各地成立工作小组,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督导问效;组织各属地、相关部门单位、管道燃气企业,分区域、分行业开展联合调查摸底;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应改尽改、能改快改”的原则,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督促各地倒排工期,明确责任人及改造时限,持续跟进改造,形成管理闭环,协调联动推进“瓶改管”工作。
强化资金保障。会同省财政厅推动改造事项资金到位1亿元,用于补贴非居民用户改造费用支出。指导各地在“成本价”基础上,建立“瓶改管”用户、企业、政府三方资金共担机制,降低改造成本、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用户改造积极性。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均按照三方共担机制,地方政府给予每户500-1000元不等的改造补助,助推改造提质提速。
强化政策支持。多地特批“绿色”通道,精简“瓶改管”涉及的规划审批许可事项和环节,为“瓶改管”工作提供强力政策支持。开封对“瓶改管”涉及的审批事项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对涉及的道路开挖修复、园林绿地补偿等收费事项,按照“成本补偿”原则,合理确定收费水平;许昌对占道施工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予以减免;平顶山推出预存一定额度的燃气费免费改造施工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用户改造积极性。
强化试点先行。将医院、学校、养老福利院等重点单位及重点夜市街区、商圈和大中型商店建筑划定为重点改造范围,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推进“瓶改管”示范街区建设,提升示范引领效应。濮阳、周口等以非居民集中区域优先、分片实施的原则,以示范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成熟一片、推进一片”,确保“瓶改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郑州在瓶改管工作示范点统一埋设天然气管道,并进行整体燃气改造,对符合改造条件的液化气用户应改尽改,进一步带动改造。
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宣传“瓶改管”相关知识和优惠政策,采取专家讲解、案例解读、现场观摩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类培训700余场次,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和常识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洛阳通过开展解读“瓶改管”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及管道燃气的安全常识的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用户改造意愿。鹤壁组织有改造意愿的餐饮用户集中宣传教育和培训,现场签定改造施工合同。焦作、新乡、三门峡、驻马店等地开展“敲门行动”,通过现场讲解、上门讲解,向广大群众讲清讲明“瓶改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实现预约上门勘现,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瓶改管”宣传引导。
关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全省确定新建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目标任务2万个,实际新建2.9万个。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均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搞好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按照“分工合作、协同推进”的原则,明确责任务分工,细化落实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推进设施建设。河南省交通厅结合交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不断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省交投新能源公司,积极开通高速服务区超充站,全力保障民众出行特别是节日期间出行充电需求。郑州市以“双向发力”模式为总牵引,建立工作推进、督查考评、日常调度三项工作机制;许昌市建立“市级部门统筹、县(市、区)组织、街道(乡镇)落实”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合力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落实奖补政策,激发工作动力。会同河南省财政、发改、交通、工信等部门,积极推动2023年度省级奖补资金清算申报工作,共发放2.2亿元补贴资金,进一步激发充电企业建设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各方投资建桩。会同河南省能源部门指导荥阳市、清丰县、永城市芒山镇开展县乡地区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三地2024年共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00个。
实施智慧监管,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接入河南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并将新建充电站信息关联到电子地图平台,实现充电站实时数据互联互通。深挖充电站全流程大数据价值,方便群众查询和选择充电站点、时段。指导智能服务监管平台在节假日期间,及时发布高速充电监测情况及充电服务指南,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引导鼓励各地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着力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应用。漯河市首座“光储充检”示范站--市政集团“超充1号站(白云山路)”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得到多地行业主管部门、平台公司认可称赞,相继进行调研学习。航空港区兴港电力光储充、零碳液冷超充站,集风能、光伏、储能、超级充电和车网互动技术为一体,采用车网互动(V2G)技术,实现电能在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之间的双向流动,由汽车向充电桩反向送电,成为全国首批实现收益实时到账功能的V2G充电站。这些都对促进全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