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七百里营。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败惨了。张飞最先被刺死,然后才是火烧连营。张飞之死只是夷陵之战的前奏。
曹丕曾经点评,“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可以说,刘备不顾赵云、诸葛亮的苦谏,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实在是自取灭亡!
是的 曹丕那水平还好意思说刘备,在刘备打孙权时听刘晔的出兵同时打吴,孙权早就完蛋了,结果不听,非得要面子接受孙权的假投降,等刘备输了又脑抽跑去打孙权。刘备以为曹丕会从合肥出兵攻打东吴,这样东吴必灭,可是刘备高估了曹丕,他不是曹操。
七百里连营没有错,大军深入敌国境内,难道后方不留一点儿兵吗?不论兵力多少,古代打仗就是战一城留下一些兵力守一城,不然大军全在一起,没有补给败得更快。韩信偷渡陈仓,邓艾偷渡阴平,只是少数,曹操赤壁之战兵营从襄阳到赤壁,从汉水到长江,这怎么没人说。
但刘老板只有10万人左右呀。连营七百里。军力分散!必败!
不连营补给线怎么办?被人包饺子?刘备大军被拖住了,撤军不可能,不论起兵的目的是不是为了给关张报仇,这个由头没有达到,撤军就证明刘备错了,所以不可能撤兵。
刘备也是没办法,天气太热,在太阳底下暴晒,帐篷里面像蒸篴一样,以前又没有风扇,每天都这样士兵扛不住的,要么退兵,要么到树林避暑,刘备选择后者。
诸葛亮可没苦谏过刘备,他知道以当时的情况是不可能劝阻的。明确表示反对的只有赵云跟秦宓。而黄权知道劝谏没用,让刘备不要亲征,他领兵过去即可。至于曹丕说的话,只能证明曹丕才是一个不会用兵的人。如果不是曹丕手下人才济济,凭他自己搞的那几次花里胡哨的出征,怕不是出现一个曹十万。刘备如果这么不济,早在博望坡就死翘翘了,哪还有后来一路偷着刷经验刷到了成都去。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曹丕点评这话对不?答案是错的,因为根本不是连营出错,而是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
那么,正确的战略应该怎样。
打下川蜀,对峙汉中的时候就该传令关羽不得轻举妄动,拿下汉中后留魏延守汉中,赵云暂守成都,张飞随军迅速回师荆州,再调关羽入川接替赵云,后进位楚王进,建都江夏。
没错。并且,孙刘两方谁打赢谁都没有好处,如果硬说的对刘备好处大一点,毕竟蜀汉军队相对于东吴军队更适合打陆战,得了荆州更好发挥。东吴偷袭荆州也没错,本来就从来没打算恢复汉室,站在吴国的立场就是很对的战略。只是,第一,背弃盟约让人心生唾弃。第二,妨碍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早早让出荆州,集全力扑击关中最佳,占据关中和汉中才能效仿高祖,刘邦、秦国都是占据关中,进可攻退可守才得了天下,让出荆州给孙权,让孙权长期在襄阳樊城和曹操互咬,自己从关中出兵,相约孙权夹击曹操我觉得是可行的,荆州在孙权手上孙权就安心,参考后来诸葛亮北伐孙权都是十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