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深HIFI玩家,盯着硬盘里散落的2TB音乐文件——从黑胶转录的DSD64到录音室直出的DSD512母带,它们像未被破译的古老卷轴,沉默地躺在文件夹的迷宫中。直到开博尔DMP-K7出现,这场关于声音的“数字考古”才真正开始。
第一考:音质强化!解码“技术废墟”的系统密码
传统数播的系统一般是Linux订制或安卓优化,这两年也习惯用PC装foobar2000慢慢折腾(foobar2000虽然很好,但折腾起来也是真的麻烦,懂的都懂),特别是要装大规模母带音频,就如同被藤蔓覆盖的遗迹入口。
DMP-K7的MUPURE系统,像一把激光测绘刀,精准剥离安卓14的冗余代码,将8GB内存的90%划为“音频禁区”。然后各种后台智能检索适配,标签打好,专辑封面抓好,各种重要参数一目了然,让这两年来捣鼓foobar2000的成就感荡然无存——虽然但是,作为一款安卓14深度优化的数播,DMP-K7,嘿嘿,也是可以安装foobar2000的,还是可以继续折腾,看个人兴趣吧。
流媒体直通:Apple Music的无损音源绕过SRC封印,192kHz的《渡口》鼓点震落书架音响上的灰尘。我是真没想到,能把AppleMusic发挥完全体的数播,竟然是开博尔出品的。
另外,DMP-K7支持多线程并行:DSD/FLAC播放、NAS静默智能归类、AppleMusic投送三线操作,MUPURE的深度优化曾不欺我。
当然,特别推荐的是用DMP-K7的USB3.0Audio进行解码器输出,那些曾被系统延迟拖垮的母带文件,终于以Native码率苏醒,美妙的HIFI时光啊。
第二考:挖掘“存储黑洞”的声学地层
HIFI玩家的硬盘,是数字时代的庞贝古城。DMP-K7的M.2插槽可支持到8TB固态扩展,加之其MUPURE系统本就是一台高精度探地雷达,很好用。
另外,CUE分轨可将整张DSD-ISO镜像切割为独立音轨(不会损坏源文件),自动匹配封面与元数据,许多尘封已久的没听过的母带都得以展示,一下子回到年轻时代,探索未知玄妙音乐的憧憬时光。
跨介质兼容:
可实现外接CD光驱抓轨、读取NAS、甚至蓝牙LDAC无线投送——不同年代的“声学文物”在此交汇。
当DSD512专辑《冰川纪》通过USB透传时,低频震颤让水杯泛起涟漪,仿佛冰河世纪的呼吸穿透时空。
第三考:拼接“接口矩阵”的文明拼图
DMP-K7背面的接口群,是连接不同声学文明的罗塞塔石碑:
USB 3.0:可适配迄今主流的低端到高端DAC设备,动态范围飙升透传给解码端,特别是铜管乐,其真实传送的讯号,能呈现出金属光泽灼烧空气。
HDMI:家用影音设备亦可畅玩音乐,如果对家用HIFI玩得习惯,或是对客厅主立体声音响(或声吧)有信心,那DMP-K7恰好就是一步到位实现客厅HIFI的神器。
同轴/光纤:实际上这块确实手头设备不够专业,毕竟是较老款的接口了,个人也介意其接口本身的传输限制,不过,作为唤醒尘封解码器的神器,用母带WAV的《Dark Side of the Moon》竟也播出了黑胶级的模拟暖意。
DMP-K7,这台机器不生产声音,而是声音文明的搬运工——从CD时代的遗民到流媒体原住民,皆可在此找到母语坐标。
开博尔数播宇宙开启,自在用浩瀚的好音质打动用户,让每一位热爱音乐的人都能拥有一台开博尔数字音乐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