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政策哪家强?365天产假、30天陪产假,生三孩补贴31.75万

武汉北看事 2024-12-28 22:08:49

专家教授们催生,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必定徒劳无功还被骂“站着说话不腰疼”。

各地出台的催生政策,才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12月初,福建德化县生育支持政策升级加码,推出“天价补贴”:生三孩最高补贴31.75万元!

能不能让德化县的年轻人动心尚未可知,但各地促进生育的号角越吹越响是不争的事实。

01

发钱催生,是各地的主流。

打响发钱“催生”第一枪的是四川攀枝花,但走在最前列的还是湖北省。

发钱最积极的,是湖北宜昌的伍家乡共同村。

村委会决定,给村里添丁增口的二孩家庭奖励2万,三孩家庭奖励5万。

这是中国第一个制定育儿补贴政策的行政村,金额也是最大的。

发钱最大方的,是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对三孩补贴一年一万,一直补到6岁,总共6万。

全国23个省份,都在不同层级实施了生育补贴政策,价码也是多少不一。

很多地方二孩补两千,三孩补一万,出手不算阔绰,但也表达了催生的意愿。

发钱补贴固然是好,但相对于养育成本,这三瓜两枣真不解渴。

今年年初,“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估算出:

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其中,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高达101万元和93.6万元。

养育成本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育儿补贴只有几千、几万。

光靠政策补贴的那点钱,确实力度不够。

明年1990年出生的都35岁了,80后都快基本退出生育队伍了。

大多数的90后、00后以及未来的新一代,有多少会为了几千上万的补贴生孩子?

别开玩笑了,那点钱够干啥的。

就像网友说的,总不能发了一辆自行车的钱,我就要去买一辆法拉利吧。

除非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50%发放补贴,而且一发就发到最小的孩子成年。

02

发钱发不起,各地就琢磨着发“时间”,延长女性产假,增加男性陪产假,育儿假。

最让全国女性羡慕的是西藏职工,产假365天,整整一年的带薪休假。

其次是海南、河南、江西、青海,在188天至190天之间,比大多数地区多了一个月左右。

第三梯队是吉林、黑龙江、甘肃、重庆、广东,在178天-180天之间。

广西、河北两地的宝妈享受同等待遇,还需要努力生,等生到三胎,才有178天或者188天的产假。

大部分省份则一视同仁,不管几胎,产假都只有158天。

女性法定产假的天数,这些年都在递增,各地都有希望逐渐向西藏看齐。

与此同时,男性的陪产假,也跟着水涨船高。

对宝爸最友好的,当属江西、云南、河南、安徽、甘肃、西藏五省,拥有30天的陪产假。

陪媳妇坐满月子,体验当爹的酸甜苦辣,换尿片、冲奶粉、抱娃都可以锻炼成熟练工。

最“抠搜”的是上海,全国普遍15天-20天,它依旧头铁,只执行10天,且全国仅此一例。

说明什么呢?鼓励大城市的小布尔乔亚们生娃是不可能的。

生育的主力,不会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农村。

比如说,月补2000元,在上海属于毛毛雨,在西部小城市,就是一个月的工资。

03

发钱和发“时间”,这是实打实的生育友好举措。

但有些地方,既发不出钱,又发不出“时间”,就只能发短信了。

比如在七夕前夕,西安给育龄人员发的短信就很有“正能量”。

“愿您爱情甜蜜、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赓续中华血脉,共担复兴重任!”

这虽然离谱,但勉强也能接受。

有些专家教授就太离谱了。

比如厦门大学教授就建议,不生娃下调养老金,没有保障房。

比如人大教授就咨询如何让女生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生娃。

这些雷人雷语,看似“忧国忧民”,实则令人反感,适得其反。

12月25日,“人民日报评论”刊文《生育友好,从少些雷人雷语开始》,其中提到:

时常有一些哗众取宠的声音、雷人雷语冒出来,遭到批评,被舆论反噬,原因就在于姿态没摆正、说教味太重好的政策应该如春风化雨,不仅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而且让人感受到尊重而非冒犯。

所以老北认为,对在网络上制造男女对立极端言论的既得利益者要予以打击。

如果连舆论上都对生育不友好,实际操作时能有多友好肯定要打问号。

04

发钱不现实,发“时间”也有点空中楼阁的味道。

每年1000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嫌多。

每年900万新生儿就是人口危机,嫌少。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1000多万毕业生,就是这900万新生儿的父母。

换句话说,这1000多万的毕业生不能过上好日子,再好的催生措施也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催生的头等大事,就是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没有稳定岗位,那所谓的产假、陪产假有毛用?

没有稳定收入,那补贴的三瓜两枣能让人动心吗?

所以,挽救生育率,必须从挽救就业率做起。

就业解决了,生活安心了,自然就会想生。

人的生命本能、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不是短短几年就能颠覆的,更不是区区几记女拳就能打败的。

那些建议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以进入家政行业的专家学者,从生育友好的角度来看,说他们又蠢又坏一点都不过分。

05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中国生育率变化:挑战与对策》一文中提到:

“鼓励生育政策必须兼顾生育需求侧,让父母通过养育子女获得长期的心理与物质回报。”

什么意思呢?

第一层的意思就是:

让某些人群生孩子太难,想让他们生娃,补贴逆天还吃力不讨好,所以这部分人就随TA去吧。

鼓励生育政策主要针对想生却不能生的,重点保障这部分人的生育权。

给补贴,加产假,促进中小城市的就业,提供便捷的托幼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层的意思就是:

大家提到生孩子,想到的不是孩子考不上高中、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象。

而是想起有孩子就有欢声笑语,孩子哪怕送外卖、修水管都能受到尊重和认可。

人们不再觉得生孩子、养孩子是负担,反而觉得有孩子,对未来更有期待。

06

老北一直认为,人口危机并不值得焦虑,只要做好老龄化社会相应的预案即可。

社会发展,对人口数量的依赖没以前那么高,反而是人多会消耗更多的资源。

如果实在觉得“危机”严重了,可以采用金灿荣开玩笑的建议,多孩家庭高考加分。

比如,二孩家庭每人加10分,三孩加20分,四孩加30分……

事实上,出生人口少,也不全是坏事。

人多了,就要卷,竞争就激烈,“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种说法就会大行其道。

说到底,生育率提高的那一天,就是社会氛围彻底转变的那一天。

老北还想说一句,孩子越少,以后孩子能分享到的社会财富和资源就越多。



1 阅读:646
评论列表

武汉北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