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斯搞地嘞”是经常可以听到的湖南话“怎么搞的”,而我因为隔壁邻居的原因,就经常听见隔壁李大伯厉声的吼叫:“哦斯搞地嘞!”

京剧“霸王别姬”
李大伯是工厂的一位高级别的钳工,业余时间喜欢唱京剧,拉得一手好京胡。由于唱戏的习惯动作,他说话时摇头晃脑的,仿佛自己就是剧中的英雄豪杰。李大伯唱戏我们不感兴趣,但是他养蜜蜂我们却非常喜欢,因为他家收获的蜂蜜,总是用来吸引孩子们围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故事。我们喝着李大伯的蜜糖水,听着他讲述的古代故事。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那章回小说般的开场白:“西方逍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这是《薛仁贵征东》里面的一段序引诗歌。我没有刻意背诵过,却只听了一遍就再也不忘了,那是因为李大伯摇头晃脑绘声绘色地吟唱,让我铭记在心。
不过,李大伯批评儿子的声音也是左右邻居都能听到的,尤其是“哦斯搞地嘞”让我至今绕梁不绝。可能是发小李君的功课不好,或者是李君出了意想不到的低级问题?李大伯十分不解,便用戏剧唱腔般的腔调高声质问儿子“哦斯搞地嘞”!
第二天我问李君昨晚又怎么让父亲生气了,李君无奈地说:“他总是那样不满意。”是啊,戏剧中的角色和故事都是被后人提炼修饰了千百遍,堪称完美的艺术,怎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呢?
(注:有的地方还可以说成“疑地搞地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