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拉拢印度等26国入伙登月,不让中国参与,但要求中国中继通讯!

妖妖谈国际 2024-12-27 11:36:20

这年头,说到登月,谁还能不想到那句“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五十多年前,美国在阿波罗11号上演了史诗级的大戏,把星条旗插到了月球表面。而如今呢?风水轮流转,大家都摩拳擦掌要再去会一会这个寂寞的地外邻居。可就在我们以为美国又要拉满进度条时,一则新闻泼下冷水:原定于2024年的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又双叒叕延期了。这一次,他们说可能得拖到2026年……咋回事啊?这可是重返月球的重要一步,怎么感觉像跑马拉松中途掉鞋子一样尴尬?

先别急着吐槽,这事儿还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就能打发过去。猎户座飞船检查出了点毛病——你看,都已经21世纪20年代了,可NASA好像还是没法完全搞定这些硬件上的瑕疵;更关键的是,每次延迟背后,都写满对宇航员生命安全的深刻忧虑。不少专家表示,与其冒险送人上天,不如稳扎稳打修修补补。但换个角度想,这是不是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老牌太空强国逐渐显露出来的技术瓶颈呢?毕竟,当年的美苏争霸时期,可没有这么多顾虑……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边耽搁功夫,其他国家却正埋头苦干着。一时间,好似新一轮全球“登月热潮”正悄然兴起。翻开历史书,我们其实早见过类似场景。在2007年前后,中国嫦娥、日本“月亮女神”、印度“月旅者”等探测器争相冲向广寒宫,那时候,人类第一次掀起了一股现代化探索浪潮。而且我跟你讲,中国绝对是当中的稳定派,从嫦娥1号到嫦娥5号,你几乎看不到什么“大跃进式”的失误,就连首次软着陆和采样返回都干净利落,真的让不少同行汗颜。

然后,就是最近几年,也就是2019年以来,新一波竞赛再次燃烧起来。这回,更刺激: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无人踏足过的月球背面;而印度虽因探测器坠毁吃瘪,但野心依旧昂扬;至于日本嘛,则试图通过“小而精”的理念找突破口。当然,还有咱们今天重点聊到的大哥——美国。他们喊出豪言壮语,要建近地空间站,还想用商业合作模式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太空朋友圈。听起来挺酷炫吧?可惜现实总爱给梦想加点调味料,比如预算不足、企业违约、项目延期啥的,总之事情远没有宣传片里那么顺滑。

事实上,美方这种折腾劲儿并非最近才开始。如果你稍微翻翻资料,会发现他们之前还有一个叫做星座计划的大工程。当时,小布什总统拍板启动,希望能借此重新树立太空霸主地位。然而结果如何呢?嘿,有点惨烈哦!因为研发资金分配不均,加上运载火箭开发滞后,这个计划最后被奥巴马砍掉了。从某种程度来看,现在摆在台前唱主角的阿尔忒弥斯,其实算是星座遗孤的一种变体,只不过加入更多商业公司参与罢了。

但别看成员扩张得轰轰烈烈,其中门道可不少。据统计,目前已有42个国家签署协议,包括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小伙伴,比如厄瓜多尔和卢旺达。这么大的阵仗,是不是觉得特别感人,一副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奔向未来的模样?哎,我只能笑笑摇头。在很多学者眼里,这更像是一场政治秀,因为这些弱势国家实际贡献有限,而它们入伙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你懂得,“队伍越大,看起来越威风”。

当然啦,让全世界议论纷纷的不止如此。有声音质疑,美国通过设立所谓安全区划分等规则,其实是在挑战《外空条约》的权威性,并试图私有化资源开采权。这就难怪俄罗斯气呼呼地抗议:“凭什么啊?”甚至连传统盟友加拿大内部都有批评声认为,该协议偏向美方利益,对其他成员缺乏公平性。所以这么看来,不管造多少联盟,再华丽包装,本质上的矛盾恐怕还是绕不开。

如果把目光再放长远一点,你会发现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关于话语权的问题。从几十年前开始,美国一直习惯用自家的游戏规则来定义全球秩序,无论军事、金融还是科技领域,如今来到外层空间,自然也是希望继续保持领先。然而时代不同往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崛起,以及俄印等国夹击,让这样的单边主义策略愈发困难重重。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复杂局势下,美国还能不能同时做到既保住排他性的竞争优势,又享受各路朋友提供帮助带来的红利呢?

0 阅读:0

妖妖谈国际

简介:喜欢就关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