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中,特斯拉和华为鸿蒙智行确实被认为是最强的竞争者之一。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始于2013年,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始于2012年,只不过国内特斯拉的FSD还只能在部分高速路上使用,只能算个价格不菲的期货买断6.4万元。
再来看看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时间表:
比亚迪进军智能驾驶领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比亚迪自主研发出车联网产品——比亚迪云服务,支持远程开空调、车门等功能。而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上,比亚迪的历程如下:
2018年:比亚迪正式推出自研的智能网联系统DiLink 1.0,并在唐DM上搭载,标志着比亚迪在车机系统方面的进步。
2019年:DiLink 2.0发布,并搭载于宋Pro上。
2020年:DiLink 3.0搭载于比亚迪汉上线。
2021年:比亚迪在成都车展上正式发布DiLink 4.0(5G)系统,并率先在汉上实现搭载。
2021年:比亚迪开始在腾势等高端车型上引入自动驾驶方案,并推出自研的操作系统——BYD OS,通过这个系统,比亚迪首次实现了自主整合各种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供应方案。
2022年:比亚迪与百度合作推出了ANP(城市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并将百度地图系统深度集成到旗下车型中。同时,比亚迪与芯片巨头英伟达达成协议,将在未来的自动驾驶系统中采用英伟达的平台。
2023年:比亚迪推出了高阶智能系统“天神之眼”,能够实现高速领航和自动泊车等功能,并首先应用于腾势N7等高端车型。
2024年: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在深圳签订智能驾驶合作协议,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3.0。比亚迪BAS 3.0+系统通过数据驱动的大模型技术,通过端到端的学习方式,
实现全国都可开。
从时间上看比亚迪和研发时间晚于第一梯队,对于2023年之前我个人的看法还是,别说晚5-6年了,就是晚1年研发,辅助驾驶技术也要落后一代,因为辅助驾驶主要靠的就是写代码,不断的优化,解决各种corner case,比如说红绿灯,谁看不迷糊,感知系统识别的物体主要靠工程师写进代码的白名单,识别不了就是没有,没有轻则闯红灯,重则高速上直接撞上去。
所以这也是目前为啥没有突破L3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难点,无法解决最后1%的交通场景。
中国太大了,以前靠高精度地图,让车辆按原地路线实现辅助驾驶,但几个月就可能会修路,修路又要重新测一遍,这种投入就是无底洞,累死写代码的工程师吧。
所以在2023年的时候,辅助驾驶技术就那2-3家做的好的,能用还挺好用,其他家想追上来,工程师先去做两年半的题吧。
站在2023年末,无图城区NOA模式化逐渐被推广,2024年许多车企开始发力智能驾驶,全国各地挑战最难的城区道路,2024年12月24日,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陆续进行OTA推送。
此次升级,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升级后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比亚迪「天神之眼」为什么能跻身第一梯队?它的技术实力究竟如何?
说白了就是换赛道了,十年寒窗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呢到了民国,BEV+Transformer技术的进步,不需要高精地图了,以前写代码量要30万行,现在只要2000行。
无图NOA技术主要依赖于大模型训练,训练的越多,系统的性能和适应性越好。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使得系统能够自我学习,模拟人类驾驶员的驾驶决策。
既然大家又在一个起跑线了,比亚迪就要使用钞能力和秀一波肌肉了。
比亚迪「天神之眼」基于先进的无图NOA技术,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架构,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实时捕捉并处理道路环境信息,能够实现复杂路口通行、红绿灯通行、自主超车、避障绕行、自主并线等多种驾驶行为。
比亚迪智能驾驶车型搭载量已超过400万辆,位居中国首位,并拥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这为系统的学习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算法层面,比亚迪凭借行业领先的端到端大模型和卓越的迭代能力,确保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快速更新,就问还有谁?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拥有4000余名工程师团队,包括1000多名算法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以及3000多名软件工程师,未来在智能驾驶这一块投入1000亿元。 这种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专业团队的建设,目前国内绝对属于第一梯队。
别人探索辅助驾驶十几年,比亚迪避其锋芒,在无图NOA技术发展最重要的2023年抓住机会,后发制人,有一种大迂回战术的既视感,只能说妙啊。
咱们再来看看战绩: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在2024年12月24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
能够实现复杂路口通行、红绿灯通行、自主超车、避障绕行、自主并线等多种驾驶行为,并支持全国范围内的环岛通行、自动进入待转区等高难度功能。
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还得靠年销量几百万的大厂,2025年比亚迪就会让消费者明白,什么叫科技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