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全球局势堪称“多事之秋”,俄乌冲突尚未熄火,中东的巴以战火又添新柴,美国与胡塞武装的“海上过招”也未见分晓。
而在这片乱局中,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也按捺不住,因克什米尔的一场恐怖袭击再度剑拔弩张。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一处旅游胜地突发枪击事件,26名游客殒命,数十人受伤,这场惨剧瞬间点燃了印巴积攒多年的火药桶。
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养恐纵恐,巴方则反手关闭领空、暂停贸易,两国军队在边境连续交火。这两个国家都是中国的邻居,关键还都是核国家,若真的开启战争,就会影响中国。
就在此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一通电话成了舆论焦点。他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话时,明确抛出“三个支持”。
可虽然王毅一句话就稳住了巴方的情绪,可顺势还引出了后续剧情,巴方“打蛇随棍上”,财政部长请求中国追加100亿美元合作。
这到底是咋回事?
王毅的“三个支持”为何重要?
中巴友谊向来以“铁”著称,但王毅这次的“三个支持”可不是客套话,而是精准踩中了巴方的三大命门。
第一招变瘦给反恐行动正名,巴基斯坦这些年没少背“反恐不力”的黑锅,尤其印度总爱拿克什米尔问题说事。王毅一句“打击恐怖主义是各国共同责任”,既帮巴方摘了帽子,又暗戳戳提醒国际社会,别光顾着站队,解决问题才是正经。
第二招是撑腰安全诉求,印度这轮制裁堪称“断水断电式打击”,关闭边境口岸、暂停供水、驱逐外交官,招招冲着巴方民生和主权去。
中方表态“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这种背后有人的安全感,让巴方在谈判桌上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王毅的第三招是推动公正调查,巴方早就呼吁成立国际委员会调查恐袭,但印度死活不干,生怕查出点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中方此次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表面上是在劝和,实则把压力甩给了印度。
这三板斧下来,巴方心里乐开了花。毕竟,在印巴互撕的修罗场里,有个五常级别的朋友撑腰,比啥安慰剂都管用。
巴方开口要100亿,中国会接盘吗?
王毅刚表完态,巴方就“顺杆爬”提出了新请求,希望中国增加100亿美元合作。
这100亿是并不是巴基斯坦直接要求中国给他们100亿,而是增加100亿的本币互换额度。而目前这个额度是300亿,巴斯基坦希望将这个数字提升至400亿。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钱要往哪儿花?
从报道中得知,巴斯基坦方面想要借人民币搞大事,计划在中国发行熊猫债券,还拉来了亚投行和亚开行做信用担保。说白了,这就是想绕过美元债务陷阱,用人民币贷款修路搭桥。既能搞基建拉动经济,又能抱紧中国大腿,一箭双雕。
为何要搞熊猫债券呢?巴方预计IMF将在5月初批准13亿美元气候贷款和70亿美元纾困计划,但拿这钱得签“卖身契”,削减补贴、加税、货币贬值,去年就因为这些条款,巴国内物价飞涨,老百姓差点掀桌子。
如果能从中国多拉点投资,巴政府当然乐意少看IMF的脸色。
此外,印巴去年贸易额才12亿美元,还不到中巴贸易的零头。如今巴方关闭对印贸易,急需找个新买家消化自家的芒果、纺织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完全可以多进口点巴基斯坦特产。
不过,中国也不是“慈善专业户”。巴方外债占GDP比例常年超过90%,2024年靠IMF的救济才勉强没崩盘。中方若追加投资,大概率会盯着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这些“看得见回报”的领域。
话说回来,在此次印巴冲突中,还有个相当魔幻的剧情。
印巴冲突背后的“水资源战争”
这轮印巴冲突,印度突然在克什米尔的杰赫勒姆河上游开闸放水,下游巴方地区瞬间洪水泛滥。巴方气得跳脚,大骂印度搞“供水恐怖主义”,违反《印度河水条约》。
这份1960年签的条约,规定了印巴如何分印度河的水。印度作为上游国家,放水前必须提前通知下游,但这次却不声不响,打了印度歌措手不及。
巴方农业全靠印度河灌溉,断水等于要了命。印度的算盘很直白,用“水武器”逼巴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服软。
不过,巴方的反击也够狠,直接关闭领空,让印度飞欧洲的航班绕道多烧几百万油钱。
说到底,水争端只是表象,克什米尔的主权才是核心矛盾。从1947年分家开始,两国为这块地打了三次大战,小冲突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印度搞“水攻”,巴方关领空,不过是老剧本的新番外罢了。
中巴这波互动,本质上是一场“精准利益交换”。巴方需要中国的政治背书和经济输血,中国则看重巴基斯坦的地缘价值,从中巴经济走廊到瓜达尔港,这里是“一带一路”挺进印度洋的桥头堡。
短期来看,中国若同意100亿美元合作或许能帮巴方稳住经济,但想彻底解决印巴矛盾?怕是连联合国调解员都得摇头。毕竟邻居吵架能劝和,但要是七十多年的世仇,外人递个纸巾容易,递解决方案可就难了。
至于王毅的“三个支持”和巴方的100亿请求能否落地?咱们不妨搬个小板凳,备好瓜子饮料,坐等下一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