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被打的节节败退,多亏了美国出手

一更历史 2023-10-11 23:11:45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争。因为发生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边地区,所以人们称之为中东战争或阿以冲突、巴以冲突。

这五次规模较大的战争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是都有大国插手背景;其二,以色列赢多输少。

不过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即人们常说的“十月战争”中,以色列在战争最初阶段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虽然最后以色列较为体面的结束战争,却丝毫没有过去前三场赢下中东战争后的胜利者喜悦。

那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为何损失惨重?背后的美国、苏联等大国又从中做了什么?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起因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为何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经常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渊源。

大致不外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民族纠纷、宗教信仰以及地缘政治优劣,还有最为重要的大国插手。

二战结束后,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托统治。在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明显的政策倾斜下,以色列于1948年建国。

刚建国后不久,犹太人还要继续侵占巴勒斯坦国土,阿拉伯人坚决反对,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的第一场战争,即第一次中东战争。

双方你来我往,一直断断续续打了二十来年。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的国际环境特别复杂,美国、苏联对中东争夺加剧,导致阿以矛盾冲突不断激化。

1967年5月上旬,苏联向埃及提供“以色列军在边境集结,准备进攻叙利亚”的情报。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双方互为死仇,得知这一情报后,埃及立即要求联合国部队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并同时宣布封锁蒂朗海峡。

以色列决定对埃及先发制人,依靠空军装甲部队实施突击,第三次中东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场战斗中,以色列侵占埃及的西奈半岛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等阿拉伯地区,这是埃及与叙利亚两国民众,包括众多阿拉伯人所不能接受的。

特别是身为阿拉伯国家领头者的埃及,无时无刻不想着血洗耻辱、挽回尊严。

1970年10月,萨达特担任埃及新一任总统。他上台之后,立即提出:要把埃及建成一个有尊严、稳定和富裕的国家。

可当时的埃及国内经济状况与社会民生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国人生活困苦。1972年,开罗爆发学生骚乱,要求政府以武力收复失地。

萨达特总统早已有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想法,于是从1970年至1973年,即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埃及为了备战,足足准备了三年多时间,耗费近百亿美元。

当然,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还有许多复杂因素。

从最浅显的层面上讲,阿拉伯国家人民希望收复失土、挽回尊严,这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埃及总统萨达特所下达的战争决策,则是基于阿以矛盾的复杂性,也有挽救埃及经济巩固政权的目的。

对中东地区有实际操控力的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在这段时间过多插手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的一些矛盾,使得陷入迷惘中的阿拉伯国家人民陷入空前团结的优势中。

所以,第四次中东战争应当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大规模军事冲突。

第四次中东战争对以色列的影响

作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埃及,他们总共准备了三年时间,只是等待一个机会,即寻找即爆发战争的理由。

1973年9月28日,前往以色列的犹太人列车在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边境遭到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拦截,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立即在边境地区摆出要大战一番的架势。

埃及和叙利亚正好借此机会,按照事先商定协同作战的计划,共同宣布:为防止以色列入侵实行全面戒备。

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1973年10月3日,埃及征得叙利亚的同意后,决定选在10月6日,即传统犹太教的“赎罪日”这一天向以色列发起进攻。

除埃及和叙利亚之外,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突尼斯、巴勒斯坦等国或解放组织均派部队与空军参战。

埃及方面的作战计划是先渡过苏伊士运河,突破巴列夫防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运河东岸的以色列阵地。

随后,埃及先头部队乘坐小型橡皮攻击艇,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兵分三路强渡运河。

东线战场,叙利亚军队尽全力突破戈兰高地,让以色列首尾难以相顾。拿下戈兰高地后,叙利亚的地面部队在空军的掩护下继续发动反击。

以埃及和叙利亚为主的阿拉伯国家军队的确按照这套作战计划行动,埃及集结兵力约32万人、600余架次作战飞机、2000多辆坦克、100多艘海军舰艇;发射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

叙利亚军队派15万人、集结1300多辆坦克、280多架次架飞机、30多艘海军舰艇。两国军队于1973年10月6日分别在东西两线同时向以色列军队发起进攻。

10月6日下午2:00,埃及军队在和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已经强行渡过运河,200多架埃及飞机突袭运河东岸以军巴列夫防线及其纵深阵地。

部署在运河西岸的2000门大口径火炮等重火器,对以色列军各个纵深阵地实行猛烈炮击。

同一时间,叙利亚军队在东线展开攻势。三个叙利亚装甲师在戈兰高地东侧向西推进,两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组成对空火力网对陆军提供掩护。

10月7日,叙利亚又投入两个装甲师,直逼以色列军队前线指挥部驻地奈法赫村,后一路长驱直入,抵达约旦河东岸本土约数公里的地区。

10月9日,叙利亚和埃及三路军队已经取得初战胜利。以色列军在处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采取先北后南、各个击破的方针,出动400余架次的飞机阻止叙利亚军装甲部队的推进。

与此同时,以色列在全国下达紧急动员令,到了1973年10月中旬,以色列已经将40余万人派往前线。

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23日,以色列军重新恢复元气,抵达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埃及军队奋起反击,却收效甚微。

10月24日,埃及与以色列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

据统计,此次战争交战双方损失重大。以色列部队伤亡达5000余人,物资消耗与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0亿美元,这对一个人口刚过300万的国家来说,不可谓不惨重。

阿拉伯国家共伤亡超过1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同样不计其数。

埃及虽然在军事上没有赢得彻底胜利,甚至可以说最后被打得狼狈逃窜。但是,正如毛泽东主席点评中东战争时说的那样:埃及这个国家很聪明,通过战争谋求政治的合法性。

毛主席的这番话是表扬埃及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不仅夺回运河,还是政治上无可争议的胜利者。

从这个意义上看,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与以色列打个平手,却用有限的成本迫使以色列和其背后的美国坐到谈判桌上。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随之而来的石油斗争促进西欧国家对中东问题的重视,导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政策发生改变,为日后和平解决阿以冲突奠定了基础。

西方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影响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初期,以色列之所以会接连败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以色列没有事先做好准备,贸然遭到东线两线敌军的进攻。以至于远近纵深阵地被阿拉伯国家接连夺去,平时引以为傲的火力优势被重火力网压制。

战争后期,以色列凭借强大的空军实力与国防动员基础扭转颓势,最终促使交战各国接受联合国的停战协议。

然而,只要谈到中东战争与阿以冲突或巴以冲突,背后肯定有美国的身影。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中东和平僵局,美国在背后同样从中作梗。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0月7日与国务卿基辛格确定“继续支持以色列,确保不被打败”的方针。

尼克松要求苏联对其阿拉伯盟友实施影响,尽快结束战争,他一再强调:美国将采取立场让以色列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尼克松与基辛格起初预计以色列如同前三次中东战争那样,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扭转战局。于是,美国一方面准备安理会讨论停火协定,一方面答应给以色列补充战场损失。

但没想到,阿拉伯军队的火力和顽强斗志让以色列军陷入一场苦战,这大大出乎了美国的预料。

战争进行到第四天,以色列军损失大量先进武器,美国政府则拒绝时任以色列总理梅厄访问美国的请求。

当时美国高层就是否继续援助以色列发生严重分歧,有人认为以色列仍然有充分的作战物质,美国如果进行援助,存在政治上恶化美国和大部分阿拉国家关系的危险。

但基辛格则认为:此时对以色列进行物质援助犹如雪中送炭,让两国保持更加紧密的盟友关系。

美国结果决定继续支援以色列,但要尽量保证不和阿拉伯国家公开发生对抗。

在尼克松的敦促下,美国使用大型军用运输机加紧对以色列空运,并交付其最先进的武器,甚至美国政府还把美军现役武器立即调给以色列。

美国背后的支持加强了以色列反击的信心与作战实力,1973年10月中下旬,苏联提出停火要求,邀请基辛格到莫斯科讨论具体事宜。

美国顺水推舟,拖延停火生效时间。以色列利用这72小时加强在运河西岸的军事防御力,并发动紧急动员令,最终一鼓作气扭转战局。

因此,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不像前三次中东战争那样直接插手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尼克松政府不希望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即支持阿拉伯国家的苏联产生直接对抗,更不希望战火延续太长时间。

可另一方面,美国所推行的中东政策是以损害阿拉伯国家利益,倾斜至以色列身上,体现了这个超级大国外交的强权政治性质。

从整体来看,第四次中东战争让美国基本实现其外交目标,即维护以色列安全,还发展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从此,中东地区开始以美国为主导所进行的阿以和谈一系列具体进程,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渐渐式微。

总而言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前后有着较为复杂的因素。阿拉伯国家希望通过一场战争向国际社会提出自己的正当要求,从而缓解自身国内政治和经济窘境。

以色列则是被动处于挨打局面,在美国的牵线下,埃及和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双方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阿拉伯国家从战争早期顺利进展中重拾信心。

第四次中东战争完美体现大国背景下的中东战略与中东各国家之间的相互掣肘,为日后充满险阻的和谈道路开了个头。

参考文献:

[1]于江欣.兵戈相向——五次中东战争始末[J].军事历史,2006(09):20-29.

[2]周远.第四次中东战争[J].历史教学问题,1997(03):36-39.

0 阅读:218
评论列表
  • 2023-10-12 08:49

    美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为什么不拿出来给犹太人建国,而是让犹太人去中东建国,毫无疑问,美国人想让犹太人当自己的狗,去帮他们侵略中东,然后控制中东,进而控制全球。很明显现在的世界美国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了,美国人妄图控制世界,已经开始遭到反抗。控制全球,如今太难,除非使用核武器,那对所有人都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