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在NBA并不算太罕见。
当年著名的“勇不出界”肯定是比这次判罚更确定和炸裂的错判,但也就这样过去了,类似明显的争议判罚时不常就会发生,今天有利于我,明天就有利于你,后天说不定就有利于他。

无论是裁判是带着偏颇的吹罚立场来的,还是他就想给这场比赛定一个宽松的肢体尺度,亦或者就是单纯没看见,为了比赛流畅度不能往回找,更有甚者,是一些朋友认为“买了”和“控分”如何如何,我觉得当时说一说没什么,也应该喷,但没法太纠结于此。
如前所述,每个球迷都能为自己主队找到有利于我的吹罚回合,来证明对面武打而我方没有圆柱体,或者计算如罚球与控制罚球的比值,以及三分罚球比例之类的数据,还有对手教练“如果一定要让xxx赢我们可以不打”之类的发言背书。
所谓湖哨、勇哨、约哨或雷哨之类,也无非是最大几个流量集合体,由于最受关注,所以引来最多人去讨论相关的回合、数据或发言——当然,你也没法拒绝联盟在其中对流量和焖面的参与。
但最终,多数情况下吹罚会变成一个大家“都吃过亏”也“都占过便宜”的事,吃亏和便宜的数量或许有一定差异,但这就是会客观存在的现象,是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都无法控制的不稳定变量。

球迷当然可以喷,但一直纠结于此,并把他当成大多数比赛和关键性比赛的“决定因素”,那篮球就会彻底走向阴谋论,走向解构和虚无——聚焦于哨子,那收获的大概率是不满和愤怒。
因此无论复盘谁的比赛,我都很少去聊哨子的因素,因为这东西无法预测,也难以控制,注定会有争议回合,这些回合或许真的会成为影响走势的关键,但比赛的走势有无数个节点,当我们回顾和分析一场比赛,思考球队做对和做错了什么,能改正什么时,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可以看。
这并不是指面对哨子时“把头埋起来”,骂当然可以骂,球队和球员层面也当然应该据理力争和表达施压,但对于球迷来说,还是不建议过度纠结这些东西,因为永远说不清,如果不能跟它共存,那就很难看到篮球其他的部分。
P.S. 对于这个回合,相比判罚的问题,我更在意的点其实是湖人球员没有做出更大的反应,只有克内克特试图推了一把赵四,他们这批球员抛开勒布朗其实都是30岁以下的小年轻,又缺乏海斯这种激情的球员,显得有些老实和文静了。
24季后赛威少对东契奇上肢体后,PJ华盛顿是实打实跟威少推搡了一把,然后留下了那个抱胸装逼的名场面,这种回合有时还是要血性一些,对于双方的心气会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