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令人窒息的沟通方式:嘴里全是我

率真鹿梦说剧 2025-01-16 11:01:28

生活中那些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的沟通方式,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呢?不管你说啥,他都能巧妙地把话题扯到自己身上,一张嘴就是“我……我……我……”,仿佛这世上只有他自己。

言好胜人者,必无胜人之处;能胜人者,自不居胜。语温内敛远比锋芒毕露有格局,谦逊包容也远比咄咄逼人更显姿态。真正厉害的人,从不刻意表现自己。

自我中心的沟通,堵住了交流的路

先说说我的一个朋友小李吧。有回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有人提到最近流行的那部电视剧,小李立马接茬儿:“嗐,那种剧我早看腻了,我追的那部剧才是经典,演员个个都是大腕儿,剧情那叫一个精彩,我都能背下来了。”大家本来还想分享分享对剧的看法,可被他这么一说,气氛一下就冷了下来。

没过多久,话题又转到了健身上,小李又开始了:“你们去的那家健身房太一般了,我办卡那家,设备全是进口的,教练都是专业冠军出身,我跟着练,效果立竿见影。”你看,这饭局上,大家原本热热闹闹想交流交流,结果被小李这么一通“我我我”,谁还愿意开口呀,最后那顿饭,大家都吃得很尴尬。

这种只顾着自己说,不顾别人感受的沟通方式,就像是一堵墙,把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之路给堵得死死的。

别人想分享个事儿,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拽到你的“我”世界里,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跟你唠嗑呀。

忽视他人感受,失了人情味

我邻居家有个小哥哥,人挺聪明的,在公司里也是个小领导。有回他表弟来玩,俩人坐在一块儿聊天。表弟说:“哥,我最近在准备考研,压力好大呀,书看了好几遍,还是觉得心里没底。”按理说,这时候小哥哥该安慰安慰表弟,给点建议啥的。可他却来劲了:“考研算啥呀,当年我考研那会儿,那才叫难呢。我复习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书都快翻烂了,最后还不是轻松考上了。你呀,就是还没用功到家。”表弟听完,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之后都不太爱搭理小哥哥了。

表弟找他诉苦,是想寻求点安慰和帮助,结果他倒好,一通“我我我”,把表弟给呛回去了。

这种沟通,完全没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只顾着显摆自己,把人情味都给弄丢了。

赢了嘴上功夫,输了人际关系

我以前有个同事老张,那可真是个“沟通高手”。每次开会,不管讨论啥议题,他都能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还非得争个高低上下。有一次,团队在讨论一个新项目的方案,有个同事提出了个挺有创意的想法,老张立马就反驳:“你那想法太幼稚了,我之前做过类似的项目,我的方案才是最完美的。”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方案,把别人的想法直接给否了。结果呢,那次会后,好几个同事都对他有意见,后面团队协作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愿意跟他配合了。

老张这人呀,就是太爱在嘴上占便宜了。他以为自己赢了辩论,就能证明自己厉害,可殊不知,他把同事间的信任和合作给输没了。人际关系这事儿,可不能光靠嘴皮子功夫,得靠真心和尊重来维系呀。

放下自我,才能收获真情

那我们该咋办呢?其实呀,改变起来也不难。就像我之前说的那位小李,后来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学着改变。再聚餐的时候,别人说话,他就不插嘴了,还时不时点头附和两句。慢慢地,大家发现小李变了,都愿意跟他聊天了,饭局的气氛也活跃了不少。

还有我邻居家的小哥哥,经过那件事后,他也反思了。再跟表弟聊天,就耐心听表弟说,还给表弟打气鼓劲,分享些实用的考研经验。表弟心里舒坦了,俩人的感情也亲近了不少。

说到底呀,沟通这事儿,不是非得争个你高我低,而是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少说点“我”,多说点“你”“我们”。放下自我,才能收获真情,赢得好人缘。

用谦逊包容,开启美好沟通之门

大家还记得作家金惟纯吧,他年轻时特爱说“我是这样想的”,可等他成为教授后,更愿意说“您是怎么想的”。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段位越高的人,越懂得谦逊包容,不会刻意表现自己,而是愿意倾听别人的想法。

咱们也一样呀,别总想着凸显自己,多给别人一些空间,用虚心请教代替自以为是,用耐心聆听代替“你听我说”。这样,我们才能开启美好沟通之门,让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让人窒息的沟通方式呢?又或者,你有没有啥好的沟通秘诀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也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有用的小智慧。

0 阅读:0

率真鹿梦说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