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5岁的张伟在银行柜台前按下"注销"键时,他账户里躺了2年的个人养老金余额还是零。这不是孤例——全国7200万开户者中,70%的账户已成"僵尸存折"。
■ 三组数据撕开残酷现实 ① 税收优惠成鸡肋:年入20万以上群体省税5040元,普通工薪族仅省360元
② 流动性死局:突发重病/失业时账户资金冻结,需证明"活不下去"才能提取
③ 收益焦虑:2024年养老基金平均亏损4.7%,跑输定期存款
■ 年轻人算的明白账 → 月薪8000扣完五险一金剩6500,房贷4500,孩子奶粉2000,负数怎么存? → 父母无退休金+子女教育支出,中年人正经历"三明治式挤压" → "现在都活不明白,哪有资格考虑30年后?"成集体心声
制度性漏洞正在显现:
年缴1.2万额度对高收入者是"毛毛雨",对普通家庭却是半年积蓄
二三线城市可选产品仅储蓄/保险,收益率跑不赢通胀
账户转移需跨省跑断腿,数字时代还在用纸质证明
★ 深度暴击:这不是年轻人的短视,而是代际矛盾的集中爆发。当80后遭遇"421家庭结构"(4老+2夫妻+1孩),当90后面临35岁职场危机,制度设计的理想化正遭遇现实骨感。人社部数据显示,灵活就业者参保率不足18%,揭示更深层的生存困境。
(转型曙光)2025新规试点"应急提取"通道,特定指数基金年化收益破5%。但要让年轻人真正买单,或许需要重新定义"养老"——不是延迟满足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结尾真相:当我们在讨论养老金时,本质上在讨论一个更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让月薪5000的快递员存得起、看得见、摸得着,才是第三支柱存续的关键。否则再多的政策宣讲,也敌不过工资到账短信里那串冰冷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