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的故事

国斌小说 2025-04-28 04:02:35

封面·杂志《独唱团》

女儿来电话说有人要给她刻几方印章,问我刻什么字。我说,就刻你的名字。女儿叫刘思齐,取夫子之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而来。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人说,你这不是教员儿媳的名字吗?我对高层之八卦向不关心,说,不知道这档子事,如果知道,断不会取这样的名。女儿回话说,人家要给我刻五方印章,总不能都用刘思齐,思齐之印这样的字吧。你文化人,给我想几个雅致一点的闲章的字。比如竹啊,琴啊,这种字眼我都喜欢。

我突然想起来,当年给女儿起名的时候,还准备了一个,叫“竹青”,是从《诗经·卫风·淇奥》中来的,第二章说:“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首章还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觉得这个好,寓意可以遇到家境比较好,英俊,又能刻苦读书,勇攀高峰的男孩。这个名字实在是妙不可言。不过把“刘竹青”三个字连起来读,觉得很是拗口,不光声母拗着,韵母也拗着,读出来很不舒服。于是给放弃了。这次问,竹青行不行?她说好,这个好,再想几个。

她在电话中说,想几个和信仰有关的,但又不能太接近出家人的名号。我说,这个就简单了,干脆叫刘悟空算了,或者就叫悟空也行。心说,悟空悟能悟净,每个名字都很好。女儿知道我给她开玩笑说,你先做必修课,下午醒来再想。我每天必午睡,而且睡的时间很长,从前一帮学生下午都不敢来找我,说,刘老师的必修课,不能打扰,会甩脸子把你看的。

女儿与我不同,她是有信仰的人,我没有,平生只加入过一个组织,那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文革时期自动转入“红小兵”,但连袖章胸牌都没有,算一枚干巴巴的“红小兵”。说要我给她起个有信仰的名字,那怎么搞,雅致一点的,说叫妙玉吧,雅致虽然,但兆头又不好;说叫虚竹吧,这家伙生得太丑,厚嘴唇,上翻鼻,招风耳。如果索性搞怪一点,叫个灭绝师太也可以。当年有个笑话,说女孩子文化程度越高,性格越是怪得离谱,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

我看我女儿走火入魔的状态,离着灭绝师太也不远。

后来又给她想了一个,本来是给孙女取的,因为和她外公的名字相冲突了,这才放弃掉。在微信上对女儿说:还有一个名字,叫纯如。也是来自于《论语》。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对女儿说:翕如,和顺的样子,纯如,纯正和谐,纯粹的样子,皦如,清楚分明的样子,绎如,连绵不绝的样子。这几个“如”都挺不错的。

她说,这几个都不错,但我想要当一个胸怀广阔的君子。我听了当时便在在电脑这边笑了起来,说,那就是个笑话了。女儿以为我说她,也跟着哈哈哈哈了一通说,是的,过分了。我说,是当年韩寒办杂志起名的笑话,和你无关。于是便给她讲了这个笑话。

说,当年韩寒准备办一本杂志,先取名《文艺复兴》,这个太有妄议倾向,报上去当时就给否了。他的意思是办一本杂志,要做到胸怀宽阔,海纳百川,什么文章都接受,什么文章都发。于是有一个网友提议说,林则徐有一个座右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很符合你办杂志的思想。但杂志不能取这么长的名字,最多三个字,一般都是两个字啊。于是这位网友说,取“乃大”做杂志名比较好。韩寒回去与合作者商量,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合作者说,这个名字不妥当,容易被笑话,一个不小心,人家看成“奶大”,搞得像黄色杂志一样。于是作罢。

我的意思是说胸怀宽阔这种名号不好取,女儿却一点儿幽默精神都没有,问,后来咧,杂志叫啥咧。我说,后来叫《独唱团》,和别人的杂志不一样的意思。不过这本《独唱团》只发行了一期就夭折了,停办了。女儿说,真惨。

我对女儿说,你这个人不幽默。心说,讲了半天故事,给你开个玩笑,意思是别再叫我取这种法号似的名字,却听不懂话。她回答说,我是一个务实的人,可以叫务实居士。我说,也可以谐音无私,无视,无事,误事,巫师。她不想和我聊下去,说,你赶紧睡觉,醒来继续想。

韩寒的《独唱团》包含的意思其实很丰富,一方面,他希望这本杂志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同时,文章的撰写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和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声。强调了杂志的个性、独立和多样性。

因为有个性嘛,所以韩寒的《独唱团》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它的稿费非常之高,千字1000元到2000元。它也发表特别糟糕的文字,用来“示众”,即使这样的文字,千字亦付稿费250元。图片稿费每张1000到5000元。《独唱团》发行了两个版本,分为限量版和普通版。关于这两个版本,坊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说限量版仅发售100本,售价988元。这个价位遭到很多人的吐槽。不过韩寒给大家开了个玩笑,他在封面后藏着一片10g金条,价值3000多块钱。

韩寒是这么解释的:从小有人对我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句真理,但这在我们这里没能体现出来,往往书读得越多,日子还越不如意,我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用最直接、最粗俗的方式印证一回。

另一个说法是,限量版发行了2万册,装帧更为精美,我认为这个说法不是很可靠。《南方周末》采访韩寒时,他说,《独唱团》初印了50万册,两天就给抢光了。有一则资料说,这本杂志在2010年,也就是它发行的那年,普通版卖出去了105万册,标价16元。我便买到了一册普通版的《独唱团》。顺便说,虽然很多人,包括我的同班同学戴教授,都很讨厌韩寒,但我却是韩寒的粉。当年做博客的时候,经常到他博客中留言。

后来又有搞怪的事情,第二年出了一个杂志,叫《合唱团》,封面,装帧,字体和内文,高仿《独唱团》,说是江苏华文出版社出版,但没有出版信息。标价也是16元,我依然买了一本,回来一翻才知道上当。《独唱团》也好,《合唱团》也好,虽然我买了书,但也只是随手翻了翻,看了看插图而已。里面的文字一篇都没有读过。因此,《独唱团》这本杂志反映了哪些独立的人格与人文精神,我是一点也不了解,买它只是为了支持韩寒而已。后来知道它的发行量这么大,后来又知道它夭折了,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是什么味儿。

这都是2010年和2011年的事情了,那个时候真年轻,也真忙。发几张昨天的扫街片吧。

0 阅读:0

国斌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