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陈毅到西安都找贺敏学,不知情的陕西领导:他是贺龙弟弟?

一场史风徐来 2024-02-02 21:06:05

1956年,陕西省委领导守在大门前焦急等待,因为他们即将迎来一位大人物。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大人物在抵达之后,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一干人有些茫然。

只见这位大人物往迎接的人群当中扫了一眼,便开口问道:“敏学同志来了吗?”这问的霎时让迎接的人傻眼,这位大人物口中的敏学同志又是何许人也?竟被这位人物单独点名?

但既然大人物都开了口,他们就是掘地三尺也得找出这位敏学同志,在几经寻找之后,他们倒是找出了领导口中敏学同志的下落。

但是对其真实身份,他们依旧不很清楚。他们转念一想,这位敏学同志姓贺,难不成和贺龙将军有关系?看年纪,难不成是贺龙的弟弟?这一疑虑直到另外一位人物的出现,终于得到了解答。

因为这位大人物同样找的也是贺敏学,连续被两位重要人物点名,这位名为贺敏学的人究竟是怎么样的人物,又怎么会让两位中央领导如此重视呢?

陈毅、彭德怀点名贺敏学

这两位点名贺敏学的重要人物又是谁呢?他们正是彭德怀将军和陈毅将军。两人是一前一后到陕西省视察,但除了这个原因,他们还想和多年未见曾经的战友贺敏学见上一面,因此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所以,当陈毅提出想要见贺敏学时,其他人再也忍不住好奇,向陈毅问出猜想:“领导,这贺敏学是不是贺龙将军的弟弟?”

陈毅听到他们问的时候,先是一愣随后更是哈哈大笑,随即解答了他们的疑惑:“非也。”这贺敏学可是个不得了的人物啊……

贺敏学出生于1904年的江西省一个殷实的家庭,虽然自小衣食无忧,但是贺敏学却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气息。

当然,他也不同于其他殷实家境的翩翩公子。贺敏学从小就莫名的有一股侠气,爱打抱不平,尤其是对于他看见的不公平事,贺敏学一定伸出援手相助。

在贺敏学上中学之后的第一年,他认识了同班同学的袁文才。两个青年人似乎说不完的话题,他们聊着聊着发现彼此之间的想法十分相似,两人都对当今的时局感到不满,但是却苦于没有付出实践的机会。

而随着了解的越深入,袁文才对贺敏学也越发信任。慢慢地,他开始向贺敏学吐露埋藏心里许久的痛,他告诉贺敏学自己因为家境贫寒,妻子在受辱时,他无能为力,他想要改变现状。

贺敏学在听了袁文才惨痛的过去,也不禁握紧了拳头。因为他的想法和袁文才一样,正是因为现在社会的混乱,才会让无数的家庭遭受磨难。

他非常赞同袁文才的观点,他们必须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做些事。

在一次酒醉之后,袁文才突然对贺敏学说了这么一段话:

“就算老天爷不给机会,我们也要自己寻机会。我听说井冈山现在有几路马刀队,专挑富人下手,抢来的银钱救济穷人,如此这般才能成为英雄。如果哪天我真的被逼到那个地步了,大不了我就真的上梁山!”

殊不知,这句在贺敏学看起来像是玩笑的发言竟然一语成谶。就在袁文才说出这段发言不久,他因为学费的原因选择退学。退学之后的袁文才真的上山拉了一支队伍,当上了“绿林好汉”。

好兄弟一撤,贺敏学再也没有心思上学。他和家里商量过后,干脆也辍学回家,但是又不能让他无所事事,于是父亲给他找了一个营生。

但这份简单的工作对于想干大事的贺敏学来说实在是无聊,根本没有一点益处。这份营生没干多久,贺敏学就放弃了,他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成就一番事业。

思前想去,他突然意识到生活在如此混局之下,必须要具备自保的能力,而学武也是一条出路。既然决定好了,贺敏学也不再废话,和家里人说完,就自己上山学武去了。

一年之后,学成归来的贺敏学身体素质提高不少,也因此有了更深的想法。他希望自己能够走出家乡,闯出自己得一片天地。最终,他将目光定在了南昌,也是从这时起,贺敏学开启了和共产党的缘分。

贺敏学的革命道路

在南昌,贺敏学认识了两个人,分别是欧阳洛和刘作述。此时的两人早已成为了共产党员,深受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贺敏学随着和两人交往的越加深入,越能了解到共产党的好。

认知越清晰,他就越想像他们一样成为共产党员。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贺敏学终于在1927年成功加入共产党,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这一时期,贺敏学的领导才能逐渐显现。在他加入我党的同一年,他就担任了县委书记和自卫队的总指挥,随后组织了一次武装暴动,起义的时间甚至比毛主席领导的起义时间还早。

虽然这场暴动以失败告终,但是却为今后所有的共产党起义打下了基础。起义失败之后,贺敏学快速组织队伍赶赴与毛主席汇合。

在毛主席上山之后,贺敏学也非常主动的成为了当时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指挥,更是帮助共产党队伍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前的队伍不像现在中国的军队,现代中国的军人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和考核,选择最优的人才进入队伍当中,因此队伍从一开始的质量就相当有保障。

但是从前的队伍,刚开始组织起来时,鱼龙混杂,质量更是良莠不齐。其中也不乏思想存在偏差之人,这样的队伍打起仗来,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想要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就必须要给队伍灌输正确的政治思想。而之所以选择贺敏学,是因为他在当地已经颇有已影响力,因此将他作为稳定军心的基石再合适不过。

事实证明,贺敏学确实有这样的能力。有他在,红军队伍素质焕然一新,队伍士气也极大的提升。

此时的贺敏学已经是毛主席的左膀右臂,毛主席在前面带领队伍冲锋陷阵,制定决策;而贺敏学负责稳定军心,保证队伍的稳定,做好后勤保障。

这一文一武,配合的相当默契,也不难看出,这时候的贺敏学位置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位开国功勋。

毛主席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这股零星之火却需要极为实力强大的人,才能保护它不被熄灭。贺敏学就是这股微弱之火里强大的保护者。

在红军成立之初,贺敏学和毛主席也遭受到了非常多的挫折,他们失败过,也胜利过。每当火苗快要熄灭之时,贺敏学总是可以力挽狂澜,守护住这微弱的火苗。

在红军面临危机之际,贺敏学从后勤走到了前线,甚至亲自带着队伍上阵杀敌。面对敌人时,他完全不怵,敢打敢拼,但是过于勇猛也让贺敏学没少遭罪,在战斗期间,他受过多次重伤。

就算是他在养伤期间,也依然心系一线,到处走街村串户,重新组建新的革命队伍。甚至在他伤重未愈之时,还带着刚组建不久的队伍再次奔赴前线,直到再次受伤,又不得不重新休养。

因为一些原因,贺敏学回来后迎来的却是降级的结果。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多做争辩,反而默默的承受所有。在此期间,他甚至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

低调的贺敏学

对于所谓的职位贺敏学根本不在乎,每次一上战场,他就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又一次重伤,无奈之下只能继续休养,而他休养期间,红军队伍却发生了巨变,遭受重创。

这一次,贺敏学甚至已经被医院下达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他再这么乱来,腿估计就保不住了,因此这次贺敏学在痊愈之后,没有回到战场,而是被安排到了一所学校当校长。

从赫赫有名的战将迅速跌落成为了一个学校的校长,可谓是落差相当之大。但是即使面对这样的不公,贺敏学依然毫无怨言,而是坦然接受。

其他人不识他的本领,不代表陈毅和彭德怀也不识。彭德怀不用说,作为了毛主席同一批的起义领导人之一,对贺敏学的实力如何相当熟悉,而且他也是知道毛主席和贺敏学关系的少数人之一。

而陈毅之所以知道贺敏学,其实和彭德怀也差不多。所以在红军队伍一次攻打据点失败后,陈毅就安排贺敏学领兵。事实也如他所料,贺敏学打赢了这一场战,后来又被任命为江西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

就在他的职务开始有了上升之势后,党内的斗争日益严重。贺敏学因为和毛主席的关系,也被找借口撤销了职务。一时间,他又跌下了泥潭,此后又沉沉浮浮十余载。

直到新中国成立,和他同辈的几乎都得到了升职,成为了开国功勋。而贺敏学却没有向其他的开国元勋一样取得荣誉之位,而是被指派到了上海,彻底结束了他的军旅生涯。

到了上海的贺敏学,依旧发挥出色,上海的建筑在他的操持之下逐渐有了起色。不久后,他又被调派到了西北,在此期间,贺敏学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曾经的经历和功绩。

所以无论是贺敏学的上级还是下属,对贺敏学的印象只有一个:一个默默做事,甘愿奉献所有的人。

加上贺敏学的脾气十分的爽快,他的下属更是对这个毫无架子的领导十分喜爱,也绝对不会想到眼前这个爽朗的老人,竟然是是当年和彭德怀和陈毅齐名的将军。

也更加不会知道,他和毛主席的关系,这层关系可别比他是贺龙的弟弟还吓人。

所以当陈毅将贺敏学的来历说出来之后,在场众人也不免吸了一口冷气,心里在急忙回想,自己从前是否曾经对贺敏学大不敬。尤其是陕西省委们,在听到陈毅将军的话后更是有些提心吊胆。

然而,他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接触过贺敏学的人都知道,贺敏学是一个内心仁厚低调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一些小事为难任何人。

对于贺敏学,毛主席的一段对他的评价已经充分说明了贺敏学的人品:“敏学是个好人。”

而贺敏学即使被人知道了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之后,也依然保持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直到1988年,结束了的一生,享年84岁。

8 阅读: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