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人是有从众效应的。
如果没人带头,大家可能都会沉默。但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大家可能就都敢说话了。
在曹操刚刚去世的时候,洛阳的情况,其实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尽管贾逵官职不高,之前的影响力也不大。但在那个关键时刻,他的反对,却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真的把印绶给了曹彰,导致曹魏集团分裂内战,接下来大家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而这样一来,当大家都表示反对,坚决不让曹彰接班之后,曹彰也没辙了。
如果他在军中打熬多年,根基深厚,有一批坚决追随自己的铁杆心腹,他或许还敢来一场武装政变。可是眼下所有人都不支持他,他也没法和所有人都对着干。
于是最终,曹彰放弃了争夺继承权的念头。贾逵也由此可以和夏侯尚一起,护送曹操的棺椁返回邺城。
一场原本可能会导致曹魏分裂的大祸,就这样平稳的消失了。
而作为这次事件两大主角,曹彰和贾逵,后来他们各自的结局倒是值得多说两句。
曹彰这边,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曹丕问责。估计曹丕也是对当年袁绍家的事情,深有感触。所以在自己尚未坐稳位置之前,并没有第一时间对付自己的兄弟。
但在曹丕登基之后,曹彰还是被很快调离了长安,随后去了朔方,对付北方的鲜卑。后来,曹丕又以他立下战功为由,给他大幅增加封邑,极力安抚曹彰。
然而三年之后,公元223年,曹彰奉命回京觐见曹丕,这期间却突然得了一场急病,随后迅速暴毙于自己的府中,终年三十五岁。
在他死后,曹丕给他举行了最盛大的葬礼,并且让他的儿子继承他的爵位和封地。
那么,曹彰的真实死因,到底是什么呢?到底是病死的?还是有人下了黑手呢?
这其实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曹彰曾经有过想抢位置的念头,而且他太能打,有威胁曹丕的能力。
至于贾逵,虽然之前一直都是曹植的人,但就是因为这次正确站队,反倒是成了曹丕的心腹,接下来还成为了曹魏集团的核心人物。
而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到西晋灭亡,贾家都是最顶级的豪门。在接下来的故事里,贾逵和贾家,还将会多次出场。同时,贾家后来和司马家交好,在司马家掌权之后,贾家反倒是越发得势。
当然,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对贾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后来的西晋而言,大概并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情。
至少,后来八王之乱的时候,司马家的那些王爷们,肯定是这么认为的。
……
在这场风波平息之后,接下来,曹丕的上位之路,就真的是一帆风顺了。
在给曹操举办葬礼的同时,曹丕正式继承了曹操的爵位和官职。随后,曹丕开始进行全方面的清洗。最高级别的位置,肯定都得由自己的人来坐。在曹丕的任命下,贾诩做了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夏侯惇做大将军。
至于当年支持曹植的那批人,除了贾逵之外,无一例外,要么被杀,要么被贬。
这些事情,都属于常规操作。
但除了这些常规操作之外,还有两件事,曹丕需要慎重对待。
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处理曹植。
此时的曹植,对于曹丕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一来曹植在军中没有什么关系,这一点和曹彰截然不同;二来在大臣们当中,也没几个支持曹植。尤其是当曹丕进行过清理之后,曹植就更是成了光杆司令。
所以,此时的曹丕,倒是愿意放曹植一条生路。
于是再之后,就有了所谓的‘七步成诗’。
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当时曹丕下令,让曹植在自己面前走七步,七步之内要作一首诗。然后曹植边走边作诗,这期间就写下了那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句诗,成了后世无数兄弟相争的时候,最佳的写照。
如果他们不是生在帝王之家,本可以兄友弟恭,相互扶持。过年的时候,可以去对方家里串门拜年;抑郁的时候,可以去找对方喝酒……但在帝王之家,大家往往都是身不由己。
此时的曹丕和曹植是这样,未来的李建成和李世民,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胤禛和胤禩,还是如此。
不过,七步成诗这个故事,大概率应该是假的。这个故事出自于《世说新语》,而不是出自于正史。这首诗确实是曹植写的,但故事应该不存在。
另外,以曹植的才华,如果曹丕真的想杀他,绝对不可能让他去七步成诗!但凡我们读过《洛神赋》,我们就会明白,七步成诗对曹植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就算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么曹丕也是在放水,而且是放了一个太平洋的水……
在曹丕登基之后,曹植又活了十二年,而且死在了曹丕的后面。在这十二年当中,曹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虽然长时间在监视当中生活,心情有点犹豫,但生活待遇却一直很好,还被封了王。
而且,曹植这一脉,后来一直传了下来。一直到南北朝的时候,他的十一世孙还曾经上表北齐皇帝,要求修缮曹植的墓。
这个结局,和后来的李建成等人相比,已经好了太多了。
而如何处理曹植,第二件事,则是更让曹丕头疼。
第二件事,就是如何坐稳江山。
别看此时的曹丕,已经完全继承了曹操的爵位和官职,但权力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能简单继承来的。想要坐稳位置,首先你得先压服下面的那些老臣。或者你要做一些事情,得到大家的认可!
那么,如何才能让贾诩这样的老臣,对自己俯首听命呢?
曹丕想了一圈之后,发现自己好像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灭了孙刘两家,统一中原,靠着统一天下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要么直接篡位做皇帝,明确集团公司的产权。
这两个选择,显然后者要更容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