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无一失”——为什么驱逐舰在“万吨化”道路上越跑越远

军机图 2024-11-15 16:03:19

11月13日起,美国、日本、韩国三国海上力量开始进行代号“自由之刃”的海空联合军演。这次军演虽然为期仅有三天,却颇为引人瞩目,除了演习区域位于济州岛以南海域、恰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彰显了美国干预东北亚安全问题的野心以外,参演的海上兵力阵容也堪称豪华——除美国海军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外,三国海上力量还总计有四艘“宙斯盾”驱逐舰参演。

其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羽黑”号驱逐舰和韩国海军的“西厓柳成龙”号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都超过了万吨,且“羽黑”号是2021年下水的新舰、为当前日本海自综合作战性能最强的驱逐舰,“西厓柳成龙”号则是满载排水量达到11000吨、配备128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的的韩国海军绝对主力。

如此吨位巨大的驱逐舰,不仅令人对美国及其亚太地区盟友究竟想在海上安全问题上搞出多大的事端心存疑虑,也不免让人产生疑虑:当今的水面作战舰船,吨位已经“卷”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对于大多数国家的海上力量来说,驱逐舰和护卫舰是水面作战的中坚乃至唯一力量。这两个舰种在二战后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不同国家海上安全需求的变化和装备的更新迭代,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定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泾渭分明的两者现在差别越来越小;二是无论驱逐舰还是护卫舰,自冷战时代起其吨位都越来越大。

以美国海军的驱逐舰为例,20世纪40年代的“基林”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仅3520吨,到50年代的“亚当斯”级就上涨到了4526吨,60年代的“法拉格特”级则达到了5739吨,1975年服役的“斯普鲁恩斯”级满载排水量7700吨、其后续舰改进后正式迈入8000吨级大关,已经比二战时期的很多轻巡洋舰都重了。1998年,“阿利·伯克”级FlightⅡ型首舰“马汉”号服役,这艘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超过了9000吨,距离万吨大关已经只有一步之遥。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第一种除航母外满载排水量超过万吨的水面作战舰船是2016年服役的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该舰虽然因失去其预定作战环境导致设计方向错误、同时其AGS先进舰炮系统发展失败而导致该舰颇受诟病,但该级舰13000吨的满载排水量无疑给驱逐舰这个古老的舰种设立了新的吨位门槛。

如果说“朱姆沃尔特”级作为万吨级水面战舰还不够典型,其后2019年服役的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南昌”号则毫无疑问确立了当前顶级水面战舰的标杆,这种万吨级战舰不但设计和使用上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驱逐舰,而且为其他国家发展类似舰船确立了样本,其后美国的“未来大型水面战斗舰艇”(LSC)项目、英国的83型驱逐舰项目、印度的P-18型驱逐舰项目在概念上都或多或少地参考了055型,而这些新一代战舰无一例外地满载排水量都超过了万吨。

造成当前水面作战舰船越来越大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在于对舰船性能的要求导致舰船需要容纳的设备日趋复杂化,如055型配备的综合射频控制系统,不仅要求舰船能装备大型一体化桅杆以容纳多种不同型号的传感器,而且需要性能更好的数据处理系统,这又导致需要数量更多的控制席位。而且,由于系统内电子设备数量众多,舰船的耗电水平也越来越高,自然也就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料用于发电。

而另一方面,随着海上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对舰船的火力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上驱逐舰只需要配置舰炮、鱼雷发射管和反舰导弹/舰空导弹发射架,但当前的驱逐舰已经普遍配备多达64到96乃至128单元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非但如此,由于需要使用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射程更远的舰空导弹以确保舰队防空圈,乃至执行海上反导任务,导弹垂直发射单元的尺寸也与日俱增,直径超过800毫米的超大型发射单元早就不新鲜了。毫无疑问,想在确保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尺寸够大的同时容纳数量足够多的发射单元,舰体尺寸小了可不行。

而事实上,即便是不强调作战能力、计划只用于应对低强度安全威胁的舰船,在吨位水涨船高的问题上也未能免俗。2023年12月5日,德国海军新一代护卫舰F126型首舰开工,这种新型战舰武器装备上仅配备1门127毫米舰炮、16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27毫米遥控机炮和两座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但满载排水量却高达9900吨,比起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都有过之无不及。可见,当代水面作战舰船吨位向着万吨以上一路狂飙,并不仅仅是因为需要容纳更完善的设备和更多的舰载武器,其他一些因素也在影响着当前的水面作战舰船设计,并导致其越来越巨型化。

对于不同国家的海上力量来说,由于面临的预定作战环境不同,其为舰船设定的作战任务也差异明显,这导致不同国家水面战舰的设计侧重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譬如,在改善舰员人居环境、确保舰员能够获得更为充裕的休息和生活空间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国家的要求比较接近。而在任务侧重方面,则各有千秋。

F126型护卫舰舰体巨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海军要求该舰实现多用途化,不但要配备传统护卫舰所具有的武器系统而且还要能够支援登陆作战,因此该舰设置了很大的空间来容纳多用途艇和无人机,这种情况与太平洋沿岸的海军强国截然不同。可见,虽然在谋求更大的舰体这一目标上一致,但具体到不同国家的不同舰船,并不能一概而论。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船虽然设计任务比较传统,但设计来源和目的却比较特殊。日本的2024年度防卫白皮书中公开了“宙斯盾系统搭载舰”的粗略设计方案,这种满载排水量1.2万吨、配备“宙斯盾”系统和128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舰船方案同样是一种“055型类似物”,但其设计起源并非是海上自卫队的舰船发展计划,而是在取消“陆基宙斯盾”系统以后作为替代品而提出的计划。

自然而然,单纯为搭载两套“宙斯盾”系统建造两艘新舰并不划算,而当前的“摩耶”级驱逐舰平台规格又难以满足增加反导任务的“宙斯盾”系统的要求,多种因素结合之下才催生了这种“日本版055”。由此可见,在吨位破万的舰船设计要求上,各国也是殊途同归。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新一代战舰都在赶万吨排水量的时髦。韩国海军的KDD-X驱逐舰项目,就吸取了“世宗大王”级盲目求大却不能将舰上各个系统完善集成、反而造成成本高昂的同时却作战能力力有不逮的教训,其舰体规格控制在145米、比“阿利·伯克”级和052D型更短,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削减到64个,满载排水量也只有9000吨。

与此同时,配备双波段雷达的一体化综合射频桅杆却并未缺席,可见即便是一贯贪大求全的韩国海军,也在舰船发展上有着一定的务实性,而KDD-X这一项目本身也证明了新一代战舰不一定都要追求万吨规模。大不一定美,合适才是好,虽然大型化仍然是水面作战舰船的发展主流,但下一代驱逐舰的发展方向并不唯一。

1 阅读:798
评论列表
  • 2024-11-16 06:35

    德国人想的是甩开补给船,跟主流设计不是一个路数。

军机图

简介:军机图,分析解读每日发生的军事新闻事件。